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点讲解可重播,重点知识随身带

2017-12-20徐逸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课后复习微课程课前预习

徐逸嘉

【摘要】本文提出在讲练模式固存的职校计算机课堂中,为职校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把每节计算机课程中重难点内容的操作过程配合教师讲解录制成几分钟的“微视频”提前发给每位同学,以此调动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平衡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本文首先在厘定题目中主题词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在职校计算机课程中使用“微课程”的必要性;然后详述了“微课程”在笔者职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和实施步骤;最后概述了实践效果。

【关键词】微课程;课前预习;课堂接受能力;课后复习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98-02

计算机微课程是指把每节计算机课程中重难点内容的操作过程配合教师讲解录制成几分钟的“微视频”提前发给每位同学,以便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课前预习,也能让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课堂中遇到在教师讲解后仍需帮助的问题可以自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并方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一、在职校计算机课程中运用“微课程”的必要性

(一)职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操作性强

职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普通中学中文化课的教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计算机专业课,比如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组装维护等等,这些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多以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和自主设计操作为主,而这些操作步骤随着课程的深入会逐步复杂化,难度、用时都会上升,而有些操作步骤又需要在上一次课或者前几次课的操作步骤上进行改动或叠加操作。

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因素促使职校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着手推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以代替传统的讲练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二)职校学生需要养成切实有效的学习习惯

职校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习惯普遍有需要改善之处,特别是到了职校开始接触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比如计算机课程。这类操作性强的课程每次课都有大量的操作步骤和重难点内容需要记忆掌握,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变得非常重要。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让他们多次经历了考试失败,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可能会有所下降。那么通过潜移默化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能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东西。笔者认为职校专业课的学习性质和学习方式和普通高中的文化课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当务之急是通过合适的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养成合适有效的学习习惯,而学习效果必然会伴随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有所提高。

(三)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

笔者在职校教授计算机专业课程以来,在课堂教授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计算机专业课的知识多以操作演示和学生模仿操作、自主设计操作为主体。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时教师一般会控制学生机的屏幕,利用屏幕广播在教师机上进行一次操作演示,在此期间所有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计算机,待演示完后接触控制,请学生在学生机上进行模仿操作,但是教师往往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一部分学生在看过一次操作后就能掌握,急于自己进行操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再次观看操作才能掌握,甚至有小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需要反复观看操作才能跟上课堂节奏。教师若是替每一位同學逐个演示会浪费课堂时间,若再次使用全屏广播重复演示,那么对于掌握速度快的学生来说显得课堂拖沓,效率不高。笔者也尝试使用半屏广播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半屏广播是指将教师的计算机屏幕以窗口的形式在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播放,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的实况会在窗口中呈现,有需要的学生可以通过窗口观看,不需要观看的学生可以将窗口最小化后自主操作。该方法理论上非常可行,但是在笔者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些问题。该年龄段的职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当教师把全部选择权交予学生后,原本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因为少许的优越感反而会精神不够集中,错过一些教师强调其关注的知识点,而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反而会不注意观看窗口而使事倍功半。

故笔者认为半屏广播的形式不可采用,而“微课程”的投入使用恰恰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遇到困难时随时打开视频观看,快进到任何步骤自主学习,而不用占用其他同学的公共时间。

二、“微课程”在职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一)关于在职校计算机课堂中采用“微课程”与否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

笔者在网络信息学区13级的三个职校班级的3门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分别试验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笔者在班级一的《计算机基础》、《Office办公软件》以及《动画制作》三门课中采用普通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先讲解操作步骤,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再讲解加深后的知识点,学生继续进行操作练习;笔者在班级二的《计算机基础》和《Office办公软件》中采用普通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在《动画制作》这门课中采用“微课程教学法”;笔者在班级三的《计算机基础》、《Office办公软件》以及《动画制作》三门课中采用“微课程教学法”,将整堂课中的重点操作步骤录制成几段微视频,于课前上传到FTP供学生下载。

通过对于这三个班的学生对这三门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度、作业的反馈情况和上课时、课后学生对于课堂的反映对比,笔者发现这些学习能力不同的职校学生在课堂上的集中度、积极性都需要老师不停的激发和引导。那么,在课堂中使用“微课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不容易走神发散,且更容易帮助学生过度到更难的知识点,踏入更高的知识殿堂。

(二)“微课程教学法”在职校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笔者将例举在职校计算机《动画制作》课程的“遮罩动画”一课中对于“微课程教学法“的运用:

1.知识回顾

2.新课教授。通过场景引入案例二。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结合案例二的效果动画和课件中对案例二遮罩动画的构成提纲。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该遮罩动画的形成过程,从而分析出该遮罩动画各个层面的构成,提出本节课重点—多层遮罩。教师通过课件中的填空题整理清楚该遮罩动画的构成,请学生把内容记到课堂笔记上,并在教师机上演示该遮罩动画的制作过程。教师向学生介绍已经下发的与素材相对应的微课程视频,请学生边观看微课程边仿作该遮罩动画。

3.拓展提高。教师展示案例三效果文件,拿出准备好的教具,结合案例三的效果动画和课件中对案例三遮罩动画的构成提纲。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该遮罩动画的形成过程,从而分析出该遮罩动画各个层面的构成。教师通过课件中的填空题整理清楚该遮罩动画的构成,请学生把内容记到课堂笔记上,并在教师机上演示该遮罩动画的制作过程。教师请学生边观看微课程视频边仿作该遮罩动画,允许学生自己设计该字幕的追光效果。教师播放几组学生的设计作品并简单评价。

4.课堂小结

5.课后作业

(三)“微课程教学法”在职校计算机课堂中的(下转268页)(上接198页)实践效果

在三门职校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使用了“微课程教学法”的班级效率普遍较高,学生课堂效率渐渐提高,作业完成度也有所进步。

课堂效率对比图

课后作业完成率对比图

三、“微课程教学法”在职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结论和反思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事物,其概念界定还不完善,且其在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可以达到哪些实效,也还处于探索与实践之中,这给微课程研究者和计算机专业课教師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舞台。在这种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微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微”,但是在看到其“微”的同时,更要看到其作用的大。要想让微课程达到此种效果,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例如,可以在课前的知识回顾阶段,运用微课程来回顾上次课、或前几次课所学知识的重点知识,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为课堂的延续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中时,可以利用微课程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提炼,梳理出课堂学习知识的核心步骤。而当某次课堂教学处于尾声时,也可以在微课程中加入核心知识总结,以及针对核心知识展开的归纳练习,实现巩固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0期.

[2]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

[3]马朝宏.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J].中国教师报,2012.

[4]李毅云:微课程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J].中国教师报,2012.

猜你喜欢

课后复习微课程课前预习
关于小学数学课后复习工作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七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研究
做好课前预习
“关注48个生活细节”活动之课后复习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