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直合脉”放血治疗痛风的止痛疗效观察
2017-12-22旦正项秀
旦正项秀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藏医“直合脉”放血治疗痛风的止痛疗效观察
旦正项秀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目的:“直合脉”放血为主结合口服药物治疗痛风的止痛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痛风患者采用提前口服“三果散” 汤剂,1日3次,2g/次水煎,治疗3日;再进行“直合脉”穴位放血治疗1次,平均5日内止疼疗效显著,结合口服藏药15日巩固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疼痛痊愈6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5%。患者在藏医“直合脉”放血治疗及内服藏药治疗期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痛风患者采用“直合脉”放血治疗后在短期内止痛效果显著,配合藏药内服治疗具有稳定疗效的辅助作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痛风;止痛;“直合脉”放血
痛风是因长期饮食不当引起的,以第一跖趾或足背、肘关节及其他小关节红肿、热痛、疼痛难忍,夜晚尤为明显为临床常见症状,检验指标以血尿酸不同程度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常见病。藏医把痛风称为“直合乃”,根据其病因及症状等把其分型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及血型4种,痛风在临床上不论是哪一类型其疼痛都与发病部位的血尿酸沉积有直接关系。
近些年笔者采用“直合脉”放血疗法结合内服藏药治疗门诊痛风患者20例,短期内止痛疗效明显,藏药口服配合治疗具有稳定疗效的辅助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门诊痛风病例20例,年龄35~55岁,皆为本地男性患者,病程1~5年。
1.2 纳入标准:参照藏医《四部医典》[1]中痛风病的诊断,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及《藏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2]中诊断为“直合乃”即痛风的患者。
1.3 剔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对放血治疗有恐惧的患者;③不能按放血时限来治疗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放血前口服三果汤,2g/次水煎,治疗3日;使体内正血与毒血分离并聚集毒血于“直合脉”穴位周围,再对患者患肢“直合脉”穴位进行静脉放血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差异单次放血量有所差异,一般约80ml,病情较为严重者根据体质单次放血不超过120ml。配合藏药十五味贝琼散、血骚普清散、二十五味儿茶丸、十八味党参丸口服治疗15日。
3 疗效观察及结果
3.1 疗效观察指标:根据脚趾第一跖趾关节及足背红肿、热痛,疼痛难忍,夜间尤为明显,行走不力等疼痛症状改善情况。
3.2 观察时点:治疗前后对患者自身的疼痛症状进行对照观察。
3.3 疼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15日自觉疼痛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15日自觉疼痛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15日自觉疼痛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15日自觉疼痛无明显改变。
3.4 治疗结果:“直合脉”放血配合服药治疗后止痛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直合脉”放血配合服药治疗后止痛效果比较
4 讨论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高海拔严寒天气导致人们饮食习惯主要以牛羊肉、动物内脏、酥油、青稞酒、海鲜类等油腻且高热量的食物为主,久而久之在缺乏体育锻炼、行为起居不当等因素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痛风病的困扰。痛风的诱因除了饮食因素外还有遗传因素,家族中若有痛风患者其子女中患痛风的概率较高。在青海地区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痛风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趋势,有20多岁患痛风的病例。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痛风的方法较多,藏医有内服药物治疗,有外敷药物消肿止疼等疗法,但痛风是以血液中尿酸值偏高为主引起的一种疾病,因此除了放血外的内服及外敷药物治疗等其他理疗皆属于治标不治本的疗法。
放血疗法是公元8世纪问世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专章系统记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传承历史。据不完全统计藏医放血疗法有约200个放血穴位,其中多数为静脉穴位,还有少数动脉穴位及囟门等其他穴位。本阶段笔者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结合文献记载及藏医放血名家的经验学习,选用“直合脉”穴位进行静脉放血治疗痛风,使痛风患者足部淤积的毒血及血尿酸通过静脉放血直接排除体外,达到止痛治本的治疗目的,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再配合藏药内服稳固治疗,对预防痛风的反复发作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
[2]青海省藏医院.藏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S].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4.
[3]北京协和医院编著,医疗诊疗常规[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R291.4
B
1006-6810(2017)06-0013-02
注: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专章讲解的“直合乃”(藏语音译)在西医诊断中为痛风,“直合咋”在藏医中为专治痛风病的放血穴位,“咋”为“脉”,为了便于理解在此文中称为“直合脉”。
2017年3月9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