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肖家唐墓发掘简报
2017-12-21辽宁省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省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朝阳肖家唐墓发掘简报
□辽宁省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2年3月,为配合辽宁省朝阳市肖家村玫瑰家园南侧及其周围棚户区改造项目,朝阳市博物馆考古队对该工程占地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唐代早期墓葬一座,编号M1。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M1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凌河街玫瑰家园南侧100米处,其东侧500米为大凌河,隔河与凤凰山相望,地势平坦(图一)。
一、墓葬形制
图一 M1地理位置图
M1为圆形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棺床等部分组成,方向190°。墓道平面呈长方形,斜坡,上端口长2.4米,南宽0.8米,北宽1.8米,深1米;下端口长2.4米,北宽1.8米,南宽0.8米,深1.2米。墓门残高1.2米,墓门两侧壁砖由上而下采用 “三横一立”式砌筑,共3组。甬道地面铺砖,呈长方形,长1.4米,宽1.2米。墓室平面呈圆形,砖筑,单室,券顶已不存,墓壁残高1.2米,以三层平砖起基,上为一层立砖,共4组。墓室中设有一长方形棺床,长3.6米,宽1.8米,单砖平砌。根据板灰痕迹和墓室内的数枚棺钉可以推断,其棺应为木棺,长2.6米、前宽1.3米、后宽1.2米、高0.46米。两副人骨架摆放在棺床上,均已腐朽,南侧为女性,北侧为男性,头西足东,仰身直肢。随葬品位于人骨周围,有瓷罐1件、黄釉扁壶1件、石柱础1件、陶钵1件、陶壶1件、泥俑1件及残陶罐等(图二)。
二、出土遗物
M1共出土陶、瓷、石器等9件。现分述如下。
(一)墓志
志盖、志石为一合(M1:1),灰色砂岩石质。志盖呈盝顶式,志盖阳刻篆书3行,每行3字,共9字,为“大唐故朱君墓志之铭”,字体涂红(封二:1)。志石平面呈长方形,长72厘米、宽70厘米、厚 11.5厘米,刻字的一面用直线打成小方格,横27行、竖26行,格内为阴刻楷书。志文共670字(封二:2)。
志文如下:
大唐故怀远府校尉上柱国朱府君墓志铭并序
图二 M1平、剖面图
君讳寿字隆祚其先茂陵人也昔汉朝折槛忠贞之议不渝吴会歌樵
富贵之期自达是以代策钟鼎流美誉于东南运否播迁纵雄飞于东
北故今为柳城人矣 曾祖偘魏岐州雍县主薄秦野周墟分司百里
之务英词直笔式光三异之风 祖琛随相州邺县令沉巫易俗方绝
祀于奸邪错节移风迥驰声于利器 父武随邛州司户参军位符鸿
渐言从尺木之策路涉羊肠智効一官之用崩摧 君琨瑶一片邓林一
枝拂曦缠之万寻易秦城之三五幼而好勇有凭河暴虎之心长以力
闻负拔山扛鼎之气弯弧月满见七札之皆穿挺劔霜飞忠万人之不
启属三韩起衅云屯丘乘之墟六郡征师雷击青丘之路 公亩金应
募正马前駈运独用之姜威効深入之征战所功必克所向无前重赏
殊功时无遇也累加上柱国转授怀远府校尉楚昭阳之宠命据此宏
勲阮嗣宗之忠怀安兹下位既而兵机在握威宣五校之营戎律是司
务接□夫之长□冀凿门石阗履卫霍之清尘不期夜壑藏舟□变化
之无为以弘道元年正月五日殁于私第春秋六十有七呜呼哀哉幕
府俄空夷夏俱恸怆逰魂之已□想生气之犹存 夫人赵郡李氏滋
兰播茂环李舒庄佳举叶于七章明训符于三从正衾缠慕想宾对而
衔啼凤□长怀思劔飞而共水是用缅惟宅屯雹吉青焦之画物彼佳
城邦□□□之域即以大周延载元年十月十六日葬于柳城南五里
之平原礼也将恐碧海不常玄扉难固勒芳藻于贞石纪英声于泉路
其铭曰 茂陵盛族折槛芳林□□容兴龟俎陆离宣风宰邺述职□
□蝉联舞胄廿济清规其一 挺生英杰寔惟忠列负劔飞霜弯弧满月
□□方揔□□爰设直□辽川光平海□其二 扶山力尽摧梁梦来马
□□□人归□台机□空□练□余埃□□已矣呜呼哀哉其三同穴为
□缶衾缠慕式崇宅□屯□修安厝白鹤临茔青鸟相墓萧索原野□
□□路瘗翠琰以垂文恐泉扃之不固其四
(二)瓷罐
1 件,M1:2,敞口,折沿,束颈,鼓腹,假圈足,表施青釉不到底,粉红色胎,口径10.2厘米、底径11.5厘米、高28.4厘米(图三:1)。
(三)黄釉扁壶
1 件,M1:3, 敞口,圆唇,肩置双系,其一残,颈部饰两道弦纹,腹部饰虎形纹,平底。口径4.8厘米、底径8厘米、高15.8厘米(图三:2)。
(四)石柱础
1 件,M1:4,石质,呈上圆下方形,表面打制斜线纹和弧线纹,边长14厘米、高9.3 厘米(图三:3)。
(五)陶钵
1 件,M1:5, 敞口,圆唇,圜底。口径10.4厘米、底径4.2厘米、高4厘米(图三:4)。
(六)陶壶
1 件,M1:6,敛口,肩部有一柱流,鼓腹,施青釉不到底,足底无釉。口径8厘米、底径5.4 厘米、高 7 厘米(图三:5)。
(七)残陶罐
1 件,M1:7,仅存口沿和底,褐陶,口径9.4厘米、底径10.8厘米(图三:6)。
(八)泥俑
1 件,M1:8,挤压变形,整体轮廓可见,细部较模糊,泥质,模制,立像,造像头戴尖角黑帽,长脸,高颧骨,尖下颌,通高59厘米(图二:8 )。
