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12-23合肥学院俞军魏朱宝巫绪芬
合肥学院 俞军魏 朱宝 巫绪芬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合肥学院 俞军魏 朱宝 巫绪芬
无论从社会经济需求还是行业主管部门推动都迫切呼唤着高素质的卓越会计师人才诞生。文章围绕着能力本位和实践本位的专业培养目标,以能力输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为主要载体,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构建多元化实验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等方面来探索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卓越会计师 能力输出导向 模块化课程 应用型人才
一、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背景分析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委在高等教育界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重大改革示范项目旨在为各工程技术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由现在工程教育大国向未来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当前,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仅仅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高等院校对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甚少。但是无论从社会经济需求还是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都呼唤着高素质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的诞生。
(一)社会经济需求迫使会计人才角色重新定位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专业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环境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企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财务系统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互联网+时代、管理革命、金融创新等对传统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信息披露以及会计和财务理论都提出了巨大挑战。会计职业领域不断扩展,会计角色不再仅限于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等“账房先生”工作,而是从幕后走到台前,从会计核算、理财幕僚华丽变身为决策支持者,直接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商业规划和战略制定、重大投融资项目决策、全面预算管理、企业价值提升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与监督、企业资产重组与跨国并购等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去。会计专业人才需要重构职业发展能力,追求卓越,锤炼成长为公司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二)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高素质会计人才建设高度重视截至2013年,我国拥有1300万会计从业人员,安徽省则拥有45万持证会计人员,安徽省具备中级和高级会计职称的仅占其持证会计人员总数的7.83%和0.45%。安徽省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结构方面显得不够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端会计人才严重匮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和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事业单位高端管理活动,更难以支撑人才强省战略。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财政厅《安徽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都曾指出要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以打造高层次会计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在省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传统的擅长数字运算的记账先生亟需加强交际沟通能力、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能力、会计政策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修炼,在企业变革、战略制定、风险管理等方面充当主力军,以满足企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院校是培养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等院校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沉疴痼疾众多,会计教育的培养价值取向与社会需求发生偏差,人才培养逻辑不清,师资队伍“短板”,会计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多,课程理论知识过于庞杂和课时量过大,重理论轻实践、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重课堂照本宣科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错位现象。这些迫切需要冲破固有的思想观念障碍和课程设置藩篱,积极探索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以能力输出导向为核心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高等院校依据职业发展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熟悉国内外资本市场规则和会计审计准则,提升会计与管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素质、复合型的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二、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基本内涵
1999年,欧洲29个国家教育部长在意大利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开启了统一欧洲高等教育区管理的进程。在此进程中,欧洲各国纷纷掀起模块化教学的热潮,将模块化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士和硕士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学分,在各国高校之间皆得到认可和通用。欧洲通行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两个根本转变。
(一)从知识输入导向向能力输出导向转变知识输入导向设置课程是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学生被动盲目地学习理论知识与应对书本考试。知识输出导向设置课程要求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来确定专业的总体能力,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子能力和能力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彼此相互关联的单一模块。模块是依据专业应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安排的。当学生修完一个课程模块后,就具备掌握模块指向的专业能力。教师授课要结合应用,学生学习要学以致用,评价学习效果主要是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加对接业界需求。
(二)从学科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传统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学科知识体系,遵从各个学科的内部逻辑来安排教学知识点,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放在首位,学科成为中心。学科逻辑是围绕传承与完善知识体系培养人才的,直接结果是按照学科逻辑培养学术型人才。模块化课程体系不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而将技术标准引入到课程标准,以职业或行业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有机地融合起来,培养的是面向技术职业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能力输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支持高素质、复合型的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能力导向的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选择
