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原因分析

2017-12-25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区域

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原因分析

文/沈雯,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而金融的发展又受到特定经 济环境的影响。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把区域金融作为一个单独的理论研究体系。区域金融发展理论也是基于此产生和发展。

区域金融;差异;原因

1 前言

区域金融指金融体系、金融运行和金融发展状况在一个国家内不同区域间的空间分部状态。类似于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差 异成为了许多经济大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客观现象。受到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地理交通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金融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我国区域金融研究 尚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区域金融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还不够全面。

2 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1)空间地理位置

根据金融地理理论,地理位置和空间因素对于区域间的金融发展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地域广大地貌多样,地势呈三大阶梯状分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河流较少地质结构复杂,虽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但是交通发展情况远不及 东部平原地区。我国70%的铁路和公路建设集中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公路、铁路、航空线密集且运输量大,直接吸 引海外投资。西部地域广大,却环境恶劣,开发不足,运输覆盖率远无法和东部相较,进一步导致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应 的能力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地理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政策造成的。由于交通不便造成了中西部地区开发晚 、起步慢和投资少的经济发展现状,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和后天的开发不足,导致了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下走上了粗放型的重工业发展之路。而随着经济中心的蓬勃发展,西部地区的重工业受到条件所限要素输入量明显不足,从而导致了重工业的衰落。同时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也使得东西经济差距日益扩大,金融业也未能把握时机获得发展。而东部地区毗邻海洋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依靠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使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增长,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历史经济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金融业发展有其必然性。回溯至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就率先在东南沿海地区产生。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也逐渐在东部地区发展起来,自然的,外国银行等国外金融机构率先在这些地区落地生根,即使后来经历了人民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风雨巨变,广大东部沿海地区也依靠过去资本主义发展经验、贸

易基础和区位优势成为新中国经济中心的不二选择。而中西部地区长久以来以自给自足的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无论是资金流动还是贸易交换,内陆贸易远没有海上贸易发达,因而也没有培育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先天土壤。

(3)自然资源禀赋

我国西部地区多山地形地貌结构复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油占全国66.7%、天然气73.6%以及45中主要的矿产资源。但是由于地形限制,经济落后,这些优势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的能力相当低。更多的资源以国家政策的名义被低价的输入到东部地区。例如在“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到东部的天然气端口输出价仅为1.32/每立方米、居民使用价格为2.5/每立方米(上海);但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大多数地区没有开通天然气,仅有的铺设了天然气管道的城市(如:兰州,天水),天然气的端口输出价为2.12/每立方米、居民使用价格高达4.2/每立方米(兰州),是东部地区的1.6倍。东部地区虽然没有这些资源优势,但是它拥有更适宜经济发展的平原地形,适宜耕作的气候环境和毗邻海洋的贸易条件。再加上政策的支持,自然资源的缺乏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就显得不再重要。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目前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比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依然较低,经济发展落后,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致使人才流失。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往往由于自身发展和经济原因不愿到中西部工作。东、中、西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距也比较显著,以至于东部发达地区产生了人才聚集效应而西部地区人才匮乏 。而东部地区城镇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人口比重逐年上升。无论是资金来源结构和人才利用效率,东部地区都充分发挥了地缘优势使社会经济环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5)要素进入量不同

学者通常将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工具以及交易价格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金融要素是影响金融市场发展重要因素,因而不同地区内要素进入量的规模和数量不同也会对区域金融产生影响。我国由于东、中、西部先天经济基础的不同,金融交易主体分部不均导致了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差异巨大;此外虽然金融市场交易对象都是货币资金,但是由于地区间的货

币资金量和流动性差异,交易主体更倾向于进入流动性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东部地区;同时,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新兴的金融交易工具被试点使用或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这些区域内金融要素进入量的增加;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有着更加合理、发达和健全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以及金融机构聚集产生规模效应又使得金融工具在这些地区价格更低或更合理。

(6)资源利用效率不同

越是开放的市场越能够使民间资本更加自由地进入金融市场,市场对金融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我国东部地区近几十年 来金融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金融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并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就整体使用效率而言,金融资源使用效率最高的是中部地区,每单位贷款推动GDP的产出为1.46元;次之的是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则是最低的0.99元。统计资料 显示,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与金融资源的分配不相匹配,反而呈现出相悖的增长方向。关于这一现象学者各执己见,其中普遍认可的是由于“基数效应”导致了存差与利用率最大。

猜你喜欢

金融业金融区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P2P金融解读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