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及CA153检测及临床价值
2017-12-23吴秀玲
吴秀玲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平舆 463400)
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及CA153检测及临床价值
吴秀玲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平舆 46340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与糖类抗原153(CA153)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9日-2017年4月15日48例我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我院其他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53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CA199、CA153检测阳性几率分别为27.08%、31.25%,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C反应蛋白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阳性者与阴性者CA199水平对比性不强(P>0.05),CA153水平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见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增高,临床可以此评估病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
肿瘤标志物;类风湿关节炎;CA199;CA153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情反复、治愈难度大等特点,早期予以准确的疾病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及病情发展控制极为重要[1]。肿瘤标志物常用于肿瘤筛查中,临床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肿瘤标志物特异性表现。本文旨在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采取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检测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8例2015年8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此次观察组研究,对照组取同期非类风湿关节炎者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39±4.02)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2.18±3.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53检测,选择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及CA153,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化学发光仪,严格遵守操作要求进行,以低于37 U/mL为CA199正常值,以低于25 U/mL为CA153正常值;观察组另外进行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正常值800 μg/L-8,000 μg/L),使用特定蛋白仪及相关试剂,选择血沉仪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潘氏法,正常值:男性不超过10 mm/h,女性不超过12 mm/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CA199、CA153检测阳性几率,分析观察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与CA199、CA153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情况对比 观察组CA199、CA153检测阳性几率分别为27.08%、31.25%,相比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分析 观察组48例患者中,C反应蛋白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阳性者与阴性者CA199水平对比性不强(P>0.05),CA153水平对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2。
表1 两组检测阳性率比较[n(%)]
表2 观察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Mean±SD)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为病理特征,可见滑膜下骨组织及软骨受累,出现骨破坏,此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2,3],临床予以手术、药物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控制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命。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恶性细胞分泌所得,可反映肿瘤疾病的分级、分期、治疗效果、预后及复发等信息,常用于肿瘤筛查中。
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以 CA199与CA153较为常用[4],前者属于糖类抗原,可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中显著增高,与腺癌高度相关;后者与乳腺癌存在一定相关性,属于糖类抗原物质,常用于乳腺癌筛查中。实际应用中发现,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可用于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CA199、CA153检测阳性几率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更高(P<0.05)。显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见肿瘤标志物含量显著增高,出现13例CA199及15例CA153检测阳性,其升高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其炎症活性及免疫活性有一定关系。另外,本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阳性者与阴性者CA199水平对比性不强(P>0.05),CA153水平对比差异较大(P<0.05),这也说明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有一定关系,可反应炎症程度。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见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增高,但未达到恶性肿瘤水平,临床可根据检测结果,评估病情发展,制定科学治疗方案。
[1] 欧阳霞, 戴冽, 朱浪静, 等. 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J]. 新医学, 2012, 43(2): 71-74.
[2] 曹贤, 曹青凤, 任水明, 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检测与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12):1680-1682.
[3] 王艳娇, 李琳芸, 彭长华, 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 2012, 22(1): 49-51.
[4] 张静思, 陈鑫苹, 陈斌, 等. RF、抗-CCP、AKA及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 重庆医学, 2015, 44(13):1788-1789, 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