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三部曲:安宁乡土书写中的灵魂安放

2017-12-23侯彩虹

新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闲人乡野安宁

侯彩虹

继《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和《遗忘在乡下的植物》之后,作家安宁近日又完成并出版了《乡野闲人》,这三本书构成了她完整的“乡村三部曲”。

坐落在泰山脚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孟家庙村”,是安宁生命的原乡。在这个封闭、落后、贫穷的北方农村,安宁在这里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源于对自己家乡父老乡亲的情感和记忆,乡村里一系列的故事,在安宁的笔下缓缓展开。这些故事里不管是记录植物、动物,还是村人,最后实则都落笔在那些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一些零零总总的日常。

安宁的三本书都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通过非虚构的写作形式,把故乡曾经留给自己的自私、算计、嫉妒和彼此间的伤害与残忍一一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些看似正常的乡村生活,其实已经打了疼痛的烙印在作者身上。在《乡野闲人》一书中,洪先生在出场时是以风光、耀人的形象站列在众人之中的。作为赤脚医生的他,有足够的能力帮助村里人,乐善好施的他也一度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尚。但晚年的他,终究是因为自己的生活轨迹偏离了世俗的观念而落得悲凉的结局。没有儿子的他,先是善良寡言的妻子难以承受因此遭来的村子里刻薄流言的压力,用最原始的自杀方式——上吊,解脱了对洪先生的愧疚。而洪先生自己,晚年也只能沦落到与被人耻笑的无儿无女的光棍为伍,在乡间养老院孤独地走完余生。我们似乎看到那些游走在乡间的人,脸上折射着漠然,脑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世俗观念把他们捆绑得失去了应有的温情。这样的疼痛,时时在拷问着心存不安的人们。“是的,我怕。或许,每一个躲着洪先生远走的村民,都怕他这样伸出干枯的手,讨要曾经慷慨的付出。尽管洪先生或许已经完全忘记了那些馈赠。所有人怕的,不过是内心里那个欠下洪先生很多人情的自己。”

诸如像“分家”、“骂街”、“走亲戚”、“堕胎”和“讨债”等等这些婚丧嫁娶都无疑是乡村生活里的千疮百孔,它们赤裸裸地存在,让人在安然无奈中接纳,这让乡村丰富饱满的同时而又热辣琐碎。安宁的笔是勇于揭示这些刻录在过往生活里的疤痕,尽管淌着泪,甚或滴着血,但在真实存在面前,我们无能为力。

当安宁离开故乡,居住在城市一段时间后对故乡进行回望,她始终承认自己的心灵依然归属于生命最初出发的地方。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是作者生命中的胎记,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烙印在她的记忆之中,最终融入了血液,跟随她行走在潦草的世间。乡下那些卑微得不知名的植物、飞鸟和鱼虫,始终以最美好的姿态生长在作者的内心深处。就连那些不堪的乡村生活,都能给作者湿润的泥土,让她疲惫的心灵得以蜷缩。

面临城市对乡村的瓦解,乡村势必在经济浪潮中开始陷落。乡村在加速衰落下去,它脱离了自身原有的轨道,正朝着标准化的城市模式飞奔而去。健壮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走出了乡村,把这里留给了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安宁的笔触是思考的,乡村在今天究竟以怎样的存在更为合理,它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到底该怎么面对和解决?《乡野闲人》一书中一辈子争强好胜的二婶子,在从土地里刨钱不怎么容易之后,不惜自己一人孤独地留在村子里,把家里的大小三个男人全都赶出去到城市里打工,梦想挣大钱、发大财。但结果并非是那么光鲜如意,三个男人在城市里跌跌撞撞,也没有达到根本改善家庭生活的目的。最后,为了在众人面前不失脸面,二婶子硬著头皮在县城边上买了一套小楼房,尽管没有一个儿子愿意回来居住,但它却能让二婶子永远都争强好胜地活在村人的嘴巴里。

安宁“乡村三部曲”笔下的乡村,其实是整个中国农村的浓缩。城市的进程对农村的蚕食,虽然有失落与恐慌,但村庄依然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只要有人居住其上,那么,村庄就会天长地久地存在下去。村庄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依然是每一个饱有乡土情怀的写作者书写的沃土。

(编辑·李军)

【图书资料】

书名:《乡野闲人》

作者:安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10

【图书简介】

此书为作家安宁“乡村三部曲”第三部,是继《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遗忘在乡下的植物》之后,对乡村新的观察。书中所选个案,代表了中国大部分乡村的组成,比如村长、小贩、乡村医生、手工艺人等等。这些个体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折射出大多数乡村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作家以饱蘸着温度和悲悯的笔触,以儿童纯真的视角,用幽默犀利又不失冷静从容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乡村普通民众的人生悲欢与命运起伏。

猜你喜欢

闲人乡野安宁
忙人与闲人
送你一个乡野
春天的乡野
在水边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乡野闲时
乡野笔记
《安宁史》和《伊米德史》比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