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2017-12-23牛兰军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胃肠组间外科

牛兰军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北 衡水 053200)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牛兰军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北 衡水 053200)

目的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现象作为依据,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患者为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未感染,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感染高危因素进行总结,并且找出预防与治疗感染的合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不恰当备皮、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超过60 min、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年龄60岁以上等各项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全面掌握,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能够促使其更好更快康复。

围手术期;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治疗

临床上,手术部位感染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会延缓其创口愈合时间,还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医院中,胃肠外科具有较高的手术感染发生率,胃手术、小肠术与直肠术后均具有相当高的感染率,所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防治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此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将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现象作为依据,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45.21±5.26)岁,男性19例,女性11例;对照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46.02±5.19)岁,男性18例,女性12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对比要求。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对比其病历中可能会引发感染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前是否正确备皮、术中是否出现低体温、手术时间超过60分钟、是否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年龄是否在60岁以上等,分析之后,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找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对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软件SPSS 20.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恰当备皮、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超过60 min、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年龄60岁以上等各项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胃肠外科中的大部分手术属于污染类手术,因为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皮肤黏膜组织破坏,所以很容易引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不恰当备皮、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超过60 min、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年龄60岁以上等属于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术中低体温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肢体、内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大面积暴露,大量室温液体输注、长时间反复术区冲洗等均会引发该现象出现,该现象会加快患者心率,增加机体耗氧量,降低其免疫功能,对中性粒细胞的释放进行抑制。年龄较大的患者机体功能会在很大程度上退化,所以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弱;过长手术时间会延长术野暴露时间,促使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侵袭手术部位,进而引发感染;合并慢性疾病患者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很容易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引发感染;术后不恰当备皮会损伤皮肤,促使细菌移生,不仅会将患者的不适感增加,而且还会显著增加细菌移生现象[2,3]。

表1 临床资料对比[n(%)]

针对以上各种危险因素,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性的检查,对其基础性疾病进行全面了解,对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加强管理,嘱咐其戒除烟酒,将激素停用,对合并疾病进行有效控制,并给予其积极的营养支持,术前3 d-5 d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②备皮合理,在手术当天备皮,确保备皮操作轻、稳、准,以此来避免损伤皮肤,将细菌污染率降低。③对感染部位标本进行提取,药敏试验要及时进行,将试验结果作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④如果患者出现腹腔感染,则要积极寻找感染源,然后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4]。⑤如果患者为浅部切口感染,可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将换药次数增加,对创面加强管理。⑥如果患者为深部切口感染,则要将其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如果需要,可以清洗两次之后再对切口进行缝合。⑦如果患者为器官、腔隙感染,则可以采用CT进行引导,进行双套引流管的放置,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对引流效果进行确定,如果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则可以采用开腹引流术进行治疗[5]。

[1] 宋磊, 梁鲁, 姚碧辉, 等.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22(9): 8-10.

[2] 王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2(67):144.

[3] 虞伟琴, 陈小娣, 马一鸣, 等. 骨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7(11): 2558-2561.

[4] 程向红.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J]. 医学信息, 2014, 22(26): 451.

[5] 姜英, 谢春花. 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z1): 270-271.

猜你喜欢

胃肠组间外科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