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让座”:现象、原因与出路

2017-12-20姚润南

速读·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自觉换位思考尊重

姚润南

摘 要:近几年,“被让座”现象成为社会上的焦点话题,尤其在网上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被让座”甚至“不让座被打”事件频繁发生,反映出我们当今的社会道德规范陷入一种困境,“让座”是社会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却演变成“被让座”的道德強制,其背后是道德意识的扭曲和人情的冷漠以及法律意识的缺失,将这种道德倡导误解为自己有权索取他人座位。为此,关键还是要靠“自觉”与“换位思考”,培养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唯有自觉的理解他人和尊重,道德规范才能发挥作用,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让座;社会道德;换位思考;尊重;自觉

中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素来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中国人自古推崇尊老敬贤、礼尚往来、与人为善等传统美德,主张年轻人要尊老爱幼,应该给老人、小孩让座。但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被让座”以及“不让座被打”事件,这似乎动摇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冲击了我们的传统观念,一时间在网上引发大量讨论,“被让座”、“道德绑架”等词汇频繁出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事件的报道,浅析当今社会上出现的“被让座”现象。

一、“被让座”:社会道德的困境

近几年,在网上掀起一场关于公交车让座的讨论风波,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站都报道了许多关于公交车上让座的事件。比如,2012年8月24日,杭州一小伙在公交车上因为没有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被该女士的老公连扇了5个耳光至鼻血横流。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是应该给有需要的妇女、小孩让座,但并不是说不让座就要被打。2013年3月12日,在郑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年轻女孩因没有给一名老人让座,双方发生口角,老人在快下车的时候拽住女孩的头发并拳脚相加,将其暴打一顿。这位老人不由分说的暴打别人,首先其自身就是不道德的,又谈何让别人遵守道德规范给自己让座。同年5月26日,江苏苏州一辆公交车上,一名大四女学生因低头看复习资料,未给旁边站着的老人让座,老人先用腰部撞了女生两下后,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被乘客拉开后,女生准备用手机拍下老人,老人又迅速冲上前暴打该女生并抢夺手机。新闻中,那位大四女学生因低头看复习资料,未给旁边站着的老人让座,就遭其暴打,最后就因为没有让座这样的小小的一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女孩是故意不让座,那是不尊老、不道德的,应该给予一定的道德上的指引,这是道德层面上的事情。可是老人对别人大打出手,则是对他人人身权益的侵犯,是人为故意的违法行为。不给老人让座是不对,但是老人因为年轻人没有给自己让座就对其大打出手,实在是不应该。这样看来,对女学生大打出手的老人有倚老卖老的嫌疑。年轻人是应该给老人让座,但是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必须要给老人让座,要分清楚情况。例如自己身体不适需要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就不必说非要给老人让座,更何况在这个事件中,女学生在焦虑的低头看自己的复习资料,她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复习资料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身边站着的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就不由分说的对女生大打出手,实在是让人痛心。

2014年9月9日,郑州一辆公交车上,一名老人与一位年轻人因让座问题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发生辱骂,老人还动手扇了年轻人四个耳光,年轻人并未还手,然后老人因情绪激动引发心脏病猝死。2015年1月24日,长春一位杨女士乘坐公交车,因自身身体不适在车上闭目养神,没有注意到有老人上车。旁边有人将座位让给老人后,没想到老人竟然还要冲上去破口大骂并暴打杨女士。2017年6月30日,在北京的一辆公交车上,25岁的上班族黄先生因为在测试一款新的手机游戏没有给上车的一位老人让座,被老人用拐杖打断腿。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

看了那么多相关的新闻报道,我想说年轻人“被让座”现象确实反映出社会道德规范的困境,我们推崇尊老爱幼的美德,提倡年轻人要主动给老人、小孩让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让座就要被辱骂甚至暴打。让座只是社会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却演变成“被让座”的道德强制,被一种违法行为干预,其中反映的问题是多维的。

二、“被让座”:道德意识扭曲、人情冷漠和法制意识淡漠

我们知道,尊老爱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话不假,我国是个礼仪之邦,大人从小教育孩子,都要求我们要尊老爱幼,而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从小就伴随着我们成长。而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这一系列关于“被让座”现象,强烈冲击着我们的道德意识,这背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深思。

首先,“被让座”现象体现了道德意识的扭曲。在公共场所,作为年轻人,无论是从爱心上还是从道德上来说都该给老人让座,该尊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也都有自己老去的一天,如果我们的父母在外面能够多得到一些年轻人的照顾与关爱,我们也会倍感欣慰。对于那些在公交车上确实是有意对老人视而不见的年轻人,可以对其进行提醒。让座是善良、有爱心的体现,但是必须遵循自愿原则而并非强制。然而,一些人却将这种道德倡导误解为自己是老人就应该有人为其让座。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自己有权利索取别人的座位,不管对方是否愿意,也不管是否有特殊情况,强行要求别人让座,得不到就动手打人。殊不知,这些现象的背后是道德意识的扭曲。

道德规范对我们个人来说,是强有力的意识、行为约束,对整个社会来说,促进了全体的凝聚力。相比法律,道德规范似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更频繁,它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和意识,对于人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中国人来说,人们都普遍认可和继承了古人留下的传统美德。但传统美德始终要靠人们自发地去继承和发扬,一旦强制性的要求人们去遵守,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意识发生了扭曲,就会出现类似于“道德绑架”这样的社会现象。

