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管理信息化
2017-12-20牙生·麦吾兰
牙生·麦吾兰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些年的话,那就肯定是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由此可见信息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一些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的领域可以推行信息化,图书管理也可以推动信息化。本文就对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管理信息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求给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启发,给专家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读书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建设落后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渐渐凸显出来,严重制约了终身学习理念的贯彻落实。也给教育的发展拖了后腿。现在这个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庞大的信息资源可以轻松的借助互联网实现共享。在这种大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由于其自身的不便性,也受到了巨大的排挤。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改革迫在眉睫。
一、什么是图书管理信息化
图书管理信息化有下面这些特征:①使用数字信息技术来储存图书信息;②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图书信息的共享与传输;③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代替人进行图书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信息储存数字化、图书管理信息化、资源共享网络化。详细来说,图书管理信息化与传统图书管理的不同主要有下面几点不同。
1.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
图书管理信息化与传统图书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运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了图书管理信息化更多的内涵,图书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图书管理与信息技术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图书管理的功能更加的强大,服务质量更加的优质,服务效率更加的迅速。近年来,图书管理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其他的一些国家,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非常迅猛,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也必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也一定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增加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十分的复杂和曲折的。在开始阶段,图书管理信息化主要表现在技术层面。后来人们,光是从技术层面进行改革,并不能去除传统图书馆的种种弊端,不能很好的将信息技术的优点发扬出来,随之而来就产生了由信息资源所构成的数字图书馆。最后又发现单纯使用信息资源的信息图书馆,也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随后就产生了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两者结合起来的新型图书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使用理念也伴随着这个变化过程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体现了人们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科学探索。数字图书馆虽然有他独特的优势,但是脱离了实体的数字化图书馆也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结合起来,可以弥补两者各自的缺点,放大它们的优点,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圖书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图书管理观念
图书管理信息化完成了图书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完善了图书管理的服务设施。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对图书资源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渐渐从传统的封闭式的图书管理向现代的开放式的图书管理进行转变。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时候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福利,轻松的依靠互联网来进行图书阅读。不同区域的图书资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由此可见,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对提升我国的图书管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使得图书管理更加的高效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非常的迅速,从电商、线上交友平台等可以看出,现在人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在渐渐的线上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与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不能在当今的情境下很好的完成图书管理的任务。在图书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读者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足不出户就可以读到自己想读的书籍,查阅到自己想找的资料。除此之外,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让扩充原有的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库,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一个比以前信息容量更大的信息库,极大的增加馆藏容量。能够同时提供信息查找、馆藏书籍检索、资源分享、个性推荐等多样化的服务。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让图书馆脱离纸质文献的枷锁,实现大面积的文献共享。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方便管理者统计读者的个人喜好,阅读倾向等,以便向各种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2.增加馆藏容量,简化借阅流程
现代信息图书馆中含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快捷,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实自己的库藏容量。传统的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纸质书籍文献。但是由于纸质非常容易受到破坏,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来进行馆藏资源的保养。随着时间的推移,馆藏质量会不断下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而信息资源可以进行随时的调用查看,而且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长时间的包养。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的运营维护成本。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资源破除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将图书馆的馆藏从线下的书架转移到了近乎于无限大的互联网平台中。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来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真正使图书馆能够成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服务者。读者访问图书馆不再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十分的方便。不同的图书馆之间还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进行馆藏文献的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贡献,也让读者可以查询到更多的文献信息。
三、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图书管理信息化在国外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也有了不错的发展。目前非常多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施行信息化管理。我国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时,大部分是借助于教育网来实现的,向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方便了他们的阅读。但是就目前来说,仍然存在一些不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库的管理、信息检索的操作,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当前我国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绝大部分都是从别的岗位上退下来担任图书管理员,基本不具备业务能力或者业务能力极差,根本不能满足图书管理信息化对管理员提出的能力要求。而且我国当前图书管理人员的老龄化非常的严重,图书管理的效率非常低。
