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7-12-20吴燕琼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吴燕琼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正是基于这一视角,探讨了教师在教学准备、实施过程与教学反思等环节中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46-01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语文教师应将人文关怀渗透于课程教学中,通过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确保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而非扮演独裁者的角色,教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促进者。教师应善于反思善于总结,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教案。譬如在《小马过河》备课中,教师可以制作手工课件,为学生呈现小松鼠、牛伯伯、小马的卡片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为学生,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围绕学生设置教案。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应充分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与语文知识水平,确保备课具备科学性与全面性。其次,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班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在备课期间不应受到教材的限制,新课改强调省心教学观,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备课期间应挖掘趣味性元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文本分析中应分析知识点间的联系性。譬如在《春望》一课中,教师不应将备课局限于教材上,可以查阅多本相关书籍,充分了解杜甫生平事迹,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本诗的时代背景。教师还可以补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讲解,通过鲜明对比来使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学实施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本质是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体现在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也反映于教师真诚对待每位学生上。譬如在《称赞》一课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不同主人公的情感。课堂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场所,有效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借助课件、图片、音乐等工具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其次,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应注重思维开拓性,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看法。最后,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可以兼顾比较性,引导学生对比新旧知识,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新知识。譬如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花盆、国王等手工课件来设置课文中的问题,直观的道具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月亮的心愿》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的心愿是什么”、“看到题目大家想到了什么呢”等,开放式的问题能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带着求知欲去阅读课文。在《酸的和甜的》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倒叙手法来提问“为何狐狸认为葡萄是酸的”,通过增强学生好奇心来讲解新课。教学设计属于有效课堂构建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师通过创新教学设计能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元素。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譬如在《秋天的雨》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创新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一首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概况出来、或者画一幅画等,该教学模式较为新颖多元,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能激发小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当其在课堂中出现某些与学习无关的行为时,教师不能加以指责批评,而是应耐心引导,使学生意识到这些行为的错误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能大胆质疑权威,充分发挥小组探究模式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水平

语文教师应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鼓励作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较为单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指标。在素质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题型难度等指标,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评价模式不能限制于考试成绩上,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中。由于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语文教师应尊重多元个体的存在,在评价上坚持多元化原则,确保评价的多元性。教师还应引导小学生建立多维度思考模式,不断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为了提供给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应用特定的标准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学生能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后,也才能培养小学生热爱思考的学习习惯。有效的教学评价应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等模式。譬如在《晏子使楚》一课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晏子反驳楚王”的内容,当学生读完后,教师应给予反馈,教师可以让学生当评委,自己来朗读对应的内容,由学生为教师的朗读情况打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好坏与能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素养,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刁燕媚.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7(3):75-75.

[2]韩晓丽.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3):112-11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