古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别人让座是出于善心,让座的行为值得表扬、称赞,但对于不让座的行为也不应该加以苛责,更不能强行要求别人给自己让座。道德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它不应该被强制执行。之所以会发生“被让座”、“不让座被打”事件,就是因为这些“施暴者”自身的道德意识扭曲了,激发了被让座者的逆反心理。道德不能被强制执行,更不能变成变相索取。别人不给自己让座,你可以谴责,但不能就因此认为别人是有愧于你,更不能成为你动手打人的理由。否则,即使是人人让座,也只是舆论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这就与真正的社会公德相去甚远。

其次,“被让座”现象体现了社会人情的冷漠。现代人常说,乡村是保留有淳朴民风和浓厚人情味的地方,而都市更多是的竞争和发展,人情寡淡。的确,只要去过农村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人们互帮互助,過着相对贫苦却很宁静的生活,邻里都很熟悉,一家有事全村帮忙。但在城市里,可能住对门或者上下楼的都不熟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变得越来越大,林立的高楼大厦让人显得更加渺小。在城市里,人口高度聚集,人类在这里创造着众多的现代化奇迹。高度的现代文明带给了人们富足的生活甚至是奢侈的享受,然而也带来了残酷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城市的快节奏要求人们更快的工作和生活,以至于街上行人步履匆匆,加上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人自顾不暇,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照别人。街上是一张张面无表情的冷漠脸,于是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冷漠的人情氛围容易让人产生极端的心理情绪,要么就是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要么就是在受到刺激后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做出过激反应。“被让座”现象屡屡发生,其实也侧面反映出现代社会的人情冷漠。

人只有在真正自发的、出自内心的去帮助别人、给别人让座的时候,道德规范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反之,一旦出现强制执行,一方面对于提出要求的一方来说,其道德意识就是扭曲的,他把别人自发的让座行为理解为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对于被要求的一方,很可能会激发其逆反心理,越是不肯让座。双方的心理活动正好是相仿的,互相不理解,这就很容易引发争执,甚至出现像新闻报道中的“不让座被打”现象。

最后,本质上讲,“被让座”是一种违法行为,表现了当事人一方的法制观念的缺失。公共交通工具是一个随机的座位,没有定性,每一位乘客都有权力坐座位。其他人不能剥夺,也不可以抢夺。“被让座”就是以公德的名义维护自己的私利,是一种违法故意,需要依法严厉查处的行为。

三、走出困境:自觉与换位思考

“被让座”社会现象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当今的道德规范陷入了困境。根据这些相关报道,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相关分析,关于如何走出“被让座”的道德困境,现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则是让不让座是关乎道德的问题,应靠自觉来实现。面对这样的事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谴责年轻人,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年轻人不给老人让一下座位呢?由此得出一些类似于现在的年轻人道德素质不高的定论,普遍的认为我们年轻一代没有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都是“标新立异”。给老年人让座固然是一个体现传统美德的行为表现,应该得到提倡。当年轻人没有主动的让座,其他人善意的对其进行道德的劝导也不为过。但是如果当一个人没有主动让座,甚至在连续的督促后还是不肯让出自己的座位的时候,难道就应该对其大打出手吗?谁给了他强行索取座位的权利?没有人。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要求公民必须为其他人让座。为其他人让座是一个道德问题,不是法律义务。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大家在买票上车后都有享有一个座位的权利,没有法律规定我们必须为其他人献出自己的这种权利。

当然,我们都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相互帮助,相亲相爱,尊老爱幼,都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舍己为人,给他人传递自己的一份温暖,由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但是,我们也要分清楚情形。如果他不愿意让座,那只能说是他的道德问题。或许是因他自身条件的限制没办法让出自己的座位,我们都是要理解的,不能强行索取,更不能实施暴力。让不让座是一个道德问题,它的实现要靠自觉,靠道德修养和觉悟,强制的执行只会适得其反,使得双方受损。

另则是应学会换位思考,相互体谅对方。之所以会重复的发生类似的事件,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下喘不过气,需要更努力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替别人着想,也就很少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了。试想,假如江苏苏州的那个女孩子能够观察一下自己的周边,发现有老人在车上就主动让一下座位;假如那个杭州的小伙子能够体谅一下抱小孩的妇女的辛苦,也许就不会发生接下来的事情了;假如老人能够为那个正在复习的大四的女生想一想,也许是她要去答辩还没有准备好;假如那个抱小孩的丈夫能够为那个小伙子想想,也许是他刚刚下班太累了,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那么就不可能发生接下来让双方受损的情形。就是因为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没有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才会酿成这样的惨剧。

最后是应该依法治“让”,维护正常的法治生态。绑架公德,图一己私利,既是非情所愿,也为法所不容。这应该得到媒体辩证,得到大众的理解支持,以明晰情与法的合理边界。

当然,让座只是一个关乎社会道德的问题,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放弃让座,更不应该拒绝让座,让座是传统美德的体现。每个人要多为他人着想,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切身体会到他人的难处。唯有让道德规范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才能维持好社会的稳定,进而促进文明的进步。不管怎样,对于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是要真正的行动起来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社会不能缺少爱和正能量。

猜你喜欢

自觉换位思考尊重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