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运用于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以《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

2017-12-24于爱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应用文日语教学法

文/于爱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情境教学法运用于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以《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

文/于爱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通过生活实际情境的铺设,搭建虚拟实训平台。营造思维与情绪得以充分发挥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发展的外语类人才。

日语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法;全面发展

《日语应用文写作》是日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日语写作规范,培养学生初步的日语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应对日后工作中文书撰写的需要。教学遵循实用性原则,着重模仿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写作课程教学不是帮助学生熟悉某些语法项目或词汇,而是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学问。写作课程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日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日语不可缺少的环节。

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严重违背了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以“完成任务”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以维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无从谈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特设的任务,无法真正将知识、技能与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财富。

以下是《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几种典型错误做法。

1 将《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定义为知识“输入型”课程

首先,界定一下“输入”与“输出”。“输入”,即通过听、看、读、背等各种学习方式将知识储存于自己大脑的过程。而“输出”,即将储存于大脑的知识通过说、写等方式表达自我的过程。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是单纯的“输入型”或者“输出型”课程,任何一门课程一定有“输入”与“输出”两个环节,只是两者的比重有所区分,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日语应用文写作》,顾名思义,“写”是该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那么,“写”的主体是谁?很明显, 是由学生完成写作任务。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上,学生写作的时间必然要占大部分,教师的讲授应该控制好时间,让舞台给学生。然而,习惯于讲授知识的教师在写作课上依旧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或者词汇、语法项目,误认为讲授知识是写作的前提。其实很多时候,各门课程重复教授了同一个知识点。例如,《综合日语》课程已经讲授的敬语句型,《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师会重复讲解。这种做法是时间上的巨大浪费,耽误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充分理解写作课程是“输出型”课程这一基本概念。

2 教学目标单一,重知识目标,轻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指拥有夯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情感更是“全面”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日语的书写格式,掌握日语的书写格式,掌握日语语句、语段和语篇的结构特点;掌握日语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协作技巧;了解日语应用文的格式和特点并能进行一些常用应用文的写作。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当下以及越来越发达的未来,单一注重知识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会被机器取代。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注重技能目标以及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日语写作的热情和创造性,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想表达的准确性与鲜明性,逐渐让他们感受到日语的极强表达力。学习和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诚实的文风,写作内容力求符合要求、健康积极;写作态度要严谨科学,要养成对写作内容甄词酌句、反复修改的好习惯;同时,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3 重结果教学,轻过程教学

写作课程具有复杂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大脑如何理解主题、如何构思框架、如何选择表达方式等等,这些教师都难以介入。固然很容易产生重视写作的结果,而忽略写作过程的情况。

重视写作的结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不到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往往不确定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不确定自己的构思是否合理,不确定自己的表述是否地道。怀揣着种种不安和困惑,学生较少敢于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以迎合教师强调的“准确性”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避免选用自己构思的表达方式,而是挑选百分之百正确的标准句型。长期以往,写作会丧失激情和乐趣,而变得越来越具有功利性,教学也就丧失了意义。

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仿真任务设置于实际工作情境中,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指导学生发挥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充分确立写作课程为“输出型”课程的基本性质,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时间和机会,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注重技能以及情感的培养,重视写作过程中学生思维的表达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于爱波(1981—)女,江苏赣榆人,学历:本科,职称高职副教授,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实践。

课题项目:情境教学法在高职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日语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WYWM-2017-32

猜你喜欢

应用文日语教学法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关于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