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 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

2017-12-25陈丹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8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党课学生党员

◎陈丹

打造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 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

◎陈丹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但目前,在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缺乏规范性、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缺乏监督、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党员的教育效果缺乏规范的考核等。本文阐述了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如何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模式为基本视角,提出了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和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校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更要从整体出发,着眼全局,做到基层党建全覆盖、党员培养有监督、组织生活有创新、工作效果有考核,党建工作中心由高校党委下移至基层党支部,固高校之本、立教育之魂、强党建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全面向基层延伸,基层党组织在各地各行业作用也凸显出来,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抓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到党组织中对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的观念转变,新时期青年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特质,如何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就成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及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专职党务工作者配比较低。据笔者调研来看,由于编制、经费等限制,徐州绝大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配备专职的党务工作者,督导员、专职教师兼任支部书记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精力投入。二是党务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缺乏系统的党务知识学习和业务工作培训,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党务工作能力不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底气不足、办法不多。三是创新开展组织生活的资源有限。在经费方面,多数高校基层支部缺少外出学习、党员培训、公益服务等活动专项经费;在活动场所方面,普遍缺少开展组织生活的固定场所,有的支部虽然有活动场所,但与学院会议室、资料档案室等混用,使用时间得不到保障,而且功能不健全,缺少必要的设备。

2.学生党员年龄偏低,流动性较强,开展正常组织生活的难度加大。在十七大和全国高校党建会议中都提到要加大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力度,这个要求也导致了低年级发展党员数量增加,学生党员年龄偏低,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短期流动性较强,学生党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相对不固定,基层支部开展组织生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高年级本科生外出实习、求职,研究生做课题、做实验、开展学术交流,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都难以保证,组织生活的参与度较低。

3.组织生活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据笔者在徐州高校调研统计,学生党员中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组织生活的人数较多,但是组织生活多数仅限于“三会一课”和上级要求的基本形式。组织生活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少数基层党支部没有认真开展调研,不能根据支部党员的实际需求制定组织生活计划,并结合时政热点设置组织生活主题,导致组织生活对党员的吸引力不强。支部集中学习手段不够丰富,少数基层支部往往采取读报纸、念文件、写体会等传统方式,不擅长运用新媒体新载体开展学习,造成党员参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支部党课形式不够灵活,少数基层支部开展党课教育,多以支部书记讲、上级党组织书记讲、播放视频党课的形式进行单向灌输,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够,影响党课教育的效果。

打造“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笔者的调研及各类文献资料,基层党组织开展困难、组织生活单一是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机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党支部+课堂”学习模式。依托“三会一课”等制度,积极打造“党支部+课堂”学习模式,定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邀请优秀党员校友以及支部教师党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做入党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传统党课的基础上创新载体,开办“微型短信党课”,通过短小精练的形式、灵活生动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深受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喜爱。在创新载体的同时,结合各种特殊时期,定期开展 “系列党课进支部”活动,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系列党课;毕业季的“毕业生最后一次党课”;“七一”专题党课。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提高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党支部+实践”培养模式。依托“党员活动日”,积极打造“党支部+实践”培养模式,将党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每年5~8月期间,围绕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牢记党员身份、践行党员标准、树立党员形象切实发挥好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

“党支部+教学”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实施“立足教师岗位,树立党员形象”工程,要求全体党员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助力学生成才为目标,以服务学院建设为导向,把学生党建工作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站好岗、负好责、带好队。打造“党支部+教学”教育模式,对学困生实施帮扶助学,1名教师党员带1名学生党员,结对1名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教师从知识、思想和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困、就业上解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情况给予反馈,建立起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党支部+媒体”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唱响主旋律,发挥正能量,营造宣传氛围。积极打造“党支部+媒体”宣传模式,使学生党员在媒体宣传的氛围中得到教育提升。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注重发挥网络新兴媒体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活动开展中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挖掘先进学生典型,大力弘扬新风气,传递正能量,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党员真正看到、感受到支部创新实干的精神风貌。

作为党建工作的一线抓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开展党建的重要环节。随着新时期青年思想及观念的转变,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需要和挑战,我们必须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满足新需求。打造“党支部+”党员教育模式,能够增强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的执行力,推动基层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使党员经常受教育、保持先进性。创新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培养发展有计划、培养过程有监督、培养质量有考核、培养效果有跟踪”的党员发展培养机制,有效缓解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发展、轻培养”问题。学生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党课学生党员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