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看图作文启蒙教学方法
2017-12-23姚丽
姚丽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非常重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开展看图作文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三年级;看图作文;策略;语文素养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课程标准》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良好的语文素养,势必离不开优秀的写作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三年级正是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但尚不具备熟练的作文技巧运用能力,需要在课堂上予以精心指导。这就提示教师在对看图作文进行教学时,结合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有效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在层层推进中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夯实基础
写作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可以说例文就是学生增长写作经验、获取写作方法的最佳途径。“习作一”中就安排了大量例文,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优秀范例,进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获得启迪。在例文中,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习作要点,都能在例文中找到依据。教材中,一般都会在例文后面设置几个针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掌握的习作方法进行思考的问题,具有非常强的指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地精读例文,循着已有的线索,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二、充实内容
虽然教师课堂对例文进行了研究和品读,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但是直接让学生顺着例文的思路进行写作还存在一定难度,这是因为学生们还缺乏必要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应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对图画进行仔细观察,一步步地对图画形成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充实作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任意从习作练习中选择一组图片,在经过仔细观察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这个故事的梗概,再与同桌进行相互讨论,这对于学生来时还是很简单的。完成这一环节后,教师又让学生试着给图画中的故事设置个题目,学生们的发言都很积极,在一番说明辩论后,一致把第一个故事的题目设置为《知错能改的孙小圣》,把第二个故事的题目设置为《亡羊补牢》。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启发学生们对“亡羊”和“补牢”的意思进行解释和说明,有助于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充实故事的内容。虽然这一道习题没有提出“仔细观察,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弄清每幅图之间的联系”的要求,但是培养学生联系事物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观察图画,说出梗概”这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到,应养成先看明白图画的意义,看懂几幅图间的联系,再进行写作的好习惯。笔者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老师问道:“这个故事你准备分几个自然段描写?”学生回答:“一共有三幅图,所以我准备用三个自然段分别叙述。”老师:“那么你认为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内容多一些?”学生:“我准备把第二自然段写得更丰富些,因为第二幅图里的信息比较重要。”老师:“这位同学很聪明,懂得观察哪一幅图的信息内容比较重要,从而在作文中突出重点,这种方法叫‘详略得当。”
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完成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授方法
情节、人物、时间、地点是一个完整故事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所描述的故事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如果学生脑海中没有对这些要素形成完整的概念,故事就不会有完整的逻辑性。一个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的故事就要将人物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详细地描写出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扩展故事层次的方法巧妙地传授给学生呢?
以看图说故事第一题《知错能改的孙小圣》为例,采取“引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谁和谁一起去了哪里?
学生甲:在星期天的早晨,小熊贝贝和小猴孙小圣相约去公园游玩。
(这句话里,时间、地点和人物都出现了)
老师:孙小圣的心情非常愉悦,一路上一会儿……一会儿……
学生乙:孙小圣的心情非常愉悦,一路上一会儿兴奋地跳到路边的花丛里,一会儿激动地爬到大树上,可活泼了。
(这位学生所说的“一会儿兴奋地跳到路边的花丛里,一会儿激动地爬到大树上”就是典型的动作描写,想象的场景将小猴活泼好动性格特点准确地展示出来,是十分合理的描寫)
老师: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公园的凉亭里,这时,贝贝忽然觉得有些口渴,就……
学生丙:贝贝就对孙小圣说道:小圣,我去便利店买两瓶水,你在这等着我!
(这就是语言描写)
老师:贝贝刚走,孙小圣看着亭子中两根鲜红的柱子就出了神,他想着……
学生丁:我的祖先可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啊,以前就在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上留下来到此一游的记录,我是不是也该留点什么作纪念呢?
(这几句心理描活动写十分精彩,为后文的人物行为作了合理的铺垫)
在笔者的“引说”下,学生们的思绪更加顺畅,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更加具体,从而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拓展了故事的层次,使人物更生动,使故事更有趣。
四、分组活动
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提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就要着重激发学生们“想写”的兴趣,不要使写作方法称为“无米之炊”。经过“引说”后,教师就应该自然而言地让学生尝试开始自己根据图画编故事,畅所欲言,讲一讲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做法正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独立进行创作,而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同伴的叙述得到启示,借鉴他人的思路进行创作。这样的分层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水平都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使各个能力层级的学生都收获写作的快乐,激发写作的兴趣,在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中迸发智慧的火花。
五、提升能力
只要学生能将所思所想清晰地表达出来,一般在写作上也就不会太困难,即使个别同学一时间跟不上,经过和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后,也能得到一些写作上的灵感。此时让学生根据上文中提到的要点进行自由写作,趁热打铁,可以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要全程巡视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但要注意不应过分引导,以免扰乱学生原本的思路。完成习作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己阅读或交流阅读的活动,在复查中发现习作存在的问题,进而修改完善,深层次挖掘学生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看图说故事的习题,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还有明显不足,写作方法的运用也不够熟练,但只要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的要求,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就完全可以轻松地驾驭这类型的习题,促进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洁.写话练习不妨从绘本开始[J].安徽教育,2014,(01).
[2]姚鸣凤.低年级看图说话的训练[J].江西教育,2000,(04).
[3]黄成义.让看图写话走出“千篇一律”[J].小学语文教学,2014,(13).
责任编辑 周正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