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期刊党内民主文献述评
2017-12-21李金锋
李金锋
《科学社会主义》期刊党内民主文献述评
李金锋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党内民主建设。《科学社会主义》是中文核心期刊,自2003年来连续发表党内民主相关文章28篇,目前党内民主研究存在过于重视价值层面的说教、理论研究基础不扎实、研究脱离实际等问题。因此,党内民主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科学社会主义》 党内民主 文献述评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民主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科学社会主义》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之一,权威性高,该期刊自1988年第1期至2016年第4期,所载关于党内民主的文章共计28篇。因此,选取在《科学社会主义》期刊中发表的党内民主相关文章作文献综述,既具有权威性,也具有可行性,可以籍此窥见学术界党内民主的研究现状。
一、党内民主文献数量与内容分析
党内民主发文情况可以从数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就发文量而言,《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第3期开始出现论述党内民主的文章,2010年第1期专题讨论党内民主,发文量至此达到顶峰,此后虽然2012年发文量有所回升,但总体而言党内民主的研究热度逐渐降温。随着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重提党内民主,相关发文量预计会再次回升。共产党的历史中寻找党内民主的合理性依据。樊欣(2011,2014)、王进芬等(2015)挖掘出列宁支持党内民主的相关论述。宋国华(2007)分析了世界主要政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流行趋势及做法。任晓伟(2012)对“七千人大会”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作了思考,赵希宏(2009)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发文量 2 1 1 1 1 2 3 8 2 4 1 1 1
(二)党内民主的内涵、特点与功能,相关文章1篇
对党内民主的内涵、特点与功能的研究相当单薄,仅有樊欣的《列宁论党内民主内涵、特点与功能》(2014年第3期)作了专门论述。大部分学者在没有对党内民主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就进行研究,其根基是多么的不牢靠。
樊欣提出:(1)党内民主是一种平等、自由精神;(2)党内民主是一种政治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应有属性;(3)党员是党内生活与党内事务的权利主体;(4)党内民主是
就发文的内容而言,党内民主研究存在过于重视价值层面的说教、理论研究基础不扎实、研究脱离实际等问题。因此,党内民主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具体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因,相关文章19篇
“为什么”是致力于构建理论、解决问题的研究者避不开的问题。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分为三小类:
(1)相对于其他路径而言,党内民主是我国民主之路的最优选择。同法治原则一样,民主被认为是我国政治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此,我国做了多方面的探索。金安平(2008)列举出了6条道路,即发展基层民主以带动上层民主、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市民社会、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实行善治以化解社会矛盾以及党内民主,并分析每一条路径的可行性,最终得出结论,“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是高效率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
(2)党内民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术界希望籍此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很多学者试图将党内民主与党建工作联系起来,如党内监督(李宗楼,2003)、党的先进性(王建国,2005)、党的纯洁性(常欣欣、毛德儒,2012)以及党的执政能力(金安平、姚传明,2009)。还有部分学者将党内民主当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许冬梅(2004)将依法治国、杜艳华(2009)将社会稳定与现代化、黄宗良(2010)以及杨方圆等(2012)将反腐倡廉,与党内民主联系起来。
(3)从无产阶级思想家、世界上其他政党以及中国一种制度;(5)党内民主是一种工作作风。党内民主的显著特征是:(1)人民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的民主,党内民主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2)党内民主以党务公开为前提;(3)执政党党内民主与国家形态民主不可分割;(4)党内民主是民主原则向政党组织的延伸,而发展党内民主不得危害党的团结统一、不得破坏党的纪律、不得抵制党的决议;(5)党内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党内民主的功能有:(1)党内民主是维护党的团结、协调和统一的重要前提;(2)党内民主是党的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3)党内民主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基础;(4)党内民主是党生命活力的源泉;(5)执政党党内民主是国家民主的核心。
(三)发展党内民主的途径,相关文章10篇
笔者将相关文章中提出的措施分为原则性、操作性两大类:首先,原则性措施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应该遵循的原则,并没有提出可供操作的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条:(1)加强党内民主意识教育,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2)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框架内进行,注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高度重视制度创新;(3)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正确方向,保持有序可控稳步推进;(4)进行制度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
其次,操作性措施提出了党内民主的突破口或某种方案。操作性措施也可以分为四类:
(1)健全党代会的职能,实行党代会统领下党的常设委员会、执委会、纪委会分权制衡体制;(2)建构以扩大差额选举为取向的党内民主,来发展中国的民主,胡伟在否定党代会常任制、党内分权和党内不同意见群体的制度化等途径之后得出结论,现实中最为可行的就是在党内扩大差额选举;(3)发展基础民主,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与党务公开;(4)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拓展党内民主发展的新领域。
(四)发展党内民主应注意的问题,相关文章2篇
这方面相关文章有两篇。黄宗良(2010)积极支持发展党内民主,致力于澄清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认识误区,他提出发展党内民主应注意以下思想认识问题: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当前中国推行民主的条件、推进民主是否影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展民主是否影响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是否会导致“文革”中的那种动乱、苏共丧权是不是搞民主造成的。
高新民(2010)的侧重点在于,提示人们在发展党内民主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他提出了以下问题:党内民主与国家政治体制的关系、党内民主如何带动人民民主、如何使党内竞争规范化、直接选举是否削弱了党在基层的领导地位、农村家族势力对于选举的影响、党外群众参与到党内的初选过程中是否合适等。
(五)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相关文章5篇
这方面的论述分为三类,首先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辩证关系:胡振良、金安平(2010)认为,二者的关系包括3个要点,即(1)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一种战略关系;(3)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韩强(2008)补充认为,应重视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促进作用,从程序制度上寻求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的基本途径。由此可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对立统一、相互促进的,在我国的情境下,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路径更为可行。接下来就要探讨如何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高新民(2010)提出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可以有四种方式,即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党内政治沟通模式、党内专职机构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但是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方案。任剑涛(2010)从组织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党内民主是一种可控的组织民主。从党内民主推进到人民民主必须遵循组织相近性原则。因此,党内民主通向人民民主需要借助党际民主这一桥梁。在党际民主的基础上,社会得以形成组织民主的有序民主形式,从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有序推进到人民民主。他认为,这一演变过程的三个环节,即实现党内民主、从党内民主到党际民主、从党际民主到人民民主,每个环节的实现都有难点,所以整个过程必定是曲折的。
二、文献述评
本文选取《科学社会主义》期刊自1988年公开发行以来所发表的、与党内民主相关的文章作文献综述。从发文量的年份变化来看,党内民主研究文章2003年开始出现,2010年达到高峰,此后研究热度减弱,说明2009-2012年是研究党内民主的高潮期。
从发文的内容来看,现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就研究方法而言,所有的研究都是规范研究,没有一篇是实证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田野调查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2)大多数文章仍然停留在价值层面的说教上,对党内民主的内涵、特点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因此可知多数人在没有厘清党内民主内涵的情况下就进行研究,实在缺乏严谨性;(3)在“如何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上,相关研究严重脱离实际,学术界只能列出应遵循的原则,却无法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4)发展党内民主是为发展人民民主铺路,而学术界对“如何从党内民主过渡到人民民主”缺乏深入的研究。
综上,以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重要补充:(1)实证研究;(2)弥补党内民主的理论基础研究之不足;(3)密切联系实际,探索出发展党内民主的可行方案;(4)弥补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路径研究之不足。
[1]李宗楼.发展党内民主与加强党内监督[J].科学社会主义,2003(3):27~29.
[2]王建国.党内民主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内在基础[J].科学社会主义,2005(5):45~47.
[3]颜杰峰.共产主义运动中党内分权的理论和历史及其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6(4):48~52.
[4]金安平.从发展党内民主走向人民民主[J].科学社会主义,2008(3):24~30.
[5]胡振良,金安平.研究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深化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认识[J].科学社会主义,2010(1):4~7.
[6]胡伟.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党内民主模式的选择[J].科学社会主义,2010(1):14~23.
[7]任剑涛.在组织理论的视野中——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J].科学社会主义,2010(1):24~30.
[8]高新民.发展党内民主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0(6):36~37.
[9]樊欣.列宁论党内民主内涵、特点与功能[J].科学社会主义,2014(5):140~143.
[10]王进芬,雷芳.列宁“政治遗嘱”中党内民主思想的文本解读[J].科学社会主义,2015(1):124~129.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