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师德 修道谓教
2017-12-20张进荣
张进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就是让每个人都得到最大的个人幸福,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创造性劳动的幸福,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武汉实验小学的高级教师徐莉则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对小学而言,此时最重要的是陪伴,陪着他们一起成长,使他们明白这个世界的美好,建立最初对人的信任和依赖;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好奇和依赖。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特点、潜能,让他们自由有热情和愿意成为更好的人。
“教育”一词,最早,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儒家在《中庸》中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意为:上天赋予人的是本性,尊重人的本性就是道,依旧本性提升人的生命的品质就是教育教化,每个人都有受教化过程。
崇尚师德,修道谓教,这对当今“课堂不教家里教,在校不教社会教;只顾金钱丢失人格,只顾当前缺失师德”的个别教育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崇尚八个精神,修道师者灵魂,对当今现代经济时代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崇尚“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意为,天道运行刚健,君子应学习天道而自强不息。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执着,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态度都是自强不息的充分表达。自强不息,应是每位教师积极向上、发奋进取的不懈动力。
二、崇尚“厚德载物”的精神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乾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意为,大地薄厚宽广,君子应如是容载万物。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就是厚德载物,没有仁爱、包容,何来教育。这是老师的师德要求。
三、崇尚“天下为公”的精神
“天下为公”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典型的尚公道德取向,也是典型的民族精神。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是“天下为公”的各种表达,这与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形成高度契合,也正是教育人应然的使命担当。
四、崇尚“尚中贵和”的精神
“尚中贵和”,即崇尚中庸,以和为贵。“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老好人,而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是大智慧、大局、理性和未来。冯友兰先生称中庸为“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指坚持正确的原则做事,并持之以恒的坚持而不改变。作为教育者,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有耐心,有恒心,不受任何诱惑影响,践行“先生”之道。
五、崇尚“博爱泛众”的精神
“博爱泛众”语出孔子“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孟子则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爱泛众”已然成为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伦理基础,也正是教育者大爱无疆、仁爱为本的高度自觉。
六、崇尚“勤劳俭朴”的精神
语出《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无论国事家事,都应勤劳俭朴,珍爱家园,不要浪费资源,不要破坏环境,珍惜各种自然资源,实现绿色环保发展,尚简戒奢,艰苦朴素,这已是当代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教育者应行率先之风,力行之。
七、崇尚“礼仪伦理”的精神
“家庭中心”是伦理基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范畴。五伦起源与家庭伦理。君臣是父子类比,朋友是兄弟推衍。子夏曾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五伦中,孝处于核心基础地位,百善孝为先,孝维护了家庭和社会稳定。孔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家国一体”是伦理价值取向。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儒家主张社会道德与家庭道德相结合,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忠臣。“天人合一”是伦理境界,人伦属于社会现象,但并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大意是,钓鱼捕鱼只用钓竿而不用渔网,用箭射但不射归巢的鸟。还有民间的“不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不吃四月鱼,万千鱼仔在腹中”,说的是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也是当今世界人类最稀缺的人性资源,应成為教育人本然的大爱情怀。
八、崇尚“无私奉献”的精神
承担“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教育者,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持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饱含仁爱,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默默无闻,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用儒家精神内核来滋佑我们教育者的灵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本,“本”就是我们的灵魂自觉,“本”就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遵守的师德。教师的本份是好育人,育好人,有一个好老师,就能影响一批好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有一批教育家,就能昌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这是好老师桃李满天下的由衷喜悦,也是我们对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