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2017-12-23李喜杰淳悦峻
李喜杰,淳悦峻
(1.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2.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山东聊城252000)
聊城市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李喜杰1,淳悦峻2
(1.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2.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山东聊城252000)
目前,聊城市要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就必须全力振兴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此,应强化组织统筹协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聊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一直是聊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它不仅存在着起步晚、总量小、发展缓慢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传统服务业占比大、现代服务业占比小的极不合理的内部结构问题。因此,要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就必须全力振兴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十二五”期间聊城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聊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扩总量、优结构、强素质、提层次为重点,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构筑起相对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1.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2015年聊城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86.98亿元,比2010年提高了45.5%。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42.65亿元,年均增长19.3%,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万亿元,电商企业达到3 6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060.2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4.6%;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 592.3亿元,贷款余额1 872.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1倍和1.9倍。
2.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占比由2010年的13.8:58.2:28调整到2015年的11.9:51:37.1。三次产业进一步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7个百分点。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物流园区和农产品交易中心相继获评“2014年度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及“中国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称号,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义乌国际商贸城成功落户。
3.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进一步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城区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持续健全,商业、医疗、教育等各项配套行业逐渐完善,实现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城乡环境治理得到加强,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二)存在的问题
聊城市服务业在“十二五”时期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但和全省发展要求、其它城市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着综合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
1.服务业占比偏低。聊城市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37.1%,比同期全省平均水平的45.3%低8.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0.2%低12.9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
2.服务业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目前,聊城市服务业还是以传统的物流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金融业为主,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研发服务、体育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占比仍相对较低。聊城市所拥有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交通资源等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不够,蕴藏的经济潜力未能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3.龙头服务企业缺乏。聊城市服务业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占比偏低,具有国内外影响力、行业领军型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较为缺乏,对全市服务业发展辐射带动能力仍然有限。
4.产业发展要素支撑能力不足。聊城市服务业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较少。由于长期以来聊城市发展以工农业为主,产业层次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会展服务、企业总部经济、技术中介等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如物流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网络化程度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滞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没能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5.服务业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具有融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涉及的产业领域及主管部门较多,需要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但目前市级层面的协调力度有待加大,各部门协作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机制有待健全,服务业发展的联动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加快聊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基础,推动服务业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全力振兴商业、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
(一)全力振兴传统服务业
1.传统商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应当加快转型升级。一是借助新兴的O2O模式来形成线下实体店带动线上网店、线上网店带动线下实体店的组合业态;二是打造精品商业,实施名品、名店等品牌战略,并发挥它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三是讲究质量、差异化,引导购物中心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增加体验类、文化类业态比重,举办各种艺术人文活动等方式,实现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丰富商业内涵;四是以建设“智慧聊城”为契机,在聊城市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智慧城市商业综合体。
2.房地产业。在推进“五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谋划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从粗放发展、追求数量向精细管理、提高质量转变,从模块化、大众化向个性化、差异化、多层次转变,从忽视节能环保向注重绿色化、智能化转变。一是坚持城乡一体化理念,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做到基本标准一致,在农村新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中,要提高防震抗震标准,做好上下水、供暖设施等配套。二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实行房地产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行为信用化。三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房屋的耐久期、舒适度和便利性。四是结构调整应把去库存化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新建小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努力盘活存量。五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采取灵活的市场方式,努力降低房屋空置率。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文化旅游业。应当把历史文化、河湖生态、温泉资源和观光农业统筹起来,进一步打响“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运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城市名片,以京杭运河旅游带为脊梁,以全域水城为平台,以水上古城、阿胶景区为重点,充分挖掘水文化、运河文化、阿胶文化、红色文化、名著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提升各大精品景区档次,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强大冲击力、震撼力的旅游大项目,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整合旅游体制,创新营销模式,将聊城市打造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2.现代物流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物流通道、大型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建成三省邻边快捷、高效、安全、质优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聊城物流园区、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6个交易额在百亿元左右的物流园区和交易市场。