(一)制定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标准是高等院校会计人才教育的核心问题,它回答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人才”或“会计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问题,也就是解决高等院校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会计人才问题。高等院校可以参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借鉴欧盟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制定的统一会计学士(含硕士)培养标准经验,结合区域经济和会计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等,解析和设计出各个高等院校自身的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二)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中固化能力输出导向的核心理念高等院校在厘清人才培养标准基础上,组织国内教学专家团队、国外友好合作院校教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企业财务总监等共同设计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块,及时动态调整,将能力输出导向为中心的突出理念固化在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面向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点,可由基本素质模块、基本管理理论知识模块、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模块、专业应用知识与能力模块、实验与实践模块、知识拓展与深化选修模块等六大基本教学模块构建而成。
(1)删、减、增、融。六大基本模块的教学内容除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外,要取消不必要的课程,减少无益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归并内容交叉重复过多的课程,增加互联网+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价值管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创业创新教育等课程模块。通过对课程模块内容删、减、增、融的优化整合以提高卓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之间的适应性。
(2)改八学期制为九学期制。在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12周左右的第五学期认知实习。在认知实习阶段,让学生尽早感受到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企业业务流程、公司治理结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企业账务处理程序、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维护、会计日常管理工作规范、会计职业素养等,在书本理性抽象知识基础上增加会计实践的感性认知,有助于后面的专业应用知识与能力模块、知识拓展与深化选修模块等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哪些会计核心能力要通过今后学习应该获得的。
(3)强化实验和实践模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会计专业存在毕业实习放羊式管理和毕业论文假题假做、空对空、拼粘论文的现象。为了革新此状况,高等院校可以要求论文选题以具体的毕业实习单位中某一会计或财务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小题大做,真题真做,激发学生去思考和解决现象“背后的故事”,探究这些问题与现象背后的经济运行机理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大文章。依靠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真题真用”模式的倒逼机制,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等措施来引导学生要务实实习,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提高会计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支撑外,高等院校增加课程设计、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专业实训、经济调查、社会实践等,促使独立和融合在各个模块中的实验和实践课程时间占总学时的35%以上,以充分锻炼和提高卓越会计师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突出国际视野特色。在六大基本模块中嵌入国际会计师公会(AI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英国特许公认管理会计师(CIMA)等会计师资格认证及具体考试模块,传授国际通用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资本市场惯例、国际案例援引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卓越会计师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意识、全球观念及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三)变学科逻辑为技术逻辑,重新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输出导向的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相应课程体系的承载。传统会计教学计划遵循“知识输入导向”设置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按照学科内部逻辑来安排会计教学知识点,教学内容重复多和远离社会经济需求。在知识输出导向的教学理念下,模块化课程体系强调会计职业导向,着眼于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岗位核心能力及其能力要素。可以按照下列思路重构其课程体系:
(1)根据专业岗位群梳理卓越会计师专业核心能力。紧密围绕卓越会计师专业培养标准,通过对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国内外注册会计师鉴证与管理咨询服务、税收征管、内部控制与审计、金融信贷与资本运作等岗位进行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解析未来高级会计岗位群能力的主流需求,立足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互联网+时代背景,凝练和确定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应具备财务信息呈报与披露能力、财务系统设计与控制能力、财务解读与决策能力、涉税事项处理与筹划能力、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力、会计实践与操作能力、审计鉴证服务能力、交流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等八大核心能力。
(2)将每一大项专业核心能力进一步细化分解成相应的具体能力要素。如财务信息呈报与披露能力可以分解为:第一,会计核算能力要素,包括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填制,会计账簿的设计、登记与试算平衡能力,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与使用能力,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能力。第二,会计信息确认、计量与报告能力要素,包括能够确定适应不同会计环境下的企业会计目标,依据公认的国内外会计准则,对营利性组织经济业务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根据不同要求适时披露;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初始化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技术。第三,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下财务信息提供与呈报能力要素,包括对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掌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管理与应用能力。再如审计鉴证服务能力可以分解为:审计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能力要素,包括能够运用相应审计程序和方法评估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审计重要性,拟定审计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审计方法综合运用能力要素,包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掌握对被审计单位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与费用、筹资与投资、货币资金等业务循环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再认定方法,具备编写基本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能力。
(3)根据细化的能力要素寻找匹配的支撑知识点,将该知识点与对应的知识应用优化组合成模块。如财务信息呈报与披露能力中细化的三个能力要素可由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务会计ⅠⅡⅢ、财务软件应用、国际会计准则、专业选修等课程模块所涵盖的知识点和对应的知识应用构成。审计鉴证服务能力中细化的两个能力要素可由财务会计ⅠⅡⅢ、财务与成本管理、税务会计、财务软件应用、审计、内部控制等课程模块所涵盖的知识点和对应的知识应用构成。
(4)通过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所需的多个彼此关联模块的有机组合,组成“模块池”。在“模块池”中,将能力培养始终贯穿于各教学环节,并利用模块所具有的培养目标针对性、教学内容可重组性与非重复性、教学形式多样性与灵活性特点,实现对原有会计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从而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构建多元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计实验教学多为“计算机+软件”形式的简单认知与验证实验,无法适应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模块化教学改革中课程模块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对接的基本要求,高等院校通过与用人企业、实验实训教学软件和硬件开发供应商等进行多层次、各方面研讨与论证,积极探索“将企业搬进校园”模式,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真实情境背景下来系统设计和开发实验实训。卓越会计师专业的各类实验实训项目、环境、内容和手段要按照“不是企业,胜似企业;不在企业,胜在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做到实验实训项目不是简单化形式上闭门造车模拟,而是要突出财务信息呈报与披露能力、财务系统设计与控制能力、财务解读与决策能力等会计专业技术岗位核心能力的实战操练,以及企业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监督和财务分析等财务各环节的实验实训,把实验实训与企业真题真做对接。
