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7-12-20王小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阅读教学

王小兰

【摘要】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结合不仅是当前小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师需要将自身的专业与人文素养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21-02

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小学生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因此,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充分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果,还能够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阅读教学之所以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因为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开拓文学视野,增加学生在语言与文学方面的知识,更主要的是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体验,让学生得到独立思考和感悟的能力,并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性。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需要运用自身专业的知识结构与人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应该将心理健康作为单独的学科,交给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再加上很多小学目前还没有开设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语文教师的积极投入,并采取思想上的重视,在教学中付出行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明确的体现,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阅读教学中处于引导与主导的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未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情感等在课堂上无法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厌学的情绪,他们缺乏阅读的动机与兴趣,注意力不太集中。

二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没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由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智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引导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则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这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任务,可以从阅读教材中挖掘出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让学生领悟和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其次是很多语文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方法缺乏研究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阅读教育进行结合,需要语文教师运用有效的手段,而当前语文教师缺乏将二者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而是简单生硬的将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未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是语文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相关的评价策略。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较为单一,因此教师作为阅读评价的主体,却忽略了学生的评价地位。并且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没能够结合在阅读教学评价之中,仅仅是进行简单的阅读教学评价。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联系的整体评价意识,将阅读评价与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未能够联系在一起。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措施

第一,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很多小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与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他们时刻感到紧张与焦虑。这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学生,比如,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缓解学生的情绪;或者建立合理的阅读计划与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释放情绪;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阅读以及学习中的压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真善美等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总之,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阅读的负担,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二,语文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知识与素养。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与榜样作用。这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专业的知识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来渗透、引导学生的心理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与该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懂得教育的方法与规律,并且能够将阅读教学的规律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相结合,并将二者融入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语言形态上严格要求自己,还需要用潜移默化的人文魅力,一言一行、由内而外的素养来渗透学生。

第三,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主要包含了记叙文和诗歌两种题材,这两类题材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需要语文教师积极挖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诗歌阅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诗歌中人物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高尚心理品质的形成;再比如,通过挖掘小说以及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積极行为与乐观态度,可以将其作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方式,既要从阅读方面进行评价,又要从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注重自身对学生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与主体应该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黄召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2]陈能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学周刊,2013(27).

[3]孙录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12(0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