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2017-12-25黄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8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黄娟

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黄娟

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状况是全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观测点。本文以陕西省某地方高校为调研对象,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辅导员工作自身的专业性特征和发展逻辑的反映。2017年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是进一步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行动指南。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状况是全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观测点。本文以陕西省某地方高校为调研对象,全面梳理该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以期为推进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借鉴。

调查目的与方法

为达到更科学、更全面的调研效果,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两种方式。首先,根据与专业能力相关的理论,我们编制了《地方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辅导员队伍的结构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教育背景等;二是被调研辅导员专业能力发展状况,包含教育引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四个方面的状况。其次,围绕专业化主题,设置了访谈提纲,分别是:“谈谈你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解”、“谈谈你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进程中个人发展期待”和“谈谈你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前景的看法”。

调查结果与分析

《地方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1.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现状

第一,该校专兼职辅导员共70名,其中男性为38%(27人);女性为62%(43人),性别比例差异不大。第二,辅导员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为35%(25人),36岁以上为65%(45人),年轻辅导员人数偏少,整个队伍会显得活力不足,创新力不够。第三,辅导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7%,其中近五年新进辅导员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第四,辅导员整体职称不高,中级及以下职称占85%,最高职称为副教授。第五,辅导员队伍中专职辅导员48人,师生比为1:350,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专职辅导员人数严重不足。

2.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能力水平

(1)教育引导能力状况分析。高校辅导员的主业是做好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教育引导能力便是辅导员的核心专业能力。首先,需要有政治理论素养,能够把握正确的理论方向。队伍中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基础的辅导员仅占12%,要提升理论引导能力,主要靠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其次,需要关照学生成长需求,能够融入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辅导员走进学生常用的工作方法还是谈心谈话、走访宿舍。每名辅导员年平均开展深入谈话80人次,周平均走访宿舍三次。数据显示,该校辅导员关心学生成长的意识还比较到位,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运用还不够广泛和熟练,甚至在思想上还有排斥倾向,这与辅导员队伍年轻人少有关。再次,需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辅导员主要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将理论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有机融合。从问卷来看,大多数辅导员在工作方式上还是欠缺技巧性。

(2)组织管理能力状况分析。构建学生教育管理科学化模式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组织管理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日常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组织管理等方面。2017年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树立新时代的管理理念,将严格管理转型为科学管理。在调研中发现,该校辅导员队伍有着优良的关爱学生传统,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用仁爱之心真诚关心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但是,关怀的内涵还有待提升,质量有待提高,将嘘寒问暖的外在关怀与心灵对话的内在关怀相结合,真正彰显人文关怀的价值。

(3)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状况分析。文字、语言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效果。在内容上,辅导员的话语体系中主体话语与客体话语不能较好对接,辅导员“听不懂”学生的话语;管理话语多于教育话语,辅导员依然倾向以管代教。在表达方式上较为单一,尤其在借助网络平台方面较为薄弱,利用微信、QQ群大多数是进行事务性的通知,只有不到6%的辅导员能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个人原创文章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4)科研能力状况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地方高校辅导员存在以下特点:科研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36%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主要是事务性的,进行科学研究意义不大,持此观点的辅导员集中在36岁以上,这与该校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有关;缺乏学科背景支撑,没有科研知识基础。相比较专业教师,辅导员学历层次偏低,学科背景多样;工作压力大,科研投入时间不足。87%的辅导员选择科研成果少的原因在于时间不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最后都得从辅导员这根“针”上穿过,归根结底还是职责不清的问题。

《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访谈提纲》的词频分析

1.对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解。受访的辅导员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解主要涉及到专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在访谈记录中发现“专门技能”(48次)、“专业培训”(45次)、“专业权威”(41次)这三项内容位列前三。在访谈中有27%的辅导员谈到,对专业化的理解是参照专业性明显的职业来总结的,比如医生。数据说明辅导员能够把握专业化的基本特征,但是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特定涵义认识还不够清晰和明确。

2.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个人的发展期待。受访辅导员对个人在专业化进程中的期待这个问题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倾向之一对个人在专业化中的获得充满期待,而倾向之二便是认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个人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第一种倾向大多数是较年轻的辅导员,希望伴随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自己能得到更多更专业的培训机会,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从整个高校辅导员共同体来讲,希望以专业化转变职业形象,赢得社会认同,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种倾向辅导员认为,专业化是对辅导员群体的更高要求,要完成的任务会比以前更多,个人只会更累。两种不同的观点说明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辅导员的需求不同,要在强调专业化要求的同时应该密切关照辅导员的专业获得感。

3.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前景的看法。受访辅导员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认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是在新时期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但是,国家的政策再好,关键是在于落实。侧面反映广大辅导员对专业化的态度是积极的,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保障机制。

调查结论和建议

1.严格高校辅导员选拔关,做好入职后的专业培训。一是规范选拔程序。由学生工作部、人事处、组织部等部门协同参与,全面考察。同时充分考虑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笔试、面试环节以高校辅导员专业要求为依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二是系统安排专业培训。根据高校辅导员培训规划的要求,安排辅导员参加国家和省级高校辅导员基地的培训,并积极组织和开展校本培训。从选拔到培养,打牢辅导员专业化基础,稳步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

2.打造专业化成长平台,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依据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全力打造辅导员专业化成长平台,使辅导员 “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对辅导员采用360度全方位考核方式,将辅导员自评、学生评价、所在学院评价和学生工作部门评价有机结合,注重理论学习和工作实绩的效果评估,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辅导员的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关系到辅导员切身利益的方面,以公平、有效的评价制度促进专业化发展。

3.关照高校辅导员获得感,深度融合专业付出和专业收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新时代加强专业化建设要关照辅导员获得感,准确把握高校辅导员对实现专业化寄予的成长关切,获得作为专业化建设主体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有效激活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的内驱力。

本文系2016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地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16JK1012] 的阶段性成果。

安康学院 学生工作部)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