(九)泥马
1 件,M1:9,泥质,模糊难辨,可见局部形体。
三、结论
(一)墓葬年代和墓主人身份
图三 M1出土遗物
由出土墓志可知,墓主人朱寿,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正月五日殁于私第”,并于11年后,即武则天“大周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十月十六日葬于柳城南五里之平原。”考虑应为迁葬。
墓志盖上朱寿的署衔为“怀远府校尉、上柱国”,共8字,包括了墓主人的散官和勋官。“上柱国”为勋官,散官,无实职,唐代延之,地位渐降。“校尉”,隋唐以后为武散官,品阶自六品至九品不等。
(二)关于泥俑的随葬
在朝阳地区发现的唐墓中,随葬泥俑的绝不是个例。除此之外,朝阳辖区内出土泥俑的墓葬还有:1965年发掘的朝阳镇西五家子乡于家窝堡村的张秀墓[1]、1965年发掘的朝阳市中山营子的左才墓[2]、1984年发掘的朝阳市委党校的唐勾龙墓[3]、1988年发掘的朝阳市农校院内的唐骆英墓[4]、1989年发掘的朝阳重型机械厂的唐王德墓 (M6)[5]和无纪年墓(M7)[6]。泥俑由于质地的原因很难保存下来,多数墓葬出土的泥俑皆已破坏,表现为彩绘褪去或被压成小泥团,很难窥探其真实面貌。朱寿墓出土的泥俑、泥马皆属于此类情况,泥马由于破坏较严重,暂且不做讨论。从泥俑“造像头戴尖角黑帽,长脸,高颧骨,尖下颌”来看,胡俑的可能性较大。下面试做一探讨:朝阳唐墓出土的胡人俑基本以陶俑、瓷俑居多,偶见少量的泥质胡人俑。其中,瓷胡人俑有:唐孙则墓出土的1件骑马瓷胡人俑 (M8:109)和1件瓷胡人俑(M8:89)[7]、朝阳纺织厂唐墓出土 2件瓷胡人俑(M2:53、M2:86)[8];陶胡人俑有:唐张狼墓出土的 1 件陶胡人俑(M1:16)[9]、唐韩相墓出土的3件陶胡人俑[10]、朝阳纺织厂唐墓出土 3 件陶胡人俑(M2:51、M2:9、M2:72)[11]。除此之外,还出土过泥胡人俑:唐骆英墓出土的 1 件泥胡人俑(M1:4)[12]、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出土的3件泥胡人俑(M1:55)[13]和辽宁朝阳唐左才墓出土的1件彩绘泥胡人俑[14]。从外观来看,朱寿墓出土的泥俑(M1:8)与上述提到的瓷胡人俑和陶胡人俑均不同,而与唐骆英墓出土的胡人俑(M1:4)极其相近:头顶都有黑色尖帽,高颧骨,应该是胡人形象,由此,朱寿墓出土的泥俑(M1:8)则为胡俑无疑。朝阳唐墓中出土的胡人俑和波斯金币[15],再一次证明营州地区在唐代确实有西域胡人在此经商,朝阳是草原丝绸之路东端起点,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驿站。
(三)朱寿墓志价值
辽宁朝阳肖家唐代朱寿墓志不仅记述了朱寿的世系、生平及其妻李氏,概述了墓主人——朱寿的事迹,而且还交代朱寿迁徙东北的缘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其祖父朱琛(相州邺县令)时就开始辗转迁徙,从“雍县”到“相州”,再到“邛州”,最后到东北。从其祖父朱琛时就离开陕西在外做官,到其父亲朱武时走向衰落,从邛州迁徙至东北,“运否播迁纵雄飞于东北”,最后成为柳城人。
由志文“父武随邛州司户参军”,可以推断出,墓主人朱寿应在隋或唐初迁徙营州的。志文引用了“孙策”“楚昭阳”“阮嗣宗”“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及其典故,都或多或少有着某种联系。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弥补文献史料记载的不足。
另外,志文还提到“三韩起衅……所攻必克,所向无前,重赏殊功。时无遇也累加上柱国,转授怀远府校尉。”由此可见,朱寿具有从军背景,参加过唐代攻打高句丽的战争。隋亡后,唐太宗、唐高宗两世又六次出兵东征高句丽,最后于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将高句丽灭亡。[16]朱寿墓志的出土,对了解唐代与高句丽的关系又补充了新的资料。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志文提到“夫人赵郡李氏,滋兰播茂环李舒庄”。由此可见,朱寿妻李舒庄,其李姓氏源于“赵郡李氏”。赵郡李氏是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其始祖为战国时名将李牧,他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开始居住赵郡柏人 (今邢台隆尧)。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前列的七宗五姓中,李姓占了两家,即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是李姓的第二大流派。因此,李舒庄的祖籍应为河北邢台隆尧一带。为何会来辽西?笔者认为,其应在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争迁徙辽西地区的,这还有待于更多的考古、民俗资料来予以证实。总之,该墓志对研究李姓的源流和唐代民族迁徙等问题皆具有重要意义。
