APP下载

谈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和利用
——以“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例

2017-12-25赵舒琪沈小芳

关键词:故里黄帝文化遗产

□赵舒琪 沈小芳

谈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和利用
——以“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例

□赵舒琪 沈小芳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遗产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一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鉴于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性因素,从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着手,全面、客观地分析如何科学地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

一、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保护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的祭拜轩辕黄帝的仪式,属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笔者认为,除了遵循上述方针外,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

1.注重多元价值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精华。科学地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实际上也是维护这些遗产所呈现的文化底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除了有文化遗产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外,还有精神价值、象征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祭祖的方式来葆有和展现它的隆重感,是一个精神的依托点,给予文化上的共通,促进文化之间的对话;传递同一种讯息,对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说,具有教育意义;作为一种能维系彼此间信念共享的遗产,能促进彼此的交流与融合,增强稳定性。

2.注重原真性与地域性

原真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原则,其本身不是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真实有效。地域性表现为资源的独特性,利用自身特性体现价值。新郑地处中原腹地,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都,拥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距今2700多年的郑韩文化,这些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以礼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种活态的形式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闻名的公祭活动,原汁原味、规模盛大、意义非凡,吸引了一批批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在当地体现历史的“原状”,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承下去就是对遗产保护的最好诠释。

3.注重整体性与公众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形态,整体性是其得以存续的关键。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祭拜地设在黄帝故里风景区。黄帝故里风景区,原为轩辕黄帝出生地,汉代建故祠,历经几个朝代,现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正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了历史环境、传承载体和精神内涵这三个层面的内容,且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的文化遗产,是依托人而存在的一种“活”的文化显现。

二、文化遗产的合理性利用

在确保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地利用好这些珍贵遗产并使之造福于当代,是每个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保护是利用文化遗产的前提,保护不能离开利用,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怎么利用和利用的合理性。

1.建立教育基地,弘扬爱国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特定民族、国家或地域内人们的独特的创造力,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2008年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 《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的文件中,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和培训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新郑市重视并积极开展此类活动,黄帝故里风景区经过改建共分五个区域:中华姓氏广场、轩辕故里祠前区、轩辕故里祠、拜祖广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1996年被命名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和研讨班,强化公众对“黄帝文化”的认知,唤醒民众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的更加热爱,广大公众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又受到了教育和启迪,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2.有序开发遗存,实现合理规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于一定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的文化遗产。在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有一种责任感,把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新郑黄帝故里的遗存也是随着发展而不断流变的,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一些地下文物的出土,如明清时期的石幢等的出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新郑市博物馆作为一个收藏保护、研究及展示藏品的机构,可将这些可移动文物及时清理并登记入库,为参观者提供展览,让公众了解黄帝故里风景区这一区域全貌。对于区域内不可移动的古建筑来说,由于建筑材料及其他因素影响,寿命有限,设立警示牌和标志牌,进行有效保护,确保其本体不受破坏,必要时要进行规范性修缮。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利用周边这些遗存,更加系统地展示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既遵从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实现固有的文化价值,同时又满足了公众的文化需求。

3.发挥特长优势,丰富旅游资源

旅游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文化行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有效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中,文化遗产旅游收益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是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新郑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城市,合理利用地域优势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影响力扩展旅游项目,对于开拓全域旅游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如新郑郑风苑景区,以《诗经·郑风》为主线,将郑韩文化与自然风景完美融合;白居易故里文化园,以白居易生平和其文学作品中的景观小品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全面展示白居易的生平及灿烂辉煌的成就;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具茨山岩画、巨石文化的资源开发,使公众对“黄帝文化”和中国远古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传承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部门参与举办,邀请政府要员和海外华人祭拜始祖,网络、电视全方位实时报道,话题性十足,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给公众以导向作用。借此,政府机构也大力招商引资,拓宽综合融资渠道,利用直接投资、重组并购等手段,吸引社会各界有投资意向和实力的大企业来新郑进行商贸洽谈,所签订的投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诸如旅游、房地产、物流贸易、电子商务、食品行业等,投资金额过百亿元,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就业率。这些品牌广、实力强的企业给新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结语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符号,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总的来说,如何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持以保护为主导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持文化遗产传承和再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永葆文化遗产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如此,才更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城市发展升级转型,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新郑市乃至整个河南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提供价值辅助。

(作者单位 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 赵建春]

猜你喜欢

故里黄帝文化遗产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相如故里在蓬安獻疑
Tough Nut to Crack
故里山西
探访林语堂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