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注重企业学习课程。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真实产业环境的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培训,双方共同拟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企业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质量监控措施等。高等院校应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企事业单位在财务项目咨询等产学研用合作过程时吸收优异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高等院校还可以通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网络虚拟运营竞赛、经济管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其综合能力。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让卓越会计师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和“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其分析和解决企事业单位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五)根据模块化课程特点,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探究知识、发挥才智的火种。根据模块化课程教学特点,高等院校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践行项目驱动教学、案例式教学、课题参与教学、情境和角色模拟教学、探究性教学、主题讲座式教学、倒位式教学与“图、文、音、像”等多元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财务管理案例式教学过程中,通过拿破仑的“玫瑰花承诺”、撒向股市的“毒大米”:万福生科财务造假、重啤啤酒的“疫苗神话”、雷士照明与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中国合伙人”中的公司治理、安徽文达集团的多元化之殇、贵州茅台与五粮液股利政策选择动因、驰宏锌锗定向增发“盛宴”背后的利益输送等案例来创设财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模块中投资、筹资与分配决策能力,财务预测、计划、预算与控制能力,企业兼并与并购能力等。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以项目任务形式交给学生。假设学生是某一公司的财务经理,要求根据公司近三个会计年度信息披露中财务会计报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董事会报告等相关原始数据和资料,利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趋势分析以及统计方法,对公司的行业特点、公司战略、竞争优势进行背景分析,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会计分析,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进行财务分析,从而出具相应的财务分析报告,根据综合分析的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公司经营与管理政策建议。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去主动自主学习,探究专业课程模块知识,从而开发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着眼全球视野和能力提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具备全球视野的师资队伍。高等院校既可以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引进国外高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直接使用外文传道授业,也可以有针对性选拔外语水平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会计教师去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深造、培训和参加科研项目合作与交流,保证教师具有一定的国外学习生活经历、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水平的专业知识。没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出国际视野的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
(2)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对教师队伍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教师多数是由学校学习直接到学校教学,虽然学历很高,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应用能力低。而会计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等院校可以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聘双挂”等制度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要求卓越会计师专业教师须去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与管理咨询和财务实践、社会调查、产学研用结合等活动来熟悉会计与管理实务,切身体会企业对高端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需求状况。从实务界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者作为兼职教授和专业建设顾问,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小型课程模块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部分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模块教学任务中。在人才引智时优先引进和录用具备“双能双师”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
(二)针对卓越会计师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围绕能力本位和实践本位的专业培养目标,从组织保障、评价标准、信息反馈等一系列要素来建立完善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监控系统。一是建立教学质量组织系统。建立由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教务处和系部教学督导构成的教学过程检查队伍,负责卓越会计师专业教学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检查督导。二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制订与修订卓越会计师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模块化教学改革辅导材料、毕业论文评价标准、N+2过程考核(试卷)评价标准、实验实践教学评价标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监控过程制度化、监控评价科学化。三是加强对教学质量重点环节的监控。开展卓越会计师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N+2过程考核、实验实践教学大纲与指导教材配备、毕业论文应用选题与质量、第二课堂教学学生考核标准执行情况等教学质量的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使卓越会计师专业教学管理和教学主要环节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四是建立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反馈与调控机制。及时将实验实践教学效果、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毕业生岗位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评价等相关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反馈,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及时整改,确保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高级财务管理》”(项目编号:2012gxk091)、安徽省教育厅“卓越会计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3zjjh032)、合肥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4KY08ZD)阶段性研究成果。
[1]财政部会计司:《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会计研究》2010年第10期。
[2]郭永清:《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会计研究》2008年第10期。
[3]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12年第1期。
[4]周宏、张巍、宗文龙等:《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5]徐理勤、杜卫、冯军等:《借鉴德国经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究》2008年第2期。
(编辑 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