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绘画及其传承中的教育意义

2017-12-22徐秋婷

东方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育意义传承

徐秋婷

摘要:藏族绘画蕴含了藏民族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念,是本民族的一面镜子。文化本身就具备教育的功能,藏族文化也具备教育的功能,藏族文化本身或者在其传承的过程中,都有教育的意义,比如它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观察力,想象力,个体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增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保护和传承藏族绘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文中,介绍了藏族的绘画,藏族绘画的四个传承途径并且分析了绘画对我们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西藏绘画;传承;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一、族绘画概况及其本身的价值

在我国,藏画是除国画以外最完整、最具特色、最具系统性的画种,藏族绘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岩画,那时绘画主要内容是牛、羊、马等动物形象和狩猎的场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缓慢发展,直到吐蕃时期佛教传入后,绘画才得到大的发展,继承和吸收了西藏传统的技艺,印度、尼泊尔和汉地的艺术精华。藏族绘画大致包括了唐卡、壁画、祥巴和坛城。唐卡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叫唐嘎,在松赞干布时期发展的最快,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它是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矿物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历经几百年仍然不会褪色。唐卡一般画在布上,然后用绸缎装裱,画面上覆以薄丝娟或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后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画的形状多为竖长方形,中央的画面是唐卡画的核心部分,画面四周多用红黄两色锦缎镶嵌,画的上方有天杆,下方有轴。唐卡的绘画内容除宗教以外还涉及到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凝聚了西藏人民的智慧。在西藏寺庙里,到处可以看见色彩鲜艳的壁画,这些壁画可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开始于松赞干布继位之后。因为他和文成公主通婚,引进佛像和大批经书,而且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因为装饰寺院的需要,推动了壁画的发展。第二个时期约开始于公元10世纪末,当时佛教黄教派迅速发展成为西藏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黄教寺庙渐渐增多。当时统治者每年都要从各地调集大批民间画工从事壁画绘制工作,极 大的促进了西藏壁画的发展。佛寺壁画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佛和菩萨像;二是有关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三是达赖、班禅及历代高僧的传记画和肖像画;四是重大历史事件及风俗画。这些展现了西藏人民宗教信仰,历史和风俗习惯。祥巴是一种木刻版画,是当代藏族画家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绘画。祥巴的绘画原料取自天然矿物植物,画纸取材于生长在雪域高原上的狼毒草、沉香,这些材料再经十几道制作工序做成藏纸。祥巴表现的内容很广,绘画形式是手工绘刻,画面上有明顯的刻痕,颜色绚丽,构图深邃,给人的心灵以强烈冲击。藏族绘画本身具备着自身的价值,比如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一幅手绘唐卡可以售卖到几千元,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促进唐卡绘画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些寺庙的壁画上绘制了以往的风俗民情,社会生活场面,这能够使我们认识到以往的民族风俗文化。在欣赏藏族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个体的审美趣味,对线形色的感受性。

二、西藏绘画的传承途径

藏族的绘画朴实精细,色彩鲜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凝聚了藏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想象力。对于藏族的绘画,我们应当对其进行研究,促进其传承。西藏绘画是通过四个途径进行传承的。

家庭教育。这是最传统的唐卡传承方式,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传授,并以观察模仿的方式在家族式的手工作坊中进行唐卡绘制。早期是“传男不传女”。这种传承方式是典型的技术工匠式的。

学校教育。到了现代,一些唐卡画师开办学校,依靠师徒传授式来传承唐卡艺术。比如国家级传承人罗布,他在拉萨办了一所堆绣唐卡学校,依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唐卡绘制技艺。一些藏地的学校美术课上也教授如何绘制唐卡和祥巴。比如西藏昌都地区的职业技术学校就专门开设了唐卡绘画课。

社会教育。通过举办画展,利用网络信息查询的方式来促进绘画艺术的传播。比如中国美术馆就办过祥巴画展,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国美术馆、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就共同主办过唐卡艺术汇展。

个人传承。是一些绘画大师以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国家级传承人罗布。

三、西藏绘画在传承中的教育意义

在绘画过程中,通过传授绘画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性的绘画材料可以培养个体的兴趣。我把藏族绘画在传承中的教育意义归结为三种:(一)提升个体的观察力、想象力。(二)提升个体对美的感知能力。(三)提升个体的创造力。

我们在解读《和气四瑞图》的时候,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和气四瑞图》画的是树林里四只动物叠罗汉的画面,最下面的是大象,其上是猴子,然后是山兔,最上面是一只羊角鸟。四动物间按长幼顺序次第相携,表现得老幼有序,友爱互助的意思。当我们读懂这幅画的时候,就能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面对困难要团结一致。再比如说,当我们欣赏布达拉宫内画有关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的壁画时,我们也能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位于山南雅鲁藏布江边的桑耶寺的壁画中,有不少比武、赛马、击拳、摔跤、举重的场面,还有练气功的人用两把钢刀支撑腹部、手足平伸的精彩表演场面,这些能够使我们了解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多吉丹佛塔》是一幅创作于明代的唐卡,多吉丹佛塔位于印度伽耶,被认为是释迦牟尼涅磐的地方,是佛教徒向往的朝拜圣地。多吉丹的意思是金刚座,象征着菩提道场的坚固永恒。图中主塔居中,中央有一尊释迦牟尼像,小塔林立四周。画中共有1000多个佛龛,内有1000多座佛像,有的佛像不足一厘米,但仍眉清目秀,栩栩如生。在欣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几何的构图的知识,提升自身对色彩、线条、形状审美能力。

《佛涅槃图》描画的佛陀的圆寂的场面,涅槃的意思就是“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合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了圆满的境地,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了。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佛陀的安详也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佛教当中描绘的不生不灭,超越轮回的状态。藏族的绘画中融汇了他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成了一面折射他们思想的镜子。

艺术关乎审美,审美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自我实现,个体的审美能力不仅与生活品味有关,也直接关系到个体的价值观,今后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因为个体总是会去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方式去生活,以自己的审美眼光看待世界。在绘画过程中,还能够锻炼个体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比如以前后印象画派的塞尚,他在绘画的过程中就充分的发挥了想象,他所画的妇女穿的是黑衣,但他画出来就成了红衣,这说明他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绘画藏族绘画也一样,需要绘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丰富多彩的画面。艺术就这样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索南东智. 藏族传统绘画艺术传承研究. 西藏大学. 2013

[2]胡青华. 藏族唐卡绘画艺术的传承方式和趋变特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意义传承
人性论的教育意义研究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