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草一天堂
2017-12-20许秀莲
摘 要:教育的前提是爱,爱的前提是尊重。在这个大前提下,“什么是教育?”“教育怎样的人?”“怎样教育人?”俨然已成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用生长定义教育,这一命题的提出,为我们做了合理的解答。
关键词:教育;生长;反思;价值
6.28日,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全体教师认真聆听了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孟晓东先生的讲座——用生长定义教育。孟局长从“教育即生长”、“课堂反思”、“生长课堂的价值”、“追求生长的课堂”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什么是教育?”“教育怎样的人?”“怎样教育人?”这几个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教育?”康德说,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卢梭说,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杜威说,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 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孟局长说,“教育是一种生长”,不仅从教育学角度定义了教育的本质,探究了教育对生长的影响,而且从人类学角度关注了人生长的意义。大家的言论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发展,理解孩子和赏识孩子。“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堂理想的课,应该关联着教育理念与教学智慧,关联着课程思想与学科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永恒的天职,“教育怎样的人?”成为教育学的基本問题。当前教育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对象的漠视,对活生生的人的漠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思想,无个人创造力、情感力和想象力。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孟局长说,教育是一种生长——对生命意义的关切。而“生长”具有个体性、生成性、自主性。学生具有未成熟、未确定、未完成的特征,因此这就意味着学生具有可能性、创造性、独特性。于是老师就要对课堂进行反思,对教育的价值进行客观的总结。孟局长认为学校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也承担为社会选拔人才的功能,但发展不应该是选拔的副产品。学校教育就是应该以培养人,以人的发展为前提。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棵树动摇一棵树,一朵云动摇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知识和人格的相互影响。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创新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而不是硬生生地灌输给学生。
讲座中孟局长举了一个例子——《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了我,文中的小女孩不愿当英雄,只想当一位在路边替别人鼓掌的人。试问,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普通没有什么不好,健康快乐,人格健全刚刚好。最近暑假在家陪女儿,她告诉我每次她表现很好时,老师都夸她是班级里最优秀的,第一名。当我再次跟她说要更加努力,继续第一时,她告诉我“妈妈,我不想得第一,我只要得第二就好了”。一开始我是惊愕的,思考之后,没有责怪她的“不思进取”,我说孩子只要你开心就好,第二也很好。她听我说完,开心地玩耍起来。是啊,做一个在路边为别人鼓掌的人又何妨,不做第一名又何妨!教育是“立人”的事业,精神的底子是最重要的。
“怎样教育人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主体性”的培养看作人文教育的核心,看作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途径。孟局长说,教师是因为他们懂“教育”,而不是因为他们只有专业知识才被聘用的。我们要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端,引进生长课堂的优秀做法。教学要回归学生的原点,不是学生生活和经验的简单化,甚至庸俗化。教学回归原点主要是纠正严重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偏差,校正不尊重学生原有基础和原创思维的误区,应在回归真实、尊重起点的过程中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教学的支点,立足于学生。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的精神哲学中充满着好奇、探索、幻想、游戏的成分,我们的教学就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的课堂,是应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是自由开放的课堂。一句话,就是飘扬着“人”的旗帜的课堂。我想这样来教,我们真心实意地把学生看作了“学生”,而不是“容器”;看作了“未来”,而不是“奴役”;看作了“公民”,而不是“顺民”。我们的学生不仅终身享用教师教给他的一切,也会终身感激教给他这一切的教师。
教育的前提是爱,爱的前提是尊重。顾美云老师如是说:“我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灵动活泼的天性,尊重他们乐于质疑的、挑战现成答案的勇气,特别尊重他们每一个人独立的人格。因此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
用顾老师的话勉励我自己,也用孟局长的生长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要背上应试教育的枷锁,负重不前。教师会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教师可以撑起一片蓝天,因为我们也希望拥有“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考文献:
[1]陈旭东.新课程,新理念[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漓江出版社,2014.
[3]孟晓东.用生长定义教育[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6,6.
作者简介:
许秀莲(1984—),女,汉族,湖北省荆门市人,教师,文学硕士,单位: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