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2017-12-25黄卉明燕玉霜王业军山东协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公益

文/黄卉明 燕玉霜 王业军,山东协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1 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 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民办高校扩大招生,毕业生人数增多,民办高等院校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各高校希望通过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就业压力,并提升高校品牌形象和优良口碑。因此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更为主动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大学生必需的素质技能,能够使大学生勇于和敢于去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并能在创业中获得乐趣和学识。

1.2 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新形势、新背景下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的发展态势。社会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急切,再加上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模式,用人单位更希望招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勇于奋进的大学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的育人思维和理念,能够使毕业生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流砥柱。

1.3 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

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各类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践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现社会问题,并从中找到创业的机会。对于公益创业而言,社会责任感和有效的创业机会识别是关键。因此,拓宽社会视野、扎根社会、追踪民生民意成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必经路径。创业者只有有效融进社会,夯实公益创业商机选择基础,才能有效提升创业层次。

1.4 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增强竞争力

与公立高等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在招生、就业以及师资力量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水平都较低。然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吃苦精神,且人际交往能力强,具备自主创业的优势。因此应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鼓励民办大学生创业,从而提高民办高校的水平和竞争力。

2 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1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民办高校应走“校企合作、产教研结合”的路子,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共同设立创业基金,对有创业意向,并且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设立创业奖学金,对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奖励,激起学生萌发创业意识,激发创业动力,形成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学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社团活动,邀请企业、政府等各界专家做专题讲座和创业宣传。每个成功的创业家都是经历过成功与失败成长起来的,他们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启示,会激励他们前进,既能加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更能增强了他们创业的勇气。

2.2 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兴趣

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方法、技巧和创业理念;校企合作建立创业性实践服务基地,企业借此吸收大量实习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不足以及节约劳动力成本等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创业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在教室无法得到的实操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学生通过一线的实习实践也会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改进和优化教育内容设置

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创业教育实现的,因此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规划中必须体现这一目标,课程需要涉及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技能培训、实践能力的提升、资源的利用与整合、风险规避与应对等各个方面。此外,在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中还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构上要尽量做到层次分明、规划合理,可以分成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创业技能等方面和模块;做到课上和课下互动、课内与课外联系、主修和辅修承接、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得课程教学的设计实现多元化、针对性、高效性、综合性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2.4 发挥校园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

大学生创业在实践过程中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个验证。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结合实践活动,才能够称之完善的、具有较高水准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实践平台和创业环境,还能够将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成功投入市场,谋取一部分的经济收益。对于相关实践的研究表明,通过创业基地的培养,大学生普遍能够合理统筹基础知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积极的创业倾向和意识,因此,实践基地对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最终达成课堂理论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活动项目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实现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和理论知识的积累,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2.5 政府制定有关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扶持政策,强化公益创业的保障机制。

以温州为例,2012年10月,温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1+7”系列等文件。其中,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和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申请成立登记时,资金“门槛”降为零。[8] 允许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取得合理的回报,大大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但是目前公益创业的有关团体基本都是以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基金的形式存在,而社会组织的申报要求非常严格,对法人的资金、办公地址、设备和法人的职业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校的大学生想要顺利的申请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即使申请成功,也有定期繁复的检查和汇报。

[1]刘健.“互联网+”时代下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求知导刊,2016(3).

[2]池仁勇.美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24(9):13-19.

[3]段利民,杜跃平.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 M模型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2,(10).

[4]张德宜.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创新创业教育,2013(1).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企公益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公益
公益
公益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