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之音乐信息解读

2017-12-21孟媛媛屈玉丽

艺术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壁画

孟媛媛 屈玉丽

注:本文系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的音乐信息研究》项目编号:TDSKYB1705研究成果,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龟兹文化与唐五代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3CZW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库木吐喇石窟壁画是研究东西方艺术交融的宝库。本文介绍了库木吐喇石窟壁画的概况,对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的乐舞和乐器信息进行了归纳分析。

关键词:庫木吐喇石窟 壁画 音乐信息

库木吐喇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西南约25千米的渭干河出山口东岸库木吐尔村,是距龟兹重镇伊逻卢城最近的一处石窟群,其开凿年代约略晚于克孜尔石窟,在南北朝后期至盛唐时为最繁荣,13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后被废弃。现存壁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壁画艺术“唐风”较浓,亦有少量雕塑,还有大量的龟兹文、汉文、回骼文的题记,虽经岁月流逝,许多壁画已残缺不全,但残存的石窟壁画中亦可窥见大量信息,为我们研究龟兹的政治、经济、文化、音乐、民族及宗教的发展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一、库木吐喇石窟及伎乐壁画概况

1.库木吐喇石窟壁画概览

库木吐喇石窟是现存距古龟兹首府唐代伊逻卢城最近的一处石窟,按照建造时间划分为龟兹王国时期,安西大都护府时间和回鹘时期,由于历史变迁,现仅存112窟,其中有约48个洞窟保留了壁画的痕迹。壁画中不但透射有龟兹风更包含有浓重的汉唐遗风。曲折反映了龟兹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宗教变迁。

2.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的音乐信息

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体现出的音乐信息主要有飞天乐舞和乐器两类。主要有第10窟、12窟、13窟、14窟、15窟、16窟、23窟、38窟、41窟、43窟、46窟、58窟、63、68窟及新二窟,多表现出佛说妙法时,诸神以伎乐和舞蹈对佛所进行的礼赞。画面优美,动态感强,所涉乐器主要有琵琶、箜篌、排箫、筚篥等十余种。下面本文将针对两类音乐信息进行归纳分析。

二、 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所透射的乐舞信息

龟兹壁画是龟兹乐舞的主要体现途径之一。龟兹乐舞中,飞天乐舞形式最为多变。飞天在佛教艺术中是天帝司乐之神,能够演奏乐器,善于舞蹈,身披彩色飘带,时而夹带彩云花朵,在天空中旋转飞翔,舞姿飘逸轻盈,正如唐代诗人韦渠牟在《步虚词》中描写“飘飘九霄外,下视望仙宫”。《神仙传》中有云:“仙人者,或束身入云,无翅而飞”,飞天形象正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飞仙造型的融合,富有神密的玄幻色彩。

库木吐喇石窟中有飞天造型的洞窟中第10窟后甬道前壁飞天形象,左臂前举,飞天散花,帛带下垂,第12窟右甬道外侧壁,飞天合十跪莲花座上,绿色披帛上扬,徐徐飘来供养, 14窟主室正壁中有两身飞天,跪于彩云之上,手捧花盘供养,彩带飘摇与身后,清新脱俗。第16窟主室正壁(德国柏林亚洲博物艺术馆藏)飞天手捧花盘供养,头梳高髻,头戴珠冠,碧绿披帛随风飘动,飘逸洒脱,画面清晰精美,其23窟中的飞天造型,头戴花环,黑发披肩,彩带飘荡,这身飞天双腿平直,上身挺起,这种姿势与唐代飞天的冉冉上升的形象有别。38窟右甬道飞天身披红色天衣,手托花盘,做散花状,另两身飞天冠带花环,手持乐器,披帛后扬,神形兼备,46窟中飞天形象一身手持乐器,一身持华绳供养,另有一身做散花造型,58窟主室正壁飞天形象徐徐飘来,一手持盘,一手散花,43窟中有一身穿着龟兹样短袖衫,下着长裙的女性,右手持巾叉腰,左臂呈弯曲状,正踏拍起舞,第73窟中飞天,俯冲向下,手持花盘,向下散花,(德国柏林亚洲博物艺术馆藏)中国舞伎头梳高髻,耳配铛,披系铃铛的锯齿状披肩,踏脚起舞,刚劲有力,新2窟绘有一组伎乐菩萨图,展现了辉煌的舞蹈场面,以穹窿象征苍空,与地面坛基上的佛像相呼应,表现佛在演说妙法,而天宫伎乐在向佛礼赞。此窟的开创时间,约在隋唐之间,与壁画的时代相同。在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伎乐菩萨图,是天宫伎乐和舞蹈场面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佛说妙法时,以伎乐和舞蹈对佛所进行的礼赞。

1.乐舞的形象特点

(1)飞天形象

库木吐喇石窟中的乐舞形象多以飞天形象出现,飞天飞舞的彩带多为呈碧绿或红色,他们衣裙飘逸,凌波轻舞,动作缥缈轻盈,身姿曼妙,有时旋转,有时娴静,姿态万千。这些优美的形象和韵律,可谓是唐代舞蹈艺术的升华。

