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兴市场汇率避险
2017-12-24祖文静
文/本刊特约记者 祖文静
聚焦新兴市场汇率避险
文/本刊特约记者 祖文静
新兴市场业务面临货币管制、汇率大幅波动等问题。汇率风险增大,给企业汇率避险带来新的挑战。
“一带一路”将全球的目光聚焦到充满商机的新兴经济体,中企借此东风“出海”深耕新兴市场。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汇率波动剧烈,因此其汇率风险,相较于美元、欧元、日元这类成熟经济体的货币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如何调整外汇避险策略?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三家不同类型的中资企业,并将观点整理与读者分享。
受访企业
上海寻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寻汇”):金融科技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及全球支付服务。
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物产中大”):浙江省省属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集成商,进出口贸易受汇率影响较大。
中国东方航空服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国有控股航空公司,公司利润对汇率波动非常敏感,存在货币错配的风险。
中国外汇:结合企业业务开展情况,企业在新兴市场上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寻汇:对中小企业而言,外汇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外汇管制。在一些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对石油等大宗商品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新兴市场,其外汇储备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为明显。一旦外汇储备大幅减少,往往会导致其外汇紧缺,并可能因此采取外汇管制措施,从而对出口型中小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其一,受外汇紧张、换汇困难,以及当地银行加强合同、单证等付汇业务审核的影响,当地进口商单笔付汇时间会较以往延长,致使出口企业收汇时间延长、收汇进度明显放缓;其二,当地银行要求付汇贸易合同必须经指定公证机关公证和收取单笔合同公证费,导致当地进口商付汇成本提高,出口企业为维系客户不得不以调低合同价款的方式对进口商进行补偿,使企业出口利润明显下降;其三,如果所在国外汇持续短缺且货币持续贬值,进口商因无法及时购汇汇出,还会造成汇率风险,并可能最终转嫁给出口企业。
二是汇率波动。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国际资本流动频率加快,加剧了经济波动,新兴市场货币不断经历大幅升值与贬值。而我国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一方面经营损益对汇率变动反应敏感;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有限,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不严密,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难以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在管理缺失的情况下,一次汇率反向波动就有可能吞噬掉企业一年的利润。
物产中大:物产中大是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集成商,核心业务是为大宗商品供应链提供集成服务,主要产品包括以钢材为核心的金属材料产品、以煤炭为核心的能源类产品以及化工产品。近年来,随着集团国际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钢材、铁矿石、汽车、煤炭、化工等进出口贸易量均有所增长。国家外汇政策的变化、资源国汇率的波动,都会对集团进出口业务的经营和盈利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大多数新兴市场一般都有外汇管制,且汇率波动幅度远远大于人民币,所以集团进入这些市场开展在岸本地业务时,首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当地外汇政策和结算习惯,测算融资成本等等,采取有效措施锁定汇率风险,做到有的放矢。
东航: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外汇收支必然存在汇兑风险,进而会影响到公司收益。随着集团不断开发新兴市场航线,不同外币所带来的汇率波动会影响境外采购飞机、航材、航油及机场起降费等成本。二是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缺乏相关的外汇衍生品工具,难以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增加了对当地货币汇率套期保值的难度。
中国外汇:企业在新兴市场汇率风险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寻汇:在金融标的和金融产品的选择上,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项目,以及新兴市场货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金融产品和保值策略,提高汇率风险管理的效率。
以国内某进口电商企业为例。该企业从泰国进口日用品、保健品、食品等商品,每月购买金额约为500万元人民币。根据对跨境电商经营、资金结算方式和货币特殊情况的分析,该企业开展汇率风险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资金结算特点选择保值产品。跨境电商在资金结算上与传统贸易存在一定的区别:一是跨境电商订单具有持续性且单笔金额较小,通常在5万—6万美元。而传统贸易的单笔订单金额较大,在20万美元以上;二是跨境电商订单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可能每个星期都会面临2—3次资金结算。而传统贸易订单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鉴于跨境电商资金结算的上述特点,其可以选择平价远期(PAR FORWARD)而不是单次远期(FORWARD)产品,对未来的持续采购进行保值。
第二,根据货币特点选择金融标的。本案例中,跨境进口电商用人民币购买泰铢。目前,国内人民币对泰铢的金融产品缺乏,流动性也非常差,难以直接使用人民币对泰铢的金融标的来进行风险管理。对此,企业可以将人民币采购泰铢拆分为人民币购买美元和美元购买泰铢两个环节来进行分析和管理。其中,人民币购买美元的风险管理可以在境内开展,美元购买泰铢的风险管理可以在境外开展。另外,从货币走势和波动性考虑,美元对人民币的年化波动率在3%左右,美元对泰铢的年化波动率在6%左右。2017年年初至今,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约4%,美元对泰铢贬值约10%,人民币与泰铢汇率走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所以,企业在开展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应结合人民币与泰铢汇率走势的相关性来计算套保的相应比例,不需要100%对采购金额进行两次保值交易。
本案例中,企业通过对2017年以来外汇市场的分析和研判,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概率较大,而美元对泰铢的走势难以判断,因此采取的策略是:对人民币购买美元的部分做50%的保值管理,而对美元购买泰铢的部分做70%的保值管理。经过这样的操作,该企业享受到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的好处;同时,因为对美元兑泰铢进行了保值,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泰铢对美元升值的风险,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保值效果:企业将汇兑损失降低至1%(本案例仅简单做了即期汇率变化比较,并未考虑美元/人民币及美元/泰铢的远期曲线);而如果不开展上述汇率风险保值,汇兑损失是6%。
