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有效整合
2017-12-23严旻郑宏毅
严旻+郑宏毅
[摘 要] 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也是最为实用的一门课程。而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学会利用生活的场景或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等,实现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让数学课堂更具有生活气息,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数学;日常生活;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与课后作业的练习巩固,教师必须意识到,数学之所以具有抽象性,主要是理论性相对较强,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从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能积极去思考、论证、讨论,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实现学以致用,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数学生活化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水平,并据此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论证,必要时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观察或动手操作,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与魅力,并能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的本质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为使学生能更好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寻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时,不能仅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而是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现实生活中,使得课本知识更具有具体性与直观性,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教学过程能呈现出生活的气息。例如,教师在讲到与“角”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发散思维,找出生活中有“角”的地方,或运用学生常见的墙角、教学道具三角尺等,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能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深入认识与理解,进而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
2.激发学习兴趣
新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且具有独立性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出现理解障碍,教师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在小学时期,学生天性对生活中的事物大多抱有好奇心,但对枯燥的课堂学习大多会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等特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并将课文新知识巧妙融入生活情境当中,使学生能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一般而言,在熟悉的环境中对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完善教学计划
完善教学计划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具有研究价值并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能进行深入的思考、观察、猜想以及论证。由于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相对较为严谨、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如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不知老师所言何意,长此以往,还会对数学产生厌恶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尝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课本内容的原型,让数学问题实现生活化。一般而言,数学教师在课前均会做好课前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联系现实生活,设想生活例子、设想课堂问题等,将课文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赋予课文内容更多的生活趣味性。教师也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隐藏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
要了解数学更多的内涵与价值,必须要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并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由此可见,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进行整合,实际上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完善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问题。对小学生而言,仅学会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1.实现数学的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数学的主要原则之一。数学教师在讲完有关知识点以后,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例子或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普遍性、实用性,从而感受到数学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能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4]。如在学习到有关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你的课桌出现摇晃的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此一来,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解题能力。
2.探究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结合,并通过在课堂创设与生活相似的场景,让学生能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将教室创设成一个市场,并事先让学生将家中的小零食、小玩具带来,同时准备好零钱,让学生相互进行交易,并详细记录自己买卖物品的所有收入与支出。最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在这场买卖中是否出现算错钱、多找钱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環境中学到新知识,还能对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3.掌握文本知识
教师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让学生学会主动探讨与分析问题,以提高学习与实践的能力。由此,教师可通过布置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实践,并将所学内容与实践内容进行联系。比如在学习有关长方形面积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回家量一下自己卧室的长度与宽度,并运用新知识计算自己卧室的面积,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生活之地乃是具体、客观存在的世界,学生的学习环境应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无处不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应是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师利用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一个数学世界,能让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乌恩吉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中实际联系的探索[J].教育,2016,(06):34-35.
[2]佟永红.生活处处有数学——浅谈数学课堂如何和生活现象紧密结合[J].读写算:教师版,2016,(43):272-273.
[3]冯文佳.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 2015,(11):146-147.
[4]倪其龙.立足生活 巧妙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探究[J].学苑教育, 2015,(09):47-48.
责任编辑 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