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

2017-12-20梁晓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有效途径传统文化

【摘要】现如今,高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基础素质的提高。而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并尽力为弘扬中华文化做贡献。因此,作为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大力渗透传统文化的知识,这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来说意义重大,对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必要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34-01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学承载了发扬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其融合了几乎所有中华文明中优秀的品格,汇聚了大量中华文化。在高中语文的教学里,处处可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这些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意义重大,能使其提高审美,开阔眼界。但我们也应当指出的是,在这些年间,中华文化正在被淡化,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使得中华文化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也正是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就更要注重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并探究其内涵,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情怀,让学生们懂得中华文化的高深之处,并对中华文化充满兴趣。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应试压力往往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经常会注重如何让学生的试卷分数更高,而不注重于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堂显得十分急功近利,大量的教学参考书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对于语文的学习学生经常是以死记硬背作为主要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很少自己去思考,也很少对语文作品进行品读与欣赏。这种学习方法毫无疑问是不好的,失去了对语文作品的赏读,学生自然也没有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可言,只是被动地学习,为了分数学习而已。而如今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堂上必须对民族精神进行传播与弘扬,要将学生塑造成热爱祖国的人。学生必须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人类进步事业。这其实对高中语文教学做了明确的规定,即一定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具有着很丰富的内涵的,并有着深厚的底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加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得以对中华民族的智慧有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熟悉作者的情况

在《孟子》中有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句话的意思主要就是告诉我们,在学习语文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命历程,我们才能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作者每创作一篇文学作品,都肯定是与其个人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的。每一个作者都会有其不同于其他作者的独特思想,而这些思想就往往直接体现在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比如,在进行李清照其人其事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李清照的生活情况与感情经历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样也许学生就会懂得为什么李清照一生中创作了很多风格迥乎不同的作品。这主要是因为她一生中命途多舛,在人生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心境,体现在诗歌中也就有着不同的意境。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以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问题。事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作品时,是大有裨益的。

(二)感受传统汉语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汉语的教学。汉语作为我们平时使用的基本语言,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其实际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进行古典文化的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按照汉语本来的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文字抓住作品的本质。比如,在进行苏洵《六国论》的学习的时候,其文章前后呼应,一再强调“弊在赂秦”这一观点,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传统的文化思维。而在教学中,这也是必须对学生们强调的。还有,在很多文化作品中,都渗透着平衡与对称的思想,这就是与中国人民骨子里的思维方式有密切联系的。比如苏轼的《前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等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对偶往往做得天衣无缝。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去体悟中国文化传统思维的特点。

(三)开展经典作品的教学拓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出于教学课时与教学进度等原因,有很多作品没有观赏到其全貌。在高中教师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不能让其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教师要注意以点带面,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试着了解其全部内容。比如,在进行《离骚》的学习的时候,课本中给出的仅仅只是節选,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离骚》的全文,对屈子的思想进一步地了解与理解,这样拓展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意义是很大的。

(四)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在高中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对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子最大程度地进行挖掘。在讲课的时候要注重深入挖掘其内在文化,将讲课的重心转移到文化的教育与观念上来。从多个方面去探究文化的内在,为学生展示每一篇文章实际的文化特质。比如在进行韩愈《师说》的教学的时候,从文章开头的疑问入手,由浅入深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让学生真正明白韩愈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又比如在进行司马迁《鸿门宴》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其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入手,让学生体会其文章的内在意义,让学生明白项王的英武霸气与刘邦的机智狡猾。并更深层次地对二人的性格进行探讨,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应当重视起来,因为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民族荣誉感,也能让学生更加爱国。并能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切实为国出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让其在以后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慈榕.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7,(53):55-56.

[2]唐光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魅力中国,2016,(45):118,120.

作者简介:梁晓霞(1981.12-),女,汉族,乌兰察布市人,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有效途径传统文化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