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园文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2017-12-23罗思媛湖南农业大学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培育

肖 露 罗思媛 盛 洁/湖南农业大学

在校园文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肖 露 罗思媛 盛 洁/湖南农业大学

校园文化生活作为高校学生活动最为密集和思维最为活跃的集合地带,必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让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路径探析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的分析

总体上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但是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只有少部分完全知道内容及其基本内涵。但在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情况下,也存在把握不够全面,部分学生缺乏信仰,出现了信仰真空与信仰多元化并存的趋势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是内容构建。应考虑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用简明扼要的大众表述和大众话语阐释其核心理念,包括社会制度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思想观念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和日常生活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条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应是深植民族之心的价值理念,是全体国民长期追随和追求的理想。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历史和现实向我们证明了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会拥有赖以维系的精神寄托,才会团结,才会拥有统一的意识,才能够产生最强大的凝聚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就得大学生们在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时会面对多种选择,而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是推动祖国进步与发展、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从多元角度探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大众文化碰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严肃性和正统性来说,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和娱乐性。不可否认,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总得来说是好的,但其鱼目混珠的状况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消极与积极并存。大众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面对的教育环境,大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年龄阶段,他们与大众文化间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亲缘”关系。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

(二)科技文化联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严格地说,科技文化是随着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而生成的,因此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中是相对脆弱的,甚至是匮乏的,远远不能适应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再者,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往往让人迷失自我,容易“见物不见人”,产生诸如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科研不端等与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相悖的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灵魂大不相符。

(三)校园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历史沉淀和人文精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校园文化生活作为高校学生活动最为密集和思维最为活跃的集合地带,必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让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园物质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基础,为其提供活动阵地与物质条件的支撑。高校应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如建筑、标语、电台广播等有形文化,传递一定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文化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在无形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主导下,形成思想共识。通过精神文化建设,以无形的力量主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现实性帮助

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从坚守思想阵地的角度看,高校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场所,是意识形态导向鲜明的阵地堡垒,社会发展的各种阶段性特征都会在高校校园有所体现,都会在高校师生的思想领域有所反映。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累积的、师生共同努力建造的一种独特的校园气质和风气,它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行为规范,在大学生身上起到主导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具有历史积淀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校风、师风、学风建设在每一位大学生身上贯彻和落实。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发挥学生在创造文化中的能动性,因而更能得到大学生的拥护与支持。这必将会使大学生实现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从而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选择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是文化创造、传播、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通过整合校园文化优质资源,积极把握思想总方向,营造校园人文教育软环境,拓展大学生社会教育大课堂,建好网络文化思想新高地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发扬、人文精神培养、网络舆论指引等关键环节。

1.界定民族历史,发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烂多姿,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傲视群雄的姿态。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已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事情。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价值资源,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创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相互促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高校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充分为文化建设提供助力,发动广大大学生的力量,使得文化能够不断继承,并能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使得文化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扬。

2.界定民族灵魂,培养人文精神。

新形势下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新课题,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的人文精神也日益受到重视。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在进行人文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文知识转化为受教育者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大学生需要培养人文精神,要从许多方面去努力完善自身。

3.界定信息交流,取助网络舆论。

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各种思想观点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阵地”,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影响。网络的蓬勃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而能否对网络舆论进行科学正确的监管、引导、掌握主动权,以进一步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网络舆论引导是一把双刃剑,但若把控得当,它必利大于弊。网络舆论的有效利用与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而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更将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网络舆论便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正确的引导便是给他们的思想确定方向,才能够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史叶婷.《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耦合——基于江大和南师大两所高校的实证研究》[D].2008

[2]杨怀中,万伟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

[3]佚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生根开花[J].人民论坛,2016-09-18

[4]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求是》,2006

[5]唐光辉.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现代商贸工业》,2007.

[6]马燕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亚太教育》,2016.

[7]章兢.人文精神:大学不能没有的灵魂.光明日报,2009-01-14

[8]张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建设.人民日报,2014-01-20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培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