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招聘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7-12-25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我国网络招聘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刘博,陈雪雯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网络招聘作为外部招聘的一条重要渠道以其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类型企业的广泛应用,凭借其他招聘模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迅猛发展。虽然其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引起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与广泛研究。本文针对网络招聘在我国招聘领域迅速崛起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从需求、战略、竞争的角度探求解决网络招聘发展困境的对策。
网络招聘;困境;对策
一、前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招聘作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产物为招聘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88%的企业使用网络招聘,在我国2011年网络招聘市营收入达21.8亿元,2015年70%的企业招聘通过网络渠道完成,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无不向世人显示出网络招聘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在惊叹网络招聘带来的变化的同时,也困惑于网络招聘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使社会各界不得不冷静分析,积极寻找对策。
二、我国网络招聘发展的现状
1、网络招聘异军突起,成为后起之秀
网络招聘即在线招聘,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招聘信息发布、求职简历筛选、在线面试、人才测评等招聘活动。网络招聘源于美国,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普及,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有学者统计,在我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使用网络招聘的比例1998年接近30%,到了2006年已达到90%,国内著名的艾瑞咨询公司指出2007年中国企业采用过和最常用的招聘方式中,网络招聘跃居榜首,分别超过30%和70%。[1]中国网络招聘行业也因市场前景广阔、盈利潜力巨大受到中外资本的追捧,成为后起之秀,异军突起,这既是对传统招聘模式的有力补充,也对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2、网络招聘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网络招聘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惊人,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理念、环境条件的差异,网络招聘在本土化发展的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1)受观念、技术的局限并未普及。目前,网络招聘在中国尚未达到完全普及,据网络数据统计表明,网络招聘在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普及率最高,而在二线城市虽然电脑、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但受网络招聘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普及率只是达到中等水平,并未成为人们找工作的一种习惯,而在更偏远的地区由于硬件设备未完全普及,思想保守,网络招聘的普及率并不高,人们还是普遍接受比较传统的招聘模式。
(2)网络安全、信息保密方面还存在隐患。如今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找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浏览招聘网站的信息,现在已有很多人通过网络招聘跨越国界找到令自己心仪的工作地点和岗位,但在中国人们对网络招聘的应用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人们找工作选择网络招聘的前提条件便是安全可信,但是我国的网络招聘在这方面显然还是存在诸多漏洞,比如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这些无疑都给网络招聘的发展设置了障碍。而网络的海量信息处理也使得多数企业手忙脚乱,因此网络服务的质量还不能得到全面认可。
(3)竞争战略同质化不利于行业发展。目前我国本土化的网络招聘还是以前程无忧的中介模式为主流,行业进入门槛低,业内企业都处于不易被复制但也无法突破的困境之中,同质化严重,发展战略趋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竞争异常激烈。虽然整体上网络招聘发展迅速,但是业内大部分企业亏损却是不争的事实。[2]而行业内企业实力大小不一,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先入者已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后入者技术薄弱又缺乏创新,整体产业进入壁垒低,没有形成合力,对本土网络企业的发展保护力不足。
(4)政府服务和法律监控有待完善。网络招聘的正规化发展必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严格的法律监控,这方面必须得承认我国的政府和法律一直都在努力地跟进,但是网络招聘服务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质量不高,政府对网络招聘服务的监管在行业标准、引导机制、监管体系、法律法规方面还亟待提高。[3]
三、我国网络招聘发展的困境
1、技术困境
技术困境是网络招聘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首要难题,主要表现在自身盈利、创新、拓展方面的能力不足。
(1)盈利能力不足。到2008年中国网络招聘的三巨头只有前程无忧还处于盈利状态,行业全面亏损亟须救援,结果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无外资注入行业就陷入停滞或大面积滑坡,有外资介入则情况有所好转但大额利润又被人家拿走,自身盈利空间岌岌可危。
(2)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网络招聘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均效仿国外,主流还是中介模式,形式单一,对国外技术形成依赖,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导致行业壁垒低,传统招聘网站状态持续低迷。
