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香不远

2017-12-23胡文淑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张仲景扁鹊名医

胡文淑

人都说,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作为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张仲景创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与经方施治体系,哺育了世代名医,他的名字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伟大的著作一样耀眼夺目。《南阳县志》记载:“宛郡东高阜外……有仲景故宅,仁济桥西有仲景墓。”早些时候,医圣祠门前的街道几乎都是卖中药的铺子。每到夏日午后,沿街树影下就铺满晾晒的各种草药,斑驳日光熏出来暖暖的苦。

虽是第一次参观,心情倒也波澜不惊。而身边那些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们,看到的是跟我眼中一样的风景,但又有着不一样的惊喜。

初秋的阳光透过树荫,斑驳地洒在院子里的塑像群上。仲景雕像济世仁心目光悲悯地立于中央,四周分别是医和、华佗、王叔和、李时珍四位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医学家。谁也不知道千百年前那个立志学医的少年,付出了怎样的热情和执着!哪怕他官至长沙太守,坐在衙门的办公室里,也要每月定时给百姓出诊。他是医圣张仲景,是镌刻在中华医史上的丰碑,是万世瞻仰膜拜的庄严雕像;同时他也是张玑,有过少年时候的梦想与崇拜,有过求学时候的谦逊和刻苦,甚至他还可能是一位美食爱好者,因治疗冻疮而发明的娇耳(饺子),大概是最早的药膳之一了吧。

西面是画像长廊,镶嵌着自伏羲以来一百多位历代名医的石刻画像,据说这是我国目前最大容量的名医画像宝库。有的人死了,但他们依然活着,活在历史的丰碑里,活在民族的记忆里。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惟一、李时珍、叶天士……一路走来就是中华数千年来医学发展历程的缩影,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些画像中可见一斑。按照仲景大夫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所说的“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如此看来医圣曾经也是秦越人(扁鹊)的一枚小粉丝啊。如果圣人有灵,得知身后千年,能够跟自己崇拜的偶像扁鹊一起上了光荣榜,会不会也有小粉丝的激动和喜悦?张仲景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最终获得足以跟偶像比肩甚至更加辉煌的成就。这个故事对于当代的追星一族来说简直励志,你只有自己足够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跟偶像的距离更近啊!当然如今被尊崇为医圣的张仲景也收获了海内外众多的仰慕者,据说时常都有韩国和日本的中医学者前来祭拜。邻居家的奶奶每年都来上香,说起来都尊称“医圣爷”老神仙。问她求了什么,以为大概不离健康平安远离疾病,没想到,她却回应我说求医圣爷保佑子女婚姻平顺多子多福。

对医者而言,医圣祠内的一副对联“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大概是很好的鼓舞。

我国的传统医学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日本化后被称为汉方医。如今,日本的中医药很厉害,是除中国以外研究应用中药历史最久、范围最广的国家。然而,反观中医在我国国内的发展,却也并没有因为土生土长而一帆风顺。近百年来,医圣祠数毁数建,几乎成了中医兴衰的晴雨表。军阀动荡中历经焚毁与重建。直到1982年,我国传统医药被列入《宪法》后,中医终于在自己的故乡取得了合法的身份。同年,国家拨款对南阳医圣祠进行了修复。

过了山门,就是医圣墓,建于何时已无确考。院落里古木参天,最神奇的是拱門旁的一颗松柏,年岁不知几何,树冠的一半已经枯萎只留得峥嵘虬枝,而面向仲景墓的一侧却旁逸斜出地越过围墙,枝繁叶茂。据说多年前这颗古柏被天雷所劈,世人皆以为焦枯不可活,没想到雨露经年,临近医圣墓的那一半居然枯木逢春般绽放出盎然绿意。

平生不信鬼神,而这般奇景,还是让人觉得冥冥中自有善行。

责任编辑:青芒果

猜你喜欢

张仲景扁鹊名医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五禽戏
善良的打劫
讳疾忌医
名医
“名医”如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