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组讨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7-12-23魏雪

黑河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

魏雪

[摘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具有速度快、印象深、质量高、趣味性强等特点。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较个人学习来说能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质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不致枯燥,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改以来重点发展的新型学习方法。在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由于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在不断进行修改。所以,高考不仅考学生的死记硬背,而且对能力的考查力度在不断加大。小组学习法恰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新型评价方法;小组讨论法;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实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课堂评价。发展性课堂评价从原来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新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在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由于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在不断进行修改。近几年高考试题呈现的趋势都是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贯穿核心素养,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进行考查。对历史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更加侧重理解和应用,解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试题形式灵活多样,甚至还配有图片、图表等,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材料进行观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表述、论证,探寻历史发展中规律性和本质性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把已有的知识重新整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阅读、分析、理解等思维能力的有效结合。同时,这也为历史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历史史料分析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就会偏离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的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中实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法教学方式,正是发展性评价所提倡的一种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于“一堂好课”标准的讨论,曾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一堂好课的标准仍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赵恒烈教授在《历史教育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着眼点要放在学生方面”“看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东西”。而按照我的理解,评价一节高中历史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否成为学习历史史实、探究历史问题的主动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施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实现新课改、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乐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和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谓小组讨论法,指的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人一组的小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和探究,共同完成,共同解决学科问题。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小组讨论法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现在已经在很多国家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小组讨论法既能促使学生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弥补学生个体在能力、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弱点,有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从2013年开始,在学校“以教促学”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组内教师的帮助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行小组讨论教学法,为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感觉颇有收益。

在课前,我首先要进行有效地小组分配。要想有效地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首先涉及的应该是小组的编排问题,比如,小组的人数以及小组成员的搭配等。在人数上,教师应进行合理分配,人数太少,不能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人数太多,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所以,在对学生和班级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我一般会设置5——6人的学习小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等来进行合理的人性化分配。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会让每组学生来为本组拟定一个小组名称,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历史学习。

其次,布置小组任务。小组讨论教学法是就某一中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这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教师应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了解这节课的基本内容,教师也要提前备好课,了解本课的重难点之后,寻找到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适合小组讨论,能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完成;然后,这个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这项任务,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更能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我在讲解岳麓版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时,会让学生先预习鸦片战争的背景,就“为什么英国会不远万里的来到中国,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来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孩子们在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后,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讨论中可以畅所欲言,再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容易去引导学生。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首先要目标明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小组开始讨论之初,学生可能会出现嬉笑、闲聊等与小组讨论不相干的行为。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来控制好课堂的秩序:(1)规定适当的讨论时间,一般笔者会将时间规定在15-20分钟左右,时间太短不利于学生充分讨论,太长,又会使得课堂显得松散无序。要使学生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这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行深入讨论。(2)在讨论即将结束时,安排各个小组的学生总结本组的讨论结果,讨论结束后将结果向全班展示,以便增强讨论的目的性,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获得知识目的的手段。

第三,小组讨论结束,让学生畅所欲言。笔者会让各小组选派代表来总结讨论的结果,通常总结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其他组员也可以再进行补充发言。这样,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无形当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最后,教师会在每一小组发言后对其进行及时地点评,使其清楚自己讨论的结果,亮点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这样,好的方面就继续保持,不足之处,要及时改正。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讨论中表现好的小组教师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奖励,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可以把小组的成就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情况联系起来。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賴和信任,这比教师的单方面枯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自从把小组讨论法引入到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后,我认为课堂气氛较以前好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曾经有一名同学跟我说:“自从老师用了讨论的方法上课,我发现我也可以把历史学的很好,原来只要动脑思考,历史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而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任教的班级,在高二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平行班内,平均分第一的好成绩。这就证明小组讨论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比较适合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

小组讨论法是一种集体学习和探讨的有效方法,它发挥了个体学习中的不足,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讨论提升自己的认知,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学习中寻找到快乐和自信,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周香.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3,(05).

[3]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4]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材,必修三教材

[5]范文澜,中国通史: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陈始雨)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
多视角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
利用插图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例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