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俑溯源
2017-12-21张维慎
□张维慎
跪拜俑溯源
□张维慎
在考古界,有学者认为,“跪拜俑在唐代以前的考古发掘中从未出现过”,并做出如下推测:“武则天时期的山西、河北一带民间,开始兴起在墓葬中放置跪拜式的小陶人,让它在阴间永远做墓主人忠心虔诚的奴仆,五体投地地敬奉主人,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京城长安,被皇室采纳,扩大规格、精工细做成为皇族宗亲随葬俑的一种,代表着下级官员臣服叩首的形象,显示墓主人死后仍要身居高位,统领百官受人敬奉。”[1]
对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谨以此文为商榷。
其实,考察唐以前的考古史时,跪拜俑在唐以前的考古发掘中并不是没有发现。1981年秋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巩义市(原巩县)夹津口镇,就曾在隋墓中发掘清理出一件跪拜俑[2]。该跪拜俑(标本0410)为白胎,大部分施白釉。头戴幞头,双手相握放于胸前,全身匍匐于底板上,与底板相连。长14.40厘米,宽6.40厘米,高 4.80 厘米[2](图一)。
如果我们再往上追溯,早在东汉时就出现跪拜俑了。具体地说,目前发掘出土的跪拜俑有三件。
一是1973年浙江海宁墓葬出土的东汉灰陶匍拜俑(现藏海宁市博物馆)。俑高21.5厘米,长38厘米。头戴山形冠,身着宽袖长袍,腰部束带,屈膝匍匐,两肘着地,两掌前伸,手指微内曲,头略仰,呈匍拜状。外表光洁细腻,面部眉、眼、鼻、须均作细微刻画,形象逼真[3]。 (图二)
二是1987年河南洛阳市涧西区出土的东汉匍匐俑。俑高6厘米,头戴冠,身着宽袖长袍,腰束带,两手趴地,双腿跪地,头抬起前视[4]。(图三)古人“凡拜必跪”,且两手着地,因而这里的“匍匐俑”命名为“跪拜俑”才是恰当的。
三是1992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宿舍楼基建中发现并清理一座东汉墓 (编号为C5M860)。该墓位于洛阳市东北郊,距市区约8公里。C5M860共出土器物78件,分为陶器、陶俑、动物模型、铜器等。其中,陶俑包括伎乐俑12件、杂技俑1件、滑稽俑1件、舞俑2件、乐俑8件、坐俑2件、童俑3件。在介绍8件乐俑时,发掘者指出:“还有一人匍匐在地,手中抱有一物,不知做何表演(图四)。”[5]
对于图四,发掘者虽把它命名为匍匐俑,但从性质上却把它归入乐俑,“不知做何表演”。图四果真是乐俑吗?发掘者把图四命名为匍匐俑,已接近它的性质。不过,要弄清图四的准确性质,还要从两汉的礼仪谈起。
在两汉,尤其是东汉的画像石上,反映当时跪拜礼仪的画面不胜枚举,今举三例予以说明。
其一是河南唐河针织厂汉墓出土的拜谒图(现藏河南省南阳汉画馆)。图高45厘米、长136厘米。刻于东侧室、东主室、西主室、西侧室门楣上,四幅相连,组成宾主观看乐舞百戏画面:右起二人戴冠着长袍,颌下有须,扶几跽坐,当是主人和嘉宾,其左二人双手执笏,恭伏跪拜,当是进谒者[6]。(图五)
其二是河南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出土的新莽天凤五年 (公元18年)拜谒图(现藏河南省南阳汉画馆)。图刻于南阁室南壁上,右上三人戴巾帻着长袍,执笏叩首。右下三人戴冠着袍,执笏。左二人,戴冠着袍,一持物跽坐,一持笏长跪奏事[7]。(图六)
图一 河南巩义夹津口出土的跪拜俑(隋朝)
图二 浙江海宁出土的匍拜俑(东汉)
其三是陕北绥德四十铺汉墓出土的拜谒图。此图刻于墓门横额左侧。墙上挂有弓和环首刀,主人戴冠而坐,其身后两人:一人戴冠抱剑而立,一人戴冠执物而揖;主人身前四人:一人戴冠执笏而拜,后三人戴冠执笏而揖[8]。 (图七)
从两汉画像石上的拜礼形象看,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行跪拜礼是礼仪上的要求,因而官员们“凡拜必跪”的形象在画像石上多有反映。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图四并不是乐俑,叫匍匐俑也不准确。确切地说,图四应是墓主人在欣赏乐舞的同时而接受下级官员拜礼(具体名称应叫“顿首”)的反映,只不过这样的场面不是以画像的形式表现,而是以陶俑的雕塑形式表现而已。
图三 河南洛阳涧西区出土的匍匐俑(东汉)
图四 河南洛阳东北郊出土的匍匐俑(东汉)
跪拜俑之所以能在洛阳周围的两座东汉墓中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李济先生在《跪坐、蹲居与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一文中指出:“蹲居与箕踞不但是夷人的习惯,可能也是夏人的习惯;而跪坐却是尚鬼的商朝统治阶级的起居法,并演变成了一种供奉祖先,祭祀神天,以及招待宾客的礼貌。周朝人商化后,加以光大,发扬成了‘礼’的系统,从而奠定3000年来中国‘礼’教文化的基础。”[9]可见,与跪坐相关的跪拜礼,本是商人的传统礼仪,它适用于供奉祖先、祭祀神天以及宾主相见等场合;后来,周人把它发扬光大,成了“礼”的系统,与封建社会相始终。
图五 河南唐河针织厂汉墓出土的拜谒图(西汉)
图六 河南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出土的拜谒图(新莽天凤五年)
图七 陕北绥德四十铺汉墓出土的拜谒图(东汉)
洛阳曾是商王朝统治的地区。东周时称雒邑,是天子的都城。东汉时,也是王朝都城所在地。洛阳既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所在地,自然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跪拜俑在其周围的东汉墓中出土就不足为奇了。它与陕西、山东、江苏等地东汉墓之画像石上的“拜谒图”一样,是当时跪拜礼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反映。
总之,“跪拜俑在唐代以前的考古发掘中从未出现过”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从溯源的角度出发,不仅隋墓中出土了跪拜俑,而且早在东汉墓中就出土了跪拜俑。作为政治礼仪的顿首,是下级官吏敬奉上官必不可少的跪拜礼。洛阳及浙江海宁东汉墓中出土的跪拜俑,与陕西、山东、江苏等地东汉墓之画像石上的拜谒图一样,是当时跪拜礼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反映,说明墓主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本文为陕西历史博物馆2013年科研课题“跪拜俑与中国古代跪拜礼”阶段性成果。)
[1]张蕴:《“让皇帝”的跪拜俑》,《上海文博论丛》2005年第1期。
[2]巩义市博物馆:《河南巩义市夹津口隋墓清理简报》,《华夏考古》2005年第4期。
[3]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4]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编:《洛阳陶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5]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北郊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0 年第 8期。
[6]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6卷·河南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
[7]南阳地区文物队、南阳博物馆:《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考古学报》1980年第2期。
[8]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编:《绥德汉画像石》,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9]张光直、李广谟编:《李济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 孟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