2.管理人员的图书管理意识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于图书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图书管理是一项谁都能做的工作,因而缺乏了对图书管理知识的学习,造成图书管理的理念严重的滞后,根本不能理解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导致我国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程度非常低。很多高校也忽视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与国外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比制度非常的落后,严重的制约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3.信息资源的共享难度很大
信息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信息资源的使用。可以说,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图书馆的灵魂,但是反观目前我国文献信息化的状况则十分的令人堪忧。由于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传统的纸质资料转化为电子信息资料的过程十分的漫长,还需要非常大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这一转化过程。除此之外,我国不同地域的图书馆所使用的电子管理渠道也不尽相同,这就给图书资源的共享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样以来,信息化图书管理的信息共享这一优势也无法发挥出来。
4.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
想要完成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单单依靠图书管理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读者的配合。读者需要切切实实的使用这些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模式、新的运营模式,图书管理信息化才能成功。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受到读者文化程度的影响很大,如果读者不会使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借阅,信息化建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不匹配也是影响我国图书馆信息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想要继续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法来实现:
1.開发新型的图书管理系统
当前,我国不同区域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交流非常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图书管理系统众多,每一个都有每一个的特点,不同的管理系统之间不能进行资源共享。所以,开发出科学合理,使用广泛的图书管理系统是解决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真正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仍然有非常长的路要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那么图书管理人员就应该开发出一套适合当地特色的图书管理系统,将读者——图书馆——出版商三者联系起来,出版商能够了解读者的需求,多多出版一些读者阅读需求高的书籍,读者也能及时的了解出版商的出版信息,及时的查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信息。
2.更新图书管理制度
良好的图书管理制度是做好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确定了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合理的管理制度,才可以让图书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制度的缺失会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比如传统图书馆中经常发生的图书丢失、图书损坏等现象。在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之后,虽然图书损坏的问题基本已不再发生,但是会有其他的问题产生。图书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可以参考银行或者网络支付平台的信用认证制度,对每一名读者进行信用认证。如果发生借阅不还或者书籍损坏的现象,可以进行信用扣分,信用记录等方式,在以后进行借阅的时候,图书管理人员可以拒绝向信用较差的读者提供服务,或者是对他们能够借阅的书籍进行限制。制定这些严格的管理规范,目的不是为了对读者进行惩罚,而是要养成读者的良好借阅习惯。长期下去,就可以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图书借阅风气,减少不良借阅习惯的发生。
3.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也意味着图书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信息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意味着要增加对互联网信息设备的使用。管理人员要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搭建网上的服务平台,随时随地的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和查询需求。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读者的需求,读者也可以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到图书馆推出的种种活动,享受图书管理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4.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
想要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首先就要让管理人员“信息化”。要彻底的转变图书管理人员心中的传统图书管理理念。要让他们知道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信息化。同时,对于一些本身管理素质较差,缺乏图书管理知识技能的管理者,要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还要组织统一的集合培训,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技巧。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让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完成工作。除了管理知识培训之外,管理部门还要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便在读者来访时向读者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建议,帮助他们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书籍。
五、结语
图书管理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们的需要。当前我国的图书馆建设严重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信息化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图书馆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应该依据自己的特色进行开展,绝对不能忽略了自身的特性盲目开展。开展信息化建设也不是面子工作,而是要切切实实的为读者的借阅服务提供便利,只要始终为读者着想,我国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管怡瑾.论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媒资管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7):81-83.
[2]毛元青,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第十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5(11):90-92.
[3]李卓.把握“互联网+”时代脉搏共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新篇章——“管理会计之中国实践?走进信息化行业”研讨会召开[J].财务与会计,2015(15):76-77.
[4]杨思瞳,罗丽娜.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体育场馆资源的信息化分类与编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569-571.
[5]经渊,陈雅.“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采访——一场自救的变革[J].现代情报,2016,36(10):113-117.
[6]李军.用媒体信息平台思路建设现代图书馆[J].新闻战线,2015(5):189-190.
[7]王珂,王刚.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