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盆地东部须家河组物源分析探讨

2017-12-23张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36期
关键词:四川盆地

张超

摘 要: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作为四川盆地主要产气层位之一,盆地东部须家河组物质来源却存在争议。文章总结近年来关于须家河组物质来源的研究,并探讨分析盆地东部须家河组物源情况,为下一步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6-0180-02

前言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作为四川盆地主要产气层位之一,历来对其构造演化、物源沉积的研究颇多,然而对于盆地须家河组物源的研究因关注者较少而处在争议。正确认识四川盆地东部须家河组的物质来源,有利于重建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沉积环境,为进一步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现状

较多的学者关注于四川盆地川西须家河组的物质来源,林良彪等[1]以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为基础,对研究区内须家河组砂岩薄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须二段发育有大量的岩浆岩岩屑,须三、须四段低石英、长石,高岩屑,且龙门山前缘北、中、南三段砂岩组分特征相异,Dickinson三角投点表明须二段砂岩开始落于过渡再旋回和岩屑再旋回分区,须三、须四段更加明显。结合川西凹陷地质背景、沉积相演化,表明龙门山逆冲推覆带于须二时期开始逆冲推覆;须三时期龙门山进一步强烈隆升,并成为研究区的主要物源;须四时期,龙门山古陆完全隆升,致使川西凹陷真正开始陆相沉积演化阶段。诸多学者在对川西须家河组物源进行详细的研究之后,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刘焕等[2]利用阴极发光及X衍射等技术手段,详细研究了川西凹陷中段须家河组砂岩的组分及结构特征,认为研究区域须二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龙门山北段,须四时期及之后物源主要来自隆升的龙门山古陆。郝强等[3]的研究佐证了川西凹陷须家河组须二段具多物源特征,他通过对川西凹陷北、中、南段的须家河组砂岩的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及稀土元素等特征的分析,认为川西凹陷须二段不同的构造单元具不同的物源性质,而古龙门山的差异性隆升是造成北、中、南段物源性质相异的主控因素。陈斌等[4]运用多种物源分析方法对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下部地层(卡尼末期-瑞替期初)的物源及构造背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认为龙门山前缘须家河组下部具前陆盆地的双物源特征,物源主要来自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少量来自于扬子板块西缘。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向着全盆转移,盆地其他区域的须家河组物质来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应用的技术手段也愈加现今。戴朝成等[5]在对四川盆地进行次级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特征及微量元素等分析,认为盆地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于再旋回造山带,部分来源于造山之前的混合区,其中川西凹陷物源主要受控于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川东北主要来自于米仓山-大巴山逆冲推覆带,川东南受雪峰古陆控制,川中地区则受到盆地南部的峨眉-瓦山古陆,并认为须四期龙门山的逆冲推覆活动强于须二时期。淡永等[6]根据野外须家河组地质剖面,发现须四段底部发育了一套砾岩,砾岩的成分以硅质岩、碳酸盐岩、沉积石英岩、火山岩为主,通过对比周缘古隆起性质,认为川北米仓山-大巴山前缘须四段砾岩主要来源于北东部的南秦岭地区。郝强等[7]通过碎屑组分和重矿物分析,认为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存在古龙门山、康滇古陆、雪峰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等多个物源区,龙门山主要控制川南地区的西北部,具相对较高的岩浆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川南地区的东部和南部主要受雪峰古隆起的影响。田洋等[8]对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齐岳山地区的须家河组物源及构造背景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构造、沉积判别图解,认为齐岳山地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雪峰古隆起与北侧的秦岭造山带。

2 川东须家河组物源分析及研究展望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自扬子地台基底形成以来长达数亿年的海相沉积演化史于晚三叠世结束,尤其是盆地西缘龙门山造山带的隆起,致使盆地彻底与西边的古特提斯洋隔绝开,开始了陆相湖盆沉积演化。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物源具有多物源的特征,盆地周缘的古龙门山、雪峰古陆、康滇古陆、秦岭、大巴山等为盆地提供了物质供给。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对于盆地东部须家河组物源的开始有了新的认识,由轻矿物分析(Q-F-L三角投点)、砾岩特征可知,盆地东北部的物源来自于秦岭及大巴山古隆起,且砾岩的发育,说明东北部的沉积体系具有近源的特征(图1);而地化特征分析及重矿物分析可知,盆地东南部主要受到雪峰古隆起的影響(图1)。

纵观近年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物源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依然是偏传统的地质方法,新的物源分析技术,如单矿物定年,应用相对较少,而且即使是使用新物源方法的研究,在纵向上的研究精度不够细致,均是以整个须家河组或须家河组的上、下组合为研究对象,未精确研究至段,不能够真正的准确得刻画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的地质演化。

参考文献:

[1]林良彪,陈洪德,姜平,等.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4):376-383.

[2]刘焕,彭军,李丽娟,等.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J].中国地质,2012,39(5):1271-1279.

[3]郝强,林良彪,余瑜,等.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物源及主控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26):5-12.

[4]陈斌,李勇,王伟明,等.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J].地质学报,2016,90(5):857-872.

[5]戴朝成,郑荣才,任军平,等.四川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44(4):1085-1096.

[6]淡永,林良彪,钟怡江,等.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砾岩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J].地质论评,2013,59(1):15-23.

[7]郝强,林良彪,余瑜,等.四川盆地南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特征及物源分析[J].西北地质,2016,49(4):110-120.

[8]田洋,赵小明,王令占,等.鄂西南利川三叠纪须家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与构造背景的指示[J].岩石学报,2015,31(1):

261-272.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蜥脚类恐龙化石
四川盆地梨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四川自贡哺乳类化石
四川盆地汉代建筑研究综述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四川主推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不同叶面肥对四川盆地主要推广杂交水稻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四川盆地近年杂交稻重要推广品种旱育长龄秧秧苗性状的差异性
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前陆构造中—新生代构造隆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