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春华秋实成绩斐然
——记著名冶金学家、外籍院士马荣骏教授

2017-12-21

湿法冶金 2017年6期
关键词:溶剂萃取科技进步二等奖

群 文

(长沙矿冶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1)

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春华秋实成绩斐然
——记著名冶金学家、外籍院士马荣骏教授

群 文

(长沙矿冶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1)

马荣骏,1931年8月5日出生,河北省大城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著名冶金学家,我国湿法冶金学科带头人,萃取冶金创始人,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先驱者,环境科学优秀工作者。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55—1958年,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及斯洛伐克Kosice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1958年回国,分配到中科院长沙矿冶研究所(现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至今。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及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先后任东北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兼职教授;担任湖南省政府环保委员会顾问,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兼职首席研究员;为国家科委有色金属专家组成员;在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湖南省金属学会、湖南省有色金属学会、湖南省稀土学会、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中担任学组组长、学委会委员、学委会副主任、理事及常务理事等职务;为15个单位的期刊编委、学术委员、理事或顾问;曾被评为冶金部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环境科学工作者;2000年,被斯洛伐克国家工程院选聘为外籍院士;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60多年(含返聘期间)的科研工作中,马荣骏教授所涉及的领域有核燃料提取、湿法冶金、环境工程及冶金新材料。先后参加1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国内学术会议,组织和主持5次学术会议;先后完成60多项冶金重点科研项目,指导完成20多项环保科研项目及10余项冶金新材料研发项目,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名。所有科研成果中:有26项通过省部级鉴定;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3项,地市级一、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撰写学术专论14部,出版学术专著12部,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参与编写工具书3部,其中获部级优秀图书奖2项,国家级优秀图书奖1项。

从1958年起,先后参与世界三大分离难题之一的“锆铪分离工艺研究”,用溶剂萃取法分离铪与锆;参与冶金部重点项目“广西褐钇钶矿中铀、钍、稀土的萃取分离及钽、铌的提取”,该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出版《钛的生产》(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这是国内首部有关钛的著述,对我国刚刚起步的钛工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接受二机部及中国科学院任务,研究铀的净化工艺,在放射性防护措施不足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揭示出TBP萃取铀时杂质的行踪,建立了TBP萃取铀溶液中的铁磷硫定量关系式,简化了净化预处理工序,确定了放射性溶解渣的处理方法,解决了放射性污染问题,该项目以《272厂湿法冶金流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64年,研究世界三大分离难题中的另一难题“氯化物中铌、钽分离”,同样,该研究成果也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68年,参与“用钠还原法生产海绵钛”“电解法直接制取钛铝合金”及“电解TiO2及TiCl4制取钛粉”项目,其中“用钠还原法生产海绵钛”研究成果获得工业应用,据此设计建设的100 t规模生产车间为国家军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航空材料。在此期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阐述溶剂萃取技术的专著——《有机萃取在冶金中的应用》(上海科技出版社,1961)。

1964年12月,接受二机部任务“从鹿井铀矿中提取铀的工艺研究”,开发矿浆萃取铀工艺,研究“TBP萃取铀时乳化产生机制”,提出了比美国橡树岭实验室更先进的“D2EHPA+DAMP协同萃取铀”新工艺,并发表论文5篇;完成二机部“373矿及761矿矿产综合利用研究”课题,创新性地提出综合提取铀及钼新工艺。繁重的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甚至做了胃切除手术,但在病中,他又完成了另一著作——《溶剂萃取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1978),这部著作出版至今,对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一直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后,马荣骏教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更加激发了他的钻研与创造热情:完成了冶金部科研项目——“压煮萃取法处理钼矿石生产钼铼工艺流程研究”,此项目投产后当年即创利税400万元以上,多年后共创利税亿元以上,并在1980年获湖南省及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随后,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压煮—萃取—结晶法制取氧化钨新工艺”,该项目投产后当年创利税3千多万元,至今总效益达数亿元,在1980年获湖南省及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所开发的新萃取剂扩大了溶剂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用溶剂萃取法分离铌钽”实现了矿浆萃取,该项目为国内外首创,获科学大会奖;“用溶剂萃取法回收铅锌矿中的铊”项目成功制备出高纯铊,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用溶剂萃取法有效回收锌精矿中的铟”提出了非平衡萃取分离铁/铟理论及工艺,该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获发明专利。

“六五”期间,承担冶金部科研项目“热酸浸出—铁矾法处理大厂锌精矿”,成功开发出“铁矾法炼锌过程中铟、锗的回收工艺”,1985年该项目通过工业试验鉴定,开创了我国黄钾铁矾法湿法炼锌新局面,该工艺已在6个工厂得到应用,年创效益4亿元以上,获三委一部表彰,并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重大成果奖。

“七五”期间,完成国家攻关项目“热酸浸出—铁矾法炼锌中铟的萃取工艺研究”,解决了大厂锌铟资源合理利用重大难题,使我国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获广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研发出的“湿法炼锌中硅、镁控制新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拓宽了锌冶炼过程中的可利用资源,工厂建成投产后效益显著,当年创利税3千万元,数年后累计效益达数亿元,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完成的“用溶剂萃取法回收针铁矿中的铟”及“铅银钙三元合金锌电解阳极材料的研发”项目水平都居国内领先地位。