(3)拓展能力不足。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低,差异化不明显,导致网络招聘服务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远远不够。[3]
2、市场困境
一方面,资源集中在少数几家大网站。目前国内市场出现以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为代表的大型综合人才网站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地方和行业网络招聘市场的竞争格局尚未明朗。专业化招聘网站虽然逐渐兴起,但受限于一线城市,例如专业做互联网行业的招聘网站,客户集中在北上广地区,而在中小型城市发展受阻,因为这类人才会选择更专业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又集中在一线城市。
另一方面,外资对国内网络招聘市场的看好也使本已激烈的竞争进一步升级。从2004年前程无忧赴纳斯达克上市开始,大批中外产业资本介入,2008年达到高潮。美国Monster结盟中华英才网,LinkedIn进军中国市场,日本Recruit入股51job,澳大利亚Seek收购智联招聘25%股权,爱尔兰Keyland连续收购8家中国地方性招聘网站。这些国外大企业均是各国网络招聘行业的巨头,他们的加入在给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注入生机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行业市场壁垒低的危险信号。[4]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如此的内外夹击,自身能力薄弱的本土网络招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政策困境
2000年国务院出台了《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各种法规加强对信息网络市场的监管,政府的努力有目共睹,但是面对着网络发展的高速度,网络招聘持续性发展能力的不足,政府对于网络招聘引导作用的宏观分析和引导信息还远远不够,提高招聘质量的延展性服务还很缺乏,网络招聘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对于网络招聘的监管还要继续加强。
上述这些困境都是网络招聘在中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不清除这些障碍网络招聘难以大踏步前进。
四、促进我国网络招聘快速发展的策略
1、瞄准需求突出专业化特征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招聘行业逐渐意识到瞄准市场需求向专业化升级是在困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些只将自己当作简历库和信息库的综合性招聘网站迟早要被用户所淘汰。比如定位为中基层人才招聘的58同城和赶集招聘,中高端人才招聘的猎聘网,专注于程序员的100OFFER,定位于在校生的实习僧,以及整合资深互联网团队致力于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拉勾网等,这种垂直化的分类既使产品定位更明确,受众更精准,也增强了平台专业化的服务能力,突出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未来由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成熟,专业招聘网站必然会更多地依靠更为先进的技术,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人才招聘服务,而追求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导向必将主导网络招聘发展的新格局。
2、竞争需要构建网络招聘的生态环境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基于模式创新,将国外比较火的招聘网站生搬硬套到中国,获得了几年飞速的发展。现如今互联网发展趋于稳定,行业红利逐渐弱化,网络招聘如果还只是单纯地提供线上服务,单纯地追求自身盈利不注重生态培养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和求职者两端的需求,也不能长久发展,因此基于产业链上下游构建网络招聘和谐的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这需要谋求更高维度上的创新。
网络招聘的两大要素是“信任”和“交流”,能否持续性地围绕这两大要素开展工作是发展网络招聘的关键,也是构建网络招聘生态环境的核心。在社交网络中,一个账号里可能有几万个粉丝,但是不信任可能在评论里引发质疑甚至责问,因此建立良好的雇主品牌,确保粉丝对企业的信任,将成为构建良好网络招聘生态环境的突破口。信任才能吸引有效人才,交流才能建立起人才网络,这不只是激起应聘者的好奇,而是其真正地想要了解企业。
3、顺应趋势改变战略
今天传统的招聘渠道和方式早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国外职业社交网站领英的上市;以及新浪微博,Facebook,Twitter等娱乐类社交网络的发展,新型的人才招聘渠道和雇主品牌的传播模式逐渐被大家学习和传播开来,而战略也顺应趋势的发展发生着悄然的改变。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单纯的传统招聘方式已无力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应聘者需要找到富有挑战性的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还要享受工作与娱乐完美融合的快乐生活,基于此理念而生的社交网络就成为一支新秀受到职场人士的热捧。社交网络既有生活娱乐,又可以发布招聘信息,更可以为职场人士提供即时“专家库”,在信息、技术、经验等方面提供专家支持,大大地提高了求职的成功率,又逐渐打通了传统求职招聘的阻碍,而其“人脉管理”和“揽才功能”更是受到业内人士的重点关注。
五、结束语
中国网络招聘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虽然人们对于网络求职热情高涨,但是具体操作还是持谨慎态度,尤其是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招聘工具,目前还只是传统招聘渠道的辅助形式并未成为主流力量。相信网络招聘在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市场空间一定会激发业界人士对其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无疑将会促进网络招聘在中国企业应用的质的飞跃和发展。
[1]张萌、衣冯源:我国网络招聘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 (10):138-139.
[2]赵清斌、纪汉霖、刘东波:我国网络招聘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策略[J].商业研究,2012,(9):43-49.
[3]唐志敏、李志更、乔立娜:我国网络招聘服务与政府监管的发展[J].电子政务,2010(9):60-66.
[4]梁浩:双边市场视角下我国网络招聘市场实证分析[J].陕西农业科技,2010(3):158-160.
(责任编辑:史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