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

2017-12-25张青虎南昌工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近代史对象历史

文/张青虎,南昌工学院

中国近代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视为中国近代史阶段。这八十年中,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始终没有停止过,中华民族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通过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我们不仅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伟大前辈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告诫当代人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和平生活,也能在钻研的过程中以史为鉴,寻找到近代中国一步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以指导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1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视为中国近代史阶段。为什么要这样划分而不是以1921年共产党的成立为界?针对起始时间问题,基本没有很大的异议。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发动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的分界线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由于五四运动在历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这次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历史的阶级力量有了新的变化,因而此后把1840年至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对象

对学科而言,研究对象的界定十分重要。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历史,即人类社会既往的各种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中国近代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中国近代的各种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具体来说,只要是在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事情,都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对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等等各个方面。把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反对列强的斗争,列强与中国人民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克•布洛赫指出,历史学的主题正是人类本身及其行为。搞清楚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对象,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展很重要。

3 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要有正确的方法

方法是理解学习一门学科的钥匙,正确科学的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习中国近代史,不仅要借鉴前人已经成熟且合理的研究方法,同时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开拓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的突破口。

3.1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方法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方法有很多,我们的前辈已经提供给了我们一些方法。

第一,先把握整体,再考察细微。这种方法强调,首先要把握整天框架,再具体到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比如中国近代史就是列强与中国人民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过程,这是从全局来说的。再就是考察细微,一面是列强的先进,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侵略,另一方面是不甘于亡国灭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包括可歌可泣的禁烟运动,自立自强的洋务运动,要求改革的戊戌变法,反对清政府反动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列强压迫的义和团运动,推翻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

第二,抓主要矛盾,把握近代史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主要矛盾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把握这一主要矛盾,抓住历史的主线,对于学习历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以事件为线索,纵观历史。以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为线索,理清整个的脉络。不至在历史的繁杂中,失去研究的方向。

3.2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

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我们的前辈也有很多人谈到自己的方法。比如梁启超、钱穆等。这些前辈的大作,我还没有拜读,可很早就有所耳闻。在此,我也对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史,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首先,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毕竟这段历史离现在还是比较近的,资料也比较充足。大陆和台湾已经出版了几套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的书目,那些都是我们必须细细阅读的。其次,就是要把几套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辨别真伪。我们做研究,就是要尽力做到用可靠的史料。最后,要确定研究范围,无论是做人物研究还是事件研究,要有客观的研究态度。比如研究李鸿章的学者,有人认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做了很多事情,好坏并存。但也有人主观上认为李鸿章是历史的罪人,是卖国贼。这样的研究态度是值得商榷的,毕竟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和不同,必定会导致研究水平和深度广度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导致历史的失真。但是,无论何种学科都是为人所用的,要体现其价值,因而终究是要以尊重历史为重,客观才能最大限度的复现历史。这也是当下研究者们的一项神圣责任。

4 结语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足。比如至今对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的界定还是存在分歧,上面提到的1840年到1919年,只是其中的一种观点。还有人提出不能把民国史强硬地分隔开,认为中国近代史可到1949年。二者由于研究方法、对象等出发点的不同,虽有不一致,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可以看出学术的研究不是僵化的,而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让历史更接近本来面目,指导我们今后的建设,对我们而言,历史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努力。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M],上海:三联书店,2011.

[2]成其章,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点意见[J].历史研究,1985(6).

[3]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J].历史研究,1984(3).

[4]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评述[J].史学理论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近代史对象历史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新历史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