1980年首先发表的“开发大洋锰结核回收金属锰”方面的文章引起了时任总书记胡耀邦的关注。总书记当即责成冶金部开展该项研究工作。受冶金部及国家海洋局的委托,马荣骏教授编写了从大洋锰结核中回收金属锰的第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规划,并向外交部及海军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同时接受冶金部项目“采用湿法冶金技术处理大洋锰结核研究”。这期间,先后发表了《海洋锰结核的冶炼方法》《大洋锰结核处理新方法的设想》《开发大洋锰结核的进展》《开发大洋锰结核的几点意见》《Research on Membrane Mass Transfer in Separation Cu(Ⅱ)、Co(Ⅱ) with Liquid Membrane》《海洋锰结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等论文,促成该项目被列为我国长远科研重大项目。

“用黑钨矿精矿制取仲钨酸铵全套新工艺”获1985年湖南省及冶金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姑婆山稀土矿提取新工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与兄弟单位合作完成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浸矿新工艺”通过国家级验收和鉴定,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及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江西几个离子型稀土矿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环保效益;“原地浸出计算机模拟研究”经湖南省科委鉴定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首先完成的“含铜复杂金矿沸腾焙烧—浸出小型试验及扩大试验”在山东乳山金矿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使复杂金矿石中的铜与金得到有效回收。这期间发表和出版的有关新型萃取剂MOC-100TD萃取分离铜镍、分离稀土及萃取过程中乳化和三相问题的论文,以及《湿法炼铜新技术》(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学术专著,对我国低品位铜矿生产及研究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负责的湖南省科委重点软课题“锑开发优化方案研究”经省级鉴定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获益阳科技进步二等奖,使国内锑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稀土碳酸盐沉淀”揭示出晶型碳酸盐沉淀规律,为稀土生产中稀土碳酸盐沉淀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磁场下从废水中提取砷的新工艺”为处理含砷废水开辟了新途径,获国家发明专利。基于这两项研究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85年,奉命组建环保研究所,随后完成了“涟钢扩建环境影响评价”、“长沙地区土壤污染”、“湘江株洲市区段水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以及“冶金厂废水、废渣的治理”等科研项目。因成绩突出,环保研究所被评为甲级环保科研单位。1987年,被冶金部联合评价公司聘为理事及中南地区法人代表,1988年被湖南省政府环保委员会聘为顾问,2006年被聘为湖南省环保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在10多年时间里,先后组织并领导6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导完成多项环保科研项目,为湖南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废酸制备聚合硫酸铁及三氯化铁”科研成果获湖南省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最佳实用技术奖;《工业废水的治理》(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离子交换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受到广泛赞誉,其中,《工业废水的治理》获1993年中南地区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湿法冶金新进展》(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及《湿法冶金新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及实用性;应邀参与撰写的《中国冶金百科全书》(有色金属卷)、《溶剂萃取手册》及《湿法冶金手册》,为促进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年退休后被聘为顾问,但实际上退而未休。2005年后,他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以顽强的意志指导完成了4项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锌湿法冶炼工业生态模拟及生命周期评价系统开发研究”“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湿法炼锌中的应用”“云南蒙自锌精矿提取锌、铟新工艺”和“电池级高纯度硫酸钴的制备”。这些项目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实践应用中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其中:“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湿法炼锌中的应用”在柳州市有色冶炼厂的应用效果良好,创新性较强,技术含量很高,专家鉴定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蒙自锌精矿提取锌、铟新工艺”在蒙自矿冶公司应用多年,年创利均在亿元以上。与此同时,撰写了两部权威性著作《湿法冶金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和《萃取冶金》(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前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湿法冶金过程原理的专著,对促进湿法冶金学科发展及指导工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后者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是溶剂萃取在冶金中应用的小百科全书,与Jan Rydberg等编著的《Solvent Extraction Principle and Practice》(2版,Marcel,2004)相比,有更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2010年以后,为了攻占学科制高点,他又开展“用湿法冶金技术制备冶金新材料”的研究,指导完成了10余项科研课题,成功制备出纳米Al2O3粉、ZnO粉、TiO2粉、氧化锌晶须、特殊铜粉及电源材料等新材料。

近年来,撰写了《循环经济的二次资源金属回收》(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及《湿法冶金·环境保护·冶金新材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7)两部专著,其中,《循环经济的二次资源金属回收》是国家重点图书,获国家优秀图书奖。

如今,85岁的马教授满头银发,但步履矫健,精神矍铄,依然活跃在各项科研活动中,为祖国的科研事业继续发光发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马教授的许多工作都是兼职并无偿的;他不计名利,不争荣誉,常以宽容平和之心待人,以知足常乐心态待己;长沙矿冶研究院是他的工作平台,他热爱单位,更热爱工作;他将一生积攒的三千余册图书都无偿献给了单位图书馆;他顺不恃逆不悔,严于治学,无私奉献,被同行朋友公认为是德艺双馨的学者,受到广大同行朋友的敬佩。Whos’Who等几十家报纸、刊物及书籍都曾报道过他的事迹。但他总是很低调,常说一生忙忙碌碌、平平淡淡,没有功绩可谈,也没有任何遗憾。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祖国繁荣富强,家家幸福快乐,人人友爱平安,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溶剂萃取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专题·融媒瞭望哨
复合溶剂萃取N,N-二甲基乙酰胺
不同溶剂萃取小球藻油脂结构及组分差异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有机溶剂萃取加拿大油砂应用研究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测定纺织品中磷酸酯类增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