加快培育鲁西化工销售有限公司、茌平信发物资供应有限公司等20家交易额在10亿元左右的商贸物流企业。积极争取并规划建设聊城保税物流区;积极培育千千佳、正大物流、盖氏物流、人久久医药等现代物流企业,促进各地运输公司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围绕全市优势,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大物流园区,改造提升交易额在百亿元左右的大型专业市场,将聊城市打造成为冀鲁豫交界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3.金融保险业。依托济南区域性金融保险中心,以形成区域性金融保险次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金融保险集聚区、兴业投资商务港等。加快建设金融保险大厦、商务中心大厦、大型购物商场及高档公寓,积极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金融保险机构在聊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引进知名金融保险控股集团、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探索聊城市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法人金融保险机构、金融保险后台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同时引进呼叫中心、档案管理、灾难备份以及银行卡、电子银行等金融保险后台业务,打造金融保险机构集中、总部办公密集、现代服务业繁荣的金融保险商务集聚区,努力把聊城市建成服务鲁西地区,辐射冀鲁豫边区,具备承接济南、服务周边能力的山东省区域金融保险“次中心”,使金融保险产业成为聊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4.健康养老产业。按照培植鲁西和三省交界医疗卫生新高地的要求,继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医疗与养老相融合,形成养老、医疗和健康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一是规划建设聊城市医护培训中心。以“温泉养生、梵呗养心、阿胶养颜”为主题,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项目,集中培植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将聊城市打造成为我国健康示范城市。二是培育壮大阿华制药、华鲁制药、阿远制药等医药企业,打造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鼓励各类非财政资金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发展医疗服务、卫生保健、康复疗养、老年护理等现代卫生产业,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三、加快聊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统筹协调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好聊城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利用好服务业联席会议讨论决策和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全市服务业的宏观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在具体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负责拟定提交议题,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针对发展中的新情况,适时调整规划方案,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各县市区按照“上下衔接”的要求,加快完善本地区服务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
2.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并扩大影响力,建立完善的服务业行业协会体系,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和服务业产品技术创新、交流推广等方面的作用。组建聊城市服务业联合会,加强对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逐步推进部分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的改革,建立政府和行业协会之间的联动机制和对话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推动、行业自律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
3.深入推进区域资源共享互补。进一步加强与中原经济区、京津冀三省交界及周边区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加强与济南、北京、天津等城市金融、科研、工业设计等资源共享、互补;提高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辐射水平,全面辐射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
(二)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1.创新服务业考核制度,健全服务业行业发展协同联动机制。完善以创新发展、服务经济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统一标准、分类考核的制度,使目标任务下达和考核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确保服务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统计监测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并完善聊城市服务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体系。结合服务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探索建立科学、全面的服务业细化分类目录和统计调查制度。强化县乡、部门和行业统计,建立各县乡和各部门服务业发展的通报制度,切实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和运行调度。
(三)加强政策扶持引导
1.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积极申请国家、省关于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争取在聊城市进行国家、省服务业试点示范。积极向国家和省申请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对聊城市服务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
2.完善相关扶持政策。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并明确各项政策的实施主体、操作办法及责任部门,并向社会公示,建立政策协调落实机制。加强跟踪调查,建立政策落实的反馈评价机制。
3.加大投融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省市两级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拓展融资渠道,集中力量向现代物流等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领域倾斜。定期开展服务业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评估,适时调整支持方向和方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创业风投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面向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1.加快引进高质量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加快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服务业大项目。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强与京津冀地区服务业大型企业战略合作,引进和承接服务业高端项目和技术转移。注重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以及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引来一个项目,带来一批配套;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集聚模式。
2.加快推进大项目落地实施。制定并实施聊城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为重大项目在用地、行政审批、资金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确保各个项目按期建成,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帮包制、定期调度督导机制、要素保障推进机制和考核评比奖惩机制,建立完善项目建设规划,推动项目定期、按量完成。
(五)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1.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加强区内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打造“智汇聊城”工程。重点引进适合全市发展需要的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聊城市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暂行办法并设立“聊城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制定服务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在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岗位,多渠道、高层次引进业务拓展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管理和专业人才,形成以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和企业吸引人才的发展机制。
3.鼓励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活动,聊城市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对做出较大贡献或者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开展培训。鼓励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鼓励聊城市职能部门跨省市、跨地区或面向国际开展人才、智力引进和交流活动。
4.搞好平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鼓励这些基地在站博士后承担符合开发重点产业方向或研究成果落地开发的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经过聊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根据国家、省对该课题的科研经费按一定比例给予资助。
[1] 淳悦峻,王 艳,姜淑芹.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2] 淳悦峻.以文化旅游促进聊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J].经济研究导刊,2016(9).
[责任编辑:兰欣卉]
F062.5
A
1005-913X(2017)07-0120-03
2017-04-26
李喜杰(1965-),女,山东临清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淳悦峻(1964-),男,山东临清人,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