(四)关于墓葬其他问题探索
由于该墓葬有确切年代纪年,为朝阳地区无纪年墓葬年代的考证提供了新的线索。关于圆形墓、弧方形墓和舟形墓孰早孰晚的问题,在《朝阳唐王德等7座墓葬发掘简报》一文中提到:M6位于M2与M5之间,被M1打破,M6为弧方形墓,M2、M5为舟形墓,M1、M3、M4、M7 为圆形墓。[17]根据墓葬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从墓葬形制来看,可以推断:圆形墓应该晚于弧方形墓,至于弧方形墓和舟形墓孰早孰晚还有待更多的考古资料来确定。朱寿墓为圆形砖石墓,年代偏晚,为武周时期墓葬。圆形墓在唐初开始出现,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最能体现朝阳地区隋唐墓葬的地方特色。目前,朝阳地区已发现圆形墓100余座。[18]朱寿墓的发掘为唐无纪年墓年代鉴定又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1989年发掘的朝阳重型机械厂唐无纪年墓(M7):首先,从器物组合来看,出土的瓷罐、陶壶、陶钵及泥俑群等器物组合与朱寿墓出土的瓷罐、陶壶、陶钵及泥俑等极其相似;其次,从墓葬形制来看,朱寿墓和该墓皆为圆形墓。因此,1989年发掘的唐无纪年墓(M7)应为盛唐武周时期或略偏早。另外,朱寿墓出土的双系黄釉扁壶(M1:3)和带流陶壶(M1:6)在其他唐墓中并不多见,为盛唐时期陶器的种类和釉陶器的施釉技术及其流变的研究又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执笔:白燕培
摄影:于俊玉
绘图:于俊玉 蔡强
[1]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辽宁朝阳隋唐墓发掘简报》,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资料丛刊》(6),文物出版社,1982年。
[2][14]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辽宁朝阳唐左才墓》,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资料丛刊》(6),文物出版社,1982年。
[3]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市郊唐墓清理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7年第1期。
[4][12]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市双塔区文物管理所:《朝阳唐骆英墓发掘简报》,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
[5][6][1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唐王德等7座墓葬发掘简报》,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
[7]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唐孙则墓发掘简报》,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
[8][11]朝阳市博物馆:《朝阳纺织厂唐墓发掘简报》,《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2009年。
[9]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唐张狼墓发掘简报》,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
[10]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双塔区文物管理所:《朝阳唐韩相墓出土文物简报》,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
[1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第8期。
[15]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双塔区唐墓》,《文物》1997年第11期。
[16]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历史与文物》,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
[18]吴炎亮:《试析辽宁朝阳地区隋唐墓葬的文化因素》,《文物》2013年第6期。
辽宁省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 赵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