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与认识
2017-12-23戴建国
戴建国
我校2013年根据市里统一要求,组织全体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2013-2015年)专业发展规划。但是规划从制定到实施都很不顺利,许多教师认为没有规划照样可以发展,制定规划是多此一举。更多的教师不会制定规划,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周边环境和教师成长规律,制定的规划没有科学性,缺乏针对性,难以实施。三年的实践中,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意义、作用以及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正确认识专业发展规划的作用
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一是教师的自我发展,有自主发展意识,积极主动适应教育环境,努力实现奋斗目标;二是由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的各种学习、培训、进修,体现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与期望。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则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体,因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常用的方法。根据我校近三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制定并实施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以下作用。
1.确立专业成长的目标和路径
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对今后一个时期自身发展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所做的整体设计。教师如果确立了专业成长的明确的目标并找到清晰的路径,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发展、完善自己,不断满足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必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激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规划一般都高于现实,制定并实施专业发展规划,能够促使教师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努力。教师通过规划自己美好的职业生涯蓝图,确立奋斗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发展、成长,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拥有工作的成就感,发展的内在动力就会激发出来。
3.弥补当前教师教育的不足
目前教师教育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计划来实施,没有充分体现教师的个人角色意识和实践需要。制定发展规划使教师主动关注自身专业成长,认识到自身在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足和需要,不断修正、改进、提升,使之趋于完善,是对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缺陷的弥补。
4.帮助教师实现新目标
专业发展规划能促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教育发展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成为的人。大量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确实给教师带来了新的生命体验,实现了新的人生目标。
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过程和方式,我们觉得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并非出于教师的意愿
专业发展规划应该是源于教师自发的、真诚的、内源性的要求,是教师基于人生价值追求的行为。但现实情况是: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要求,下达任务,教师遵照上级命令执行。这种自上而下行政指示式的操作方法,没有以教师的需求为基础,没有唤起教师自我發展的动力,本身就违背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初衷。教师大多是在不理解、不认同的情境下“被规划”。这种没有触及教师内心需求,没有激起教师教育情感的规划,必然会先天不足。
2.规划没有体现教师的个体需求
尽管教师专业成长有普遍的规律,但对于个体而言,其成长过程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我校在制定规划时,要求教师必须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统一模板来操作,这种“格式化”“填空”式的规划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或教学经验缺乏的教师比较适合,而对于成熟教师或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反而受到限制。这种缺乏个性需求的发展规划,教师执行的主动性必然会受到抑制。
3.规划本身存在瑕疵
我校在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时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大部分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制定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没有掌握制定规划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对自身的认识不全面,对学校办学特色、发展重点了解不够,对地方政府教育政策不清楚,致使规划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我诊断不扎实、不深入、不客观,对环境认识不深刻、信息掌握不全面,导致自我定位不准确;二是发展愿景不清晰,发展路径和方向不明确;三是目标确定脱离实际,有的目标过高,缺乏实现的条件;有的目标过低,没有达到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四是发展措施笼统模糊,没有针对性,缺乏操作性;五是规划内容与自身具体工作及学校主要工作脱节。
4.规划实施缺乏保障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落实受到学校环境及地方教育政策的影响,如,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价值追求,地方政府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等。而我校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只是要求教师根据自己需要确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机制保障。如,许多教师确定的成长途径是外出学习、参加高端培训,但近三年这种机会很少,确定的目标缺乏实现的条件。
三、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总结我校近三年制定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教师要真正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发展规划,并且能够顺利实施,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
现实中我们发现,优秀教师共同的特征是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当代名师李镇西、闫学、邱学华等初任教师时并没有制定系统完整的专业发展规划,但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坚守教育信念,并且不断地为实现教育信念而努力,若干年后成为教师中的领跑者、先行者。这种现象为证明教育信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要引导教师不断地体验、理解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反思、感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所潜含着的教育观念、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使之成为自己笃行的信条。教师有了坚定的教育信念,对专业发展就会有强烈愿望和主动意识,制定的发展规划才会真正出自内心,也会认真落实。
2.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是教师对自我与环境准确的分析评估。首先,教师要客观地认识自我,从心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全面地综合分析职业取向、自身条件、优势与缺点、发展阶段及要求等。其次,要借助一些客观手段,如,心理量表、成果分析等认识自我,重视别人(专家、领导、同事、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第三,教师要充分了解影响自身发展的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特色、可提供的资源;地方政府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等。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与环境,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3.合理的专业发展定位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处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理念也处于不同的水平,其专业发展需求、专业发展方式和途径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独立于生命发展周期的框架来谈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能独立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谈教师的发展阶段理论,这就需要在人的生命周期的框架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描述”。职业生涯阶段一般有:入门期、成长期、成熟期、超越期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专业要求和专业特征,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使之建立在现实、合理的基础上,并通过个人努力、必要的培训、外部环境条件的提供以及政策的引导等手段,实现规划的目标。
4.选择适宜的实施途径
教师制定的专业发展措施一定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使得落实规划的过程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如此,才能保证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同时也通过规划的实施促进专业成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措施,如,广泛阅读,承担课题研究,撰写论文,上公开课,写教学反思、教育案例,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主动听课、评课、参加集体备课,主动與同伴交流等。同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借助外力落实规划措施。如,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研修;加入专业性组织(协会);参加校际考察学习;参加上级组织的“骨干教师”评选等。
5.不断完善外部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不光是教师自己的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政府都应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如,对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组织校际的交流学习,针对各种层次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等。甘肃省张掖市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四级梯队: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张掖名师,再向上还有省级骨干、特级教师、陇原名师。这是与职称序列、评优评先序列相独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序列,使优秀教师不受资历影响能够脱颖而出,也为已经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搭建了继续发展的平台。
学校要营造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制定保障规划落实的管理制度,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有学者提出,由教师与学校共同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它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的功能性建设,强调学校就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教师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推动学校的发展。
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实验学校专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作为现象研究”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GGHB〔2014〕SYX02)。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