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策略
2017-12-25孙晓红王会欣
◎孙晓红 王会欣
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策略
◎孙晓红 王会欣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构建完善的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凸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京津冀地区在人才合作领域已经初步取得了积极成效,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但由于三地人才市场的长期分割,各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非常不均衡,一体化构建效果还不理想。对此,本文结合当前各地区的人才服务现状,探讨研究了三地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京津冀地区发展工作会议,该次会议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地位。而要想促进、融合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人才是关键。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京津冀三地区的人才协同发展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构建了以联席会议制度为基础的人才合作协调机制,这对于对京津冀地区的人才协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人才共引多元化培养机制也不断完善,为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对于三地区的人才公共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构建更为有效的联动机制,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建设深度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各地政府部门合作程度不高,联动能力差。构建更为完善、有效的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需要各地的主管政府部门能够深度合作,形成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在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协调。但当前,京津冀各地区的人才服务主管部门合作程度并不高,而且受到各地区的文化、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人才的联动管理能力非常差。比如北京、天津两地区,由于优越的就业环境及发展前景,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更强,而河北地区的人才吸引能力则相对较差,这也是导致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京津地区的重要原因。高端专业人才分布不均匀,人才流动性率低,拉大了京津地区与河北地区的经整体差距。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京津冀地区的人口构成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北京市的比例为31.8%,天津为17.6%,河北省仅为7.5%。由此,若不解决京津冀三地区的人才分布不均衡与流动性问题,就无法实现京津冀的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京津冀人才政策衔接度不高,人才市场整体运行差。在当前的京津冀三地区的人才管理中,各地的人才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仍然是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主,很少从京津冀的整体人才情况考虑,这导致各地人才政策之间的相互衔接度不高,差异性较大。高度衔接的人才政策、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等是构建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发展体制机制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京津冀各地区的不仅在人才政策制定上没有衔接性,对于人才的异地落户政策也还未有任何明确政策,人才的职业资格及技术相互认证体系也还未实施,各地区的人才养老、保险、医疗与薪酬体系等差异也较大,人才市场长期处于分割状态,人才管理的整体运行机制差,这对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非常不利。
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策略
提升各地区政府主管部门的合作深度,加强统筹协调。要构建完善的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首先必须要提升京津冀各地区人才主管部门的合作深度,只有加大了各地区的主管部门合作力度与范围,才能真正促进三地区的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进而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早要保障各地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对各项人才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构建更为有效的联动机制,全面推动三地区的人才合作管理工作。通过深入合作,加强顶层设计,为京津冀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指导框架,逐步实现三地区的人才协同管理,进而促进经济建设的协同发展。
加强各地区的人才政策衔接,推动联动机制建设。在顶层框架政策的指导下,加强京津冀三地区的人才政策的衔接,在制相关政策时,破除以往各地区只关注自家发展情况的惯性思维,以此促使各地区在人才政策制定上的通容性。各级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要决策者,因此在构建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时,各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相关工作,切实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政策沟通,提升京津冀三地区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联动性。可通过组建“人才政策工作小组”统筹负责三地区的人才政策制定工作。通过成立该工作小组,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服务政策进行针对性研究,打破束缚京津冀地区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的制度性障碍,及时向相关政策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构建统一的人才服务与认证标准,推动三地区的人才流动性,最终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实现人才共享与共赢。在探索京津冀地区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过程中,没有任何固定模式是可以借鉴的,这就要求各地区的管理人员要勇于创新,再对当前人才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打破传动思维模式,设计出更具可行性的能够促进京津冀三地区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三地区的人才资源分布情况,以优势互补为原则,解决各地区各单位的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可通过建立人才资源的现代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三地区人才共享,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京津冀地区人才资源联合发布机制,实现对跨区域人才的动态评价,以此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综上,打造京津冀经济共同体是我国的重要发展规划,而人才是这一发展规划能否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各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合作力度与范围,完善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为最终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河北行政学院院级课题:京津冀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编号: 2017XYKT038 )
河北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