(2)单纯舞者形象

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以单纯舞者出现的形象共两幅,一是第43窟中有一身穿着龟兹样短袖衫,下着长裙,右手持巾叉腰,左臂呈弯曲状,正踏拍起舞的女性形象,这种舞蹈形象,反映出中原善舞绸帛对龟兹的影响。一是在第73窟中男性舞伎踏脚起舞,刚劲有力的形象,像极了龟兹舞蹈胡腾舞。胡腾舞是一种刚劲的男性舞蹈,舞者单人,双手叉腰,手足如弓,双脚腾起,李端《胡腾儿》中描写“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文中详细描写可知胡腾舞的故乡即安西,是由西域传至中原的舞蹈,现有学者认为新疆塔塔尔族的男子独舞,维吾尔族的夏地亚纳都留存有古龟兹胡腾舞的遗风。

2.乐舞的功能

(1)飞天乐舞

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的乐舞场景与佛教故事交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的文化内涵,宗教仪式也往往与音乐艺术相结合。乐舞艺术能够庄严佛教净土,同时激发众生对佛教的宗教情感,也能够促进僧侣的佛教修行。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分为三种:一是礼拜供养飞天,他们的形象多为双手合十跪于彩云之上,双手捧花供奉神;如12窟、14窟。二为散花供养飞天,他们多为手托花盘或拈花散布,如10窟、16窟、23窟、58窟、73窟;三为伎乐飞天,他们的形象表现则手持各种乐器,如38窟、46窟。飞天乐曲表达着对神无比敬仰、礼赞和颂扬,营造出一派美妙的佛国盛景。endprint

(2)舞伎舞蹈

一方面,乐舞艺术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视的一种方便法门,成为佛教文化的一个固有内容。另一方面,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曾记述龟兹盛行舞蹈艺术。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的乐舞也同样可以证实,龟兹乐舞是在本土艺术基础上,吸收外来乐舞要素形成的独特的舞蹈形式,热烈、奔放、独具民族特色。

三、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所投射的器乐信息

崔鸿《十六国春秋》卷73记“永和四年(348)天竺国重译来贡,其乐器有凤尾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圆、都昙、铜钹等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龟兹人对其吸收、改造,一个名为龟兹乐的新乐种诞生了,天竺有乐器十余种,成熟的龟兹乐有乐器二十余种,乐队组成以琵琶为主,吸收了汉人的笙、排箫、羌人的羯鼓,既不是单纯的打击乐,也不是单纯的管弦乐,而是集乐器为一炉,称为天宫伎乐毫不为过。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高度评价龟兹 “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龟兹乐乐器二十余种,在库木吐喇石窟中基本体现了龟兹乐中使用的乐器。

库木吐喇石窟第10窟主室劵顶,绘满排箫、琵琶、箜篌、拍板、萧、筝、羯鼓、答腊鼓等乐器,乐器上均系着飘带,描绘了不鼓自鸣的美妙场景, 主室劵顶还有较为模糊的天人手持箜篌的形象,13窟主室劵顶左侧有曲项琵琶,系飘带在空中飘荡,筚篥、竖箜篌、排箫、长笛飘扬于虚空之上,佛座上方,天花飘舞,天乐腰鼓、笙、筚篥、阮咸、琵琶系着红绿飘带,不奏自鸣,16窟中筚篥系着飘带在空中飞舞,15窟中穿插着飘动的鼗鼓、排箫等天乐,23窟主室正壁,描写正壁佛龛旁,乾阔婆受帝释天之邀与梵天帝释等请佛说法,为佛弹奏琉璃琴。34窟主室正壁,乐神五髻乾达婆出游,眷属为他拿着琵琶。34窟主室正壁有天人演奏琵琶的形象,38窟中伎乐飞天吹奏排箫,第46窟龛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窟龛上方,半圆形壁画中央的梵天和帝释相对而坐,梵天众和仞利天众对称排列,有的手持乐器,有的散花供养,飞天造型带来琉璃琴。龛内右侧般遮翼后飞天为他拿着箜篌,左侧两只猴子正在弹奏琵琶。46窟主窟正壁,描写听佛说法的诸天众,前排四身娴静虔诚,中三身弹箜篌,吹排箫,拨琵琶,奏出美妙乐声。第58窟主室正壁。半圆形壁面,天众闻佛说法,一身天人演奏五弦琵琶,有的散花,前两身弹箜篌、奏琵琶,是一副巨大的伎乐图 ,63窟拨动琵琶的伎乐天,双目微闭,正在调整音律的准确度。后天一身散花飞天,面露喜色,形态怡然。73窟(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精美的画面上展示了箜篌与笙,但画面残缺乐队其他乐器形象已无法看见了。

1.乐器的种类:

(1)按使用方式分为:

a.弹拨类:琵琶、箜篌、筝、竖箜篌、阮咸

b.吹奏类:排箫、萧、竖箜篌、笙、笛

c.打击乐类:拍板、羯鼓、答腊鼓、腰鼓

2.按照乐器来源可分为

(1)龟兹地区本土的乐器

龟兹地区本土的乐器包含有各类打击乐器及筚篥、五弦琵琶。

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筚篥者,本龟兹国乐也,唐李欣《听安完善吹筚篥歌》诗云: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五弦琵琶,是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乐器,除了第73窟画面残存不完整以外,几乎每一幅包含乐器的壁画都有琵琶的身姿。而五弦琵琶正是龟兹本土固有的乐器,五弦琵琶的琴头呈梯形,有五个弦轸分列于顶端左右两侧,演奏时,多是以右手持木拨拨弦发声,左手按品位改变音高;可以独奏也、合奏,也可自奏自舞。

(2)从中原传入龟兹地区的乐器

排箫、鼗鼓和筝、阮咸、笙。排箫是汉民族排箫是汉族发明使用的乐器,《元史·礼乐志二》:“箫二,编竹为之。每架十有六管,阔尺有六分。黑抢金鸾凤为饰,鍮石钉铰。以黄绒紃维于人项,左右复垂红绒绦结。架以木为之,高尺有二寸,亦号排箫。”鼗鼓,即“鼗”。摇奏膜鸣乐器。小鼓下端设一手柄,鼓的两侧有绳槌,绳端系木丸,摇动手柄,两耳槌甩击鼓面发音,鼗多在历代宫廷采用,汉族民间也广为流传。《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四曰革:为雷鼓,为灵鼓,为路鼓,皆有鼗,为建鼓为鼗鼓,为县鼓,为节鼓,为拊,为相。”《通典·乐六》:“鼗二,浮鼓二。”筝,又称古筝、秦筝,古老的汉民族弹拨乐器。植根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阮咸也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有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笙是中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在龟兹石窟中,笙最早出现于库木吐喇石窟中。

(3)来自西亚、印度的乐器

竖箜篌:亦称“擘箜篌”、“胡箜篌”,《 通典》: “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一作二十三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它最初属西亚乐器,先传入西域,成为龟兹乐中的一员,伴随着西域同内地文化、经济交流,竖箜篌也传入中原,受到华夏民族的青睐。

四、乐器的组合形式

隋书音乐志中记载“龟兹者,其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筚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钹、贝等十五种”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龟兹乐,竖箜篌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横笛一、萧一、筚篥一、毛员鼓一、都昙鼓一、答腊鼓一、羯鼓一、鸡娄鼓一、铜钹一、贝一”新唐书礼乐志中记载“龟兹伎有弹筝、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蕭、筚篥、答腊鼓、毛员鼓、都昙鼓、候提鼓、鸡娄鼓、腰鼓……皆一,铜钹二”。库木吐喇石窟中的乐器第10窟、第12窟、第15窟、16窟中乐器均表现为天乐自鸣的场景。乐器出现数量同史料中记载的无异。体现着多元文化在龟兹交汇交融,产生了其独特的乐器体系。多种乐器被编排在一起,形成乐队,编排方式上吹奏乐、弹拨乐、打击乐并用,其中吹奏乐器能演奏旋律及和声如筚篥、笛等乐器,弹拨乐器则弹奏旋律和表现节奏,如琵琶、箜篌等,打击乐器则能击打节奏。乐队的音域多达两到三个八度,可分高、中、低音三个声部,如吹奏乐器组,横笛、排箫为高音乐器,筚篥、洞箫、笙为中音乐器,贝和铜角为低音乐器,这些乐器,既可以合奏,也可以独奏,打击乐器在“龟兹乐”中占有绝对优势,乐器有十余种,其中又以羯鼓最为重要,它在大型乐舞中担纲指挥和领奏,说明龟兹乐中鼓乐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在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的乐器组合是天乐形象出现,但还是能够反映出龟兹乐队的组合特点。只伫立在壁画之前,都可引得观者听到辉煌的龟兹乐,感受到龟兹乐队丰富的音色和生动的表现力。

新疆古代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和创造精神,融合发展了多元的音乐文化资源,创造了绚丽夺目的龟兹音乐。库木吐喇石窟残存的洞窟,诉说着古龟兹的沧桑变迁,传递着来自古龟兹的民间艺术文化气息,更透视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成为东西方艺术交融的不竭宝库。

参考文献:

[1]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库木吐喇石窟内容总录[M].文物出版社,2007.

[2]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编辑委员会.中国新疆壁画艺术[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3]张晨霞.新疆是窟壁画中的中原文化因素[M].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赵丽娅,台来提.吾布力《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乐器考》[J].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6(5).

[5]刘韬.胡地尚唐风-库木吐喇石窟第16窟壁画复原与塑绘内容考析[J].丝绸之路艺术研究,2016(6).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壁画
乡村壁画,锦上添“花”
敦煌壁画里的“养生秘诀”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我在敦煌修壁画
快来看!壁画又在“搞事情”
帮壁画“治病”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