物产中大:紧扣“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时代机遇,集团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随着业务的开拓,涉及的币种日益增多,风险敞口也相应增大,汇率避险越发显得重要。对此,集团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针对不同业务类型进行分业避险。在出口业务的外汇管理方面,集团选择远期结汇来锁定出口汇率,保证交易到期日集团的收汇额度能满足收益底线,并会在收汇后,根据当时的汇率波动,选择做即期结汇还是延期结汇;在进口和转口业务的外汇管理方面,集团会根据业务中美元资产和美元负债之间的盈余情况来适当匹配一定的美元融资,同时根据外汇远期走势对这部分美元融资的余额进行外汇套期保值,积极管理外汇风险敞口;在代理业务的外汇管理方面,集团按照客户指令进行实际操作,由客户自担风险与收益。
其次,借助跨境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对外汇资金进行集中管控,防范汇率风险。2014年,集团取得了开展跨境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资格,分别通过集团国内外汇资金主账户和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将集团境内外成员企业的外汇资金统一纳入资金池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收汇成员单位和用汇成员单位之间资金的自由调度,在集团层面做到外汇资金的平衡调剂,并以此对冲收付汇带来的汇兑风险。跨境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整个集团资金运营的集约化水平,也提高了资金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效益。
此外,集团紧紧依靠中资银行开展新兴市场本地业务,利用银行在当地的资源,帮助境外子公司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中资银行不仅可以为子公司提供新兴市场币种的外汇买卖业务,也可以提供覆盖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一篮子汇率避险方案。例如,银行针对公司避险新需求,通过研判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外汇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等业务,为公司开展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套保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解除了公司对小币种汇率保值难的后顾之忧。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境外子公司可以有效管理小币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稳定公司现金流,锁定融资成本,规避潜在的外汇汇兑损失,促进公司整体经营的平稳运行。
东航:集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参与“空中丝绸之路”的建设,不断开发沿线国家新航线。集团营销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经营了131条航线,通航国家已达21国45个城市,年航班量3.8万班次。
因为集团业务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多种外币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对此,集团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一是选择流动性好、稳定性强的币种作为合同定价、报价和结算币种(如美元、欧元、人民币),二是签订外汇远期合约和交叉货币互换合约来进行风险对冲。
此外,集团业务支付大量涉及飞机航材、燃油,均以美元计价,而收款则是以人民币为主,造成收付款币种的不匹配,形成了潜在的汇兑风险,影响公司收益。在过去人民币长期单向升值时期,集团通过保留一定的美元债务敞口,适度享受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收益。但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常态化,美元债务敞口带来的汇兑收益变为汇兑损失。对此,集团主动做出调整,采取了增加人民币融资、降低美元债务的方式来优化债务币种结构,包括通过发行人民币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长期债券、长期贷款等方式扩大人民币债务比例,以及通过提前偿还美元借款来降低美元债务比例。2017年上半年,集团美元债务占带息债务比重由2015年底的73%下降至34.13%。未来,集团将进一步加强对汇率的研判,丰富人民币等各类融资工具,持续优化集团债务币种结构,以降低汇率波动对集团经营的不利影响。
中国外汇:企业今后在新兴市场汇率避险操作上还会有哪些新的调整?需要注意什么?
寻汇:汇率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实现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就要避免陷入以下误区:
第一,担忧成本增加而维持现状。一些企业担心,改变现有汇率风险管理制度会造成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因此会选择维持现状。然而,与过去制度确立时的市场情况相比,当前企业所面对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人民币已经从单边升值转变为双向波动。这就需要外汇风险管理制度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虽然进行制度调整需要消耗一定资源,然而要确保企业的平稳发展,维持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豪赌汇率走势。企业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时通常会对未来汇率走势进行预判。然而汇率走势受到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波动属于常态。由于坚持对汇率走势的判断,一些企业在汇率向相反方向移动时未能及时调整对冲策略而损失惨重。这些企业的经历表明,理性看待汇率走势是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企业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及时调整对冲策略。
第三,与贸易对手缺乏沟通。要管理好自己的外汇风险敞口,企业根据贸易对手所在国的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因素与其进行适当沟通也十分关键。如在当地货币汇率波动较大时,企业可以通过与对方沟通,约定合理的贸易条款来降低这种风险,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管控汇率剧烈波动所带来的冲击。这对保持与贸易对手的长期合作关系也十分有益。
物产中大:为满足海外业务发展的需要,集团将进一步优化融资方案,规避汇率风险。在跨境并购投资中,如果并购资金来源于境外,因为收入和负债都是美元,不存在币种错配风险;但如果在境内进行人民币融资,实际支付的是外币,就需要考虑跨币种经营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以及对应的锁汇成本。今年以来,国内债市资金收紧,境内融资成本较高。鉴于此,集团积极组织境外发债的研究与认证,为“国际化”战略提供金融保障。目前已完成可行性报告并获批复,后续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之中。另外,由于新加坡和香港经营环境良好、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大,集团成员单位已在两地设立了多家子公司。未来,集团将对这些境外子公司进行资源整合,以形成集团境外公司的集聚效应。这不仅是集团海外业务拓展的战略规划,也是拓展境外筹融资的需要。
东航:未来集团将继续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潜在市场,重点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情况,在已有航线网络的基础上来确定“一带一路”航线规划的主要思路。在今后的外汇避险操作上,一是要基于航空业的特殊性,进一步提高主动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坚持以业务优先为原则,在科学实施成本核算、确保收益底线的前提下,择机锁定汇率风险敞口,提升集团整体应对风险和市场突变的能力,确保集团综合汇兑损益目标的达成;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外汇人才队伍,拓展外汇操作平台,使相关政策和程序得以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