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理论+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2017-12-21金乐
金 乐
思政课理论+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金 乐
“05方案”以来,各高校在“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前提下,不断跟进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改革,尤其注重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但在取得一定突破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教学目标中对“能力提升”过于模糊,实践环节设计与教材联系不够严谨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积极探索思政课理论教学项目化与实践教学专题化研究,已成为改革的落脚点。
理论教学 项目化实践 教学专题化
观念先于行动。多年的改革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观念的转变,才能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改革要想取得瓶颈式突破,更要在观念先行上有个指引,从而为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
一、思政课理论+实践教学大范式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共识
因而,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大范式的教学模式逐步明确的前提下,在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基础上,基本达成的共识是:
其一,思政课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系。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无论是从理论教学专题设计也好还是实践教学项目开发也好,都必须要从思政课程体系总体着眼,尊重各门思政课程的具体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既体现各门课程特色,又符合其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学体系,避免各课程之间的分割和重叠,实现教学体系内的良性互动和循序渐进。
其二,思政课是一个“大课堂”教学活动。思政教学要从传统的教室模式向校园、向社会、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强调在实践教学中内化理论、提升能力。
其三,思政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在统一教材的前提下,要注意到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细分受教学生,同时要密切关注90后大学生的求知特点和成长环境——在其生长的年代是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教材的信息量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要想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吸引并抓住学生,必须要尊重其求知特点和成长环境,取得好的效果。
在取得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各高校思政教学对在“05方案”统一大纲、统一教材以来,由自发式改革而形成的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更迫切有一个有章可循模式,因此,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如教学目标中对“能力提升”过于模糊,实践环节设计与教材联系不够严谨等问题有必要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实践教学操作范式,以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思政课理论教学专题化与实践教学项目化开发
(一)借鉴“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理论的专题化
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说到底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模式上,有效的教学模式必定是围绕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这是一种能够能对教学过程中不同要素在逻辑结构和运行流程上进行的整体设计。因此,必须要厘清在思政课教学上的这些问题:其一培养什么人?(教育目标);其二以什么培养人?(教育内容);其三以什么方式培养人?(教育方法);其三什么样的人来进行培养?(师资力量)。要关联起这些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建立起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机制,“从而形成“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能力提高为目标,对教学过程诸要素包括教学主客体,对教学活动运行的逻辑流程包括教学体系、师资配置、基地运行、组织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实效教学操作范式。”
在紧密结合教材前提下,以梳理通顺教材为基础,可以通过专题化的理论为课堂教学形式,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发配套的项目化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的效果,使教学任务能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课外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专题化和实践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思政课“活”的要求。图表如下:
连续多年来,我校也在探索专题化理论教学研究上不断积累。在以教材体系教学实效性改革为导向,系统推进理论教学的专题化进程,不断结合学生反馈和一线教师教学感受进行调整,目前完善了两轮专题教学的修改,在第三轮的专题教学中已形成了了比较明确的专题化教学模式,其中思修课教学模式为三个模块八个专题,包括:适应大学生活专题、爱国主义专题、现代家庭生活美德及挑战等专题。概论课为六个模块十五个专题,包括:一体两翼—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春天的故事—中国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美好愿景—和谐社会与美丽中国等专题。
(二)借鉴专业集群建设理念,开展实践教学的项目化
要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除了实现专题化的理论教学,还要积极探索和开发相关的项目化实践活动,这两个教学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统一于教育部组织编订的思政课教材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之中。
确定实践教学专题应以紧把握住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为前提,借鉴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念,对“有着共同的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相近,在同一实训体系内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各专业实行集群建设”[1],可以将几门思政课中相关联的内容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实践教学项目。依据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设计实践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特点、学校优势、社会情况,在同一实践教学项目下具体列出明确课执行的实践教学任务,组成实践教学任务群并对其进行集群管理,在实践教学任务群的设置、课时规定、选课安排、资源投入上由思政教学部门设计,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统筹,老师和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标准,提前在各个任务群中根据必选和可选项目选出具体的实践教学任务。比如围绕“乘风破浪: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与核心”(毛概课)与“信学用行:理想与信念”(思修课)这俩专题,可以设计出“中国梦·我的梦”的实践教学。
通过对实践教学任务实行集群管理,可以丰富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增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不仅体现了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专题性特点,也增强了思政课总体教学的实效性。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思政课是涉及每个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这种集群式的专题化实践教学的的管理必须要由学校系统编排, 这样在教学运行时可以避免出现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重叠、课时安排冲突、教学场地紧张、基本建设重复等问题,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益。
三、目前思政课实效性教学模式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专题化理论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理论教学专题化设计上要重视一线教师的反馈,他们的教学经验表明:
1、理论教学目标应贴近现实、反映社会
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与教材中的理论教学相结合方面显得生硬、缺乏体系性
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基础上,能对现实问题做出基本分析与正确判断。因此,课堂教学因积极结合社会当下发生的热点新闻进行课堂导入或案例分析,在确定内容选题时,教师须认真备课,精心提炼教学中涉及的社会热点时事问题,列出重难点问题,改变以往“一份教案管三年”的做法,做到“常教常新”,同时,开发配套的实践教学目标项目,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能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课题教学形式要多样性
90后的大学生喜欢参与,追求变化,对因循守旧有着明显的抗拒,对于传统的简单灌输式“大道理”课堂讲授,学生更乐于接受互动式、主动参与式、任务式、表演式等多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特别是对创设形式新颖、轻松愉快的小环境学习兴趣更大,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实现了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也让教师感到了“苦教“到”乐教“的动力。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才能产生师生互动,只有互动才有效果。近年来,在思政课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中还出现了一些新尝试,比如:“研究课题型”、“嘉宾式访谈”、“弹幕式课堂教学”等,尤其是在传统课堂与网络对接这个动向上更为引人注目。
3、考核方式要弱化考试,强调过程
传统的思政课考核沿用的还是中学时期的试卷考试,这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参与实践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对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因此,思政课的考核应注重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比例中平时和期末考核比例为6:4,强调平时考核、多维度考核。平时考核中不仅要包含教师的考核、更可以设计出学生实践小组的自评和互评等办法、反映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
(二)项目化实践教学设计的改革动向
1、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比重
专题化得理论教学和项目化得实践教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它们构成了一个稳定的思政课教学体系。要体现“活学”的思政课精神,必须要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重,这个提高可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具体学时,大趋势是:在两个教学部分学时比例的划分上,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在5∶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这个比例的设定考虑到: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具有了一定主动性,可以围绕教材的主要内容,重新编排所讲授的章节,集体备课确定专题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也激发了教师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从而让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充分参与进来,通过体验、观察、分析、感悟、判断等多方位的立体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基本精神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真正内化理论。
2、结合区域优势,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彩性,这也使得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实效模式的改革中不断探索实践教学。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开发和探索吻合思政课教学目标、符合90后学生特点,特别是能够结合区域文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就特别引人关注,目前来看,各校之间的效仿是主流,经验的普及和推广固然有效,但要想成为思政课的核心教学优势必须要有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的“名牌”项目。
3、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经验表明:思政课实效性教学的效果,离不开一套科学的考核制度。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这里的评价机制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
总之,要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除了重视建立一套专题化理论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外,还要应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把思政课看作只是与学校的政治任务有关的一门政治宣传性质的课程,也不能把实践教学看成仅是思政课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这应是需要由全校各部门一同配合完成的系统教学工作,此外,还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找准与学生的对接,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1]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5).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本文系2016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
金乐(1980-),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