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创、四建、五到位”为指引做好财会队伍建设

2017-12-24张薇荆州供电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财会队伍

文/张薇,荆州供电公司

以“三创、四建、五到位”为指引做好财会队伍建设

文/张薇,荆州供电公司

企业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财会人才队伍这一任务,始终坚持“适应改革创新、紧贴业务难点、着力企业发展”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三项创新”(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开发方式、创新培养评价方法),着力加强“四个建设”(人岗匹配建设、集约化培养体系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财会团队文化建设),“五到位”(全面覆盖、层级明晰、资源共享、协同高效、务实进取)做好财会队伍建设成效初显。

管理;改进;创新

1 管理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

财会人员的职能是为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资源控制和对企业内部价值进行管理。财会队伍建设的目的是围绕其职能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群体作用,从而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随着企业体系建设完善,各项业务规范化、精益化水平不断提高,业财融合向纵深推进,财会人员已由过去单纯的核算业务逐渐向为管理决策提供业务支撑转变。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会队伍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专业管理的范围

从组织、任务、人员层面看财会队伍建设管理的范围。

组织层面主要考虑组织战略目标与财会队伍建设管理之间的关联,从组织宏观层面来看财会队伍建设如何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任务层面是从纵观的维度来看岗位或专业对财会队伍建设的需求,以在工作岗位中完成相关的职责任务,使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人员层面是从微观的维度看个体人员目前的能力状况跟期望的水平要求之间的差距,顺应企业管理发展需要,找到财会队伍建设管理的契合点,大力提升财会人员素质。

1.2.2 专业管理的目标

专业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体系建设目标:建成覆盖全员、层级明晰的网络体系,标准统一、系统丰富的内容体系,理念先进、资源共享的项目体系,职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数量保证、专兼结合的内训师资体系,形成集约化建设格局。

机制建设目标:完善并推行能力培养新模式,创新人才开发方式,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方法,基本形成覆盖财会人员职业生涯各阶段的培训、考核、使用机制。

队伍素质目标:建设开发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财会人员队伍,全员培训率年均达到 100%;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65%,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达85%。

1.3 专业管理对应的指标及指标提升情况

(1)夯实财会队伍建设基础。持续开展财会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工作,引入定员定编、岗级情况、人员到位、职称情况等关键评价指标,综合评价财会队伍建设基础管理工作。

(2)提升财会队伍建设实效性。强调财会队伍建设重要性,加强队伍建设过程管控,全力保障队伍建设目标,引入竞赛调考、创新成果、培养人才、工作业绩等指标,提升财会队伍建设工作实效性。

2 主要管理做法

2.1 工作组织阶段

(1)积极构建由各级领导、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中心、财会人员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大财会队伍建设”工作格局。统筹省市县资源优势,一级压实一级,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将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到最基层。

(2)企业财会人员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分析自身能力素质差距,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与财会队伍建设需求,主动参与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形成全员推进财会队伍建设工作的良好局面。

2.2 具体实施阶段

(1)优化财务机构设置,落实岗位定编定岗,夯实财务工作基础,提高防控风险能力。

(2)建立过程管控机制,实施分类别、分层级财会队伍建设工作,创新开展财会队伍培训工作。

(3)完善财会队伍成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3 持续优化阶段

(1)建立队伍建设闭环管理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广问卷式调查,积极探索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价队伍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的能力提升效果。

(2)实时关注财会人才当量密度、财会专家团队建设、竞赛荣誉、财务管理课题研究、管理创新等财务队伍建设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指标比对,对照标杆查找差距,不断优化提升。

2.4 关键节点说明(三创、四建、五到位)

2.4.1 加强人岗匹配建设

(1)加强财会岗位设置。抓好财务人员入口管理,确保不相容岗位设置和履职情况符合内部控制相关要求。在财会人员人力资源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专业、籍贯、能力,提出用人需求,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2)规范理顺岗位职责。明确财会各工作环节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目标及时效性。制定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准则,把财会工作的职能固化在财务工作的流程中。开发“岗位宝典”,实现快速胜任,明确在信息化条件下各岗位之间需要衔接的工作内容。

2.4.2 加强集约化培养体系建设

(1)形成覆盖全员、协同高效的组织网络体系。各级领导主要负责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重大政策和措施;各级财务部门负责掌握财会人员的能力现状,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制定财会人员建设计划,并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各级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财会人员建设工作的业务管理,财会人员建设制度、规划、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考核;培训中心主要负责财会队伍建设项目、财会队伍建设师资、设备设施等资源建设工作,以及财会队伍建设项目具体实施工作,配合做好财会队伍建设需求调查及年度计划编制工作。

(2)构建标准统一、系统丰富的知识内容体系。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围绕企业财务重点工作安排,建立知识库,及时更新,推行学习资源“众创、众享”。培训内容涵盖从最基础的财务专业知识到最新的企业会计知识,以及全新财务管理理念的有效灌输和当前实践案例的生动讲解等。充分整合内外部师资力量与“网大平台”、互联网“微课”培训媒介,常态开展全覆盖、多主题财务专业培训。

2.4.3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助力人才快速成长。推行新进财会人员实践培养开发制度,实施“师带徒”管理,包括制定计划、过程管控、效果评估、评优评先等方面,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和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师徒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绘制员工成长导航图。通过“成长导航”多种手段促进学习,明确财会人员发展方向,为财会人员不间断提供“阶段目标”。根据财会人员实际情况,定制提升措施,督促财会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和执业水平,形成自我学习的良好氛围。

2.4.4 新人才开发方式

(1)实施人才建设开发。加强优秀人才培养,积极参加财政部和企业专业领军和专家选拔,提升企业财会人才当量。

(2)加强挂职锻炼培养。强化人员内部交流,通过到上级部门、下级单位、艰苦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培养复合型财会青年骨干人才,提高财会资源配置效率。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3.1.1 适应改革创新。为顺应内外部改革,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在价值创造和资源调配中的作用,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作用。只有从战略规划层面重视财会队伍建设管理,将财会队伍建设作为提升财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才能使得企业的财会队伍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3.1.2 紧贴业务难点。技术的发展对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大云物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AI)对财务管理及信息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提供更多选择,正在全方位改变会计人员、会计机构的工作方式。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商业智能(BI)、移动终端、电子发票等新技术在工程、资产、资金、核算、交易、营销等业务领域深度应用。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财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企业目前的财会队伍整体素质与建设现代企业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财会岗位配备不足,特别是基层财会力量薄弱,财会人员后备不足。人才梯队建设滞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创新争优后劲乏力。 财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财会人员流动性差。

3.2.2 建设集约化管理程度不够。财会队伍建设资源、力量分布不均,集约化利用率较低。队伍建设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不利于高效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财会队伍建设是一项长周期的工作,需要制定详细且符合财会队伍现状的人才建设目标和计划,同时要积极提升现有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更为需要的是企业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齐抓共管,深入持久地开展财会队伍建设工作,企业财会人员的培养与素质提升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4 推广应用可行性分析

4.1 推广环境分析

一是外部环境。外部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国企分类监管、授权经营等国资国企改革呈现加速推进态势,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而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二是内部环境。内部精益管理对财务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依法治企,规范运行势在必行。央企责任、经营考核利剑高悬。

4.2 成本效益分析

本专业管理方法一是健全了组织体系,提升了财会队伍建设效率。二是全过程控制,确保了财会队伍建设的全链式管理。三是强化了激励机制,保证了财会队伍建设的可操作性。四是实现了财会队伍建设动态管理。因此其推广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财会队伍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基于企业人员素质的视角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民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