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及关键点的设计
2017-12-20张勇志张宇萌
张勇志?张宇萌
摘要:内部控制指企业为保证信息、资产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企业内部制定规范性措施的总称。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仍存在各種问题,阻碍医院发展。因此,需构建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结构,并重视关键点的研究,以提高内部控制效果。下面,本文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意义出发,总结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关键点及设计措施。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关键点
在国家非营利性的组织中,公立医院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和其他企业相比,公立医院有政府扶持,经营风险低,正是因为该优势的存在,为日后财务问题的滋生创造条件。基于此,构建内部控制框架,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成为规避公立医院经营、管理问题的主要手段[1]。并且,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还需明确控制目标、工作流程,强化风险防范,为内控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意义
(一)内部控制现状
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仍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降低工作质量。比如: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盲区,发生原因为医院目的不是盈利。因其是政府出资建立的,故工作人员不够重视收入、预算的支配,无法根据医院特征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公立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人员未认真分析市场情况,导致无法及时开展控制工作。虽能某种程度上打破相对传统的管理、经营方式,但在多元化的市场背景下,仍存在系列问题,降低工作质量。例如,未做好医院人才的管理工作,造成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不存在相对完善的控制结构,降低资源利用率,阻碍公立医院发展。
(二)内部控制意义
虽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的组织,经营管理中几乎不会出现破产风险,但实际管理中仍存在无法忽视的问题。比如:国家审计部门2003年对浙江医院的调查中,曾查处5.2亿元的违法案件金额。由此可见,强化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关键点
公立医院在构建内部控制框架前,需全面了解框架内容,并分析控制目标,以设计出相对完善的控制框架。
(一)分析内部控制目的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目的,多以服务人民为主,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树立正确、合理的服务理念,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可行性、真实性,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2]。
(二)明确内部控制目标
一般来讲,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多分为这样几个:第一,医院的服务质量。内部控制人员需全面把控服务质量,科学、合理的设置医院硬件、软件,提高服务意识。同时,根据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及就医需求,为其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第二,遵循法律法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中,相关控制人员需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保证依法从医,制定相对完善、合理的控制制度,并使用该制度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3];③完善资产管理。为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内部控制人员需严格管理医院资产,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创新管控手段和方式,以在规避资产流失问题的同时,保证资产的稳定性;④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公立医院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应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早期控制工作开展时,需安排专业人员认真核对会计账目,保证会计工作的合理性。中期控制中,做好财务管控工作,增强财务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明确内部控制重心,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提升服务质量。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设计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只有适当优化该环境,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期间,需明确法人地位,提高法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度,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真实性;其次,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要想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公立医院领导需强化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根据实际情况拓展信息渠道,及时整理、分享会计数据、信息,并按照相关需求开展会计工作,选用最为高效、合理的手段完成控制工作[4]。同时,加大内部控制人员的交流力度,善用网络系统收集意见,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设计规范化的文化系统。重视文化系统的建设,因文化系统建设是证实医院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只有经营、管理中建立良好的文化系统,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更多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最后,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想要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内部控制人员需构建高素质的工作团队,一方面,制定完善、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分配岗位职责,借助各种竞争方式开展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另一方面,明确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
(二)建设内部控制系统
公立医院应建设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相应工作满足内控需求,提高工作质量。首先,内部控制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评价活动,及时评估监控重点。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审查中,及时发现潜在性的控制问题,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寻发生原因,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真实性;其次,强化内部控制部门反馈,在分析、反馈工作中,提高内控工作的可靠性。另外,将评估数据反馈至医院的管理层中,由管理层落实改进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形式,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构建先进性的内控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合理设置内部控制活动
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需格外重视内部控制活动的设置,这是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核心,对识别控制工作风险、提高工作质量意义重大。和其他企业一样,公立医院也面临诸多风险[5]。在明确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性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控制目标的识别,判断经营活动中的潜在性风险,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首先,严格把控医院费用,及时处理医院入账,禁止出现漏报、虚报现象;其次,及时听取领导意见,尽早发现内部控制工作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促进公立医院发展。endprint
此外,还需从这样几点管控内部控制工作:①收费控制。多指对医院门诊、住院費用的管控,签字确认日常收费票据,遵循每日结算、及时入账的原则。部分医院普遍存在漏报、虚报现象,导致现金滞留私人手中,影响收费的控制结果。针对这种情况,需强化公立医院的收费控制,并按时核对、抽检。针对所出现的退费现象,详细填写退费通知,阐述退费原因,上交各部门签字、确认;②采购控制。部分医院未按规定采购资产,导致徇私舞弊现象频繁发生,降低资产利用率。基于此,需建立专门的采购部门开展采购工作,凡是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都上报至政府。同时,政府允许医院可自行采购的项目,应参照相关标准、规范自行采购;③预算控制。公立医院所编制的预算报告需满足实际,禁止虚报。预算部门分析、比对预算完成度,形成适合各部门的考核体系。实施专款专用制度,预防超预算现象的发生[6]。但从实际看,部分医院过多重视收入,忽视支出,未详细规定支出明细,缺乏强有力的成本管控意识,影响预算控制质量。因此,公立医院应安排专业的财务人员调查预算的使用情况,若发现需调整预算的现象,应立即上报领导处理。
(四)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公立医院的自监管、控制多以内部控制、监督为主,由评价、反馈体系构成,反映内部控制框架的应用效果。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全面监测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一旦出现偏离内部控制目标的行为,立即制定有效措施更正。针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漏洞、问题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内部控制框架结构的科学性、完整性。首先,强化内部控制工作评估。通过公立医院所开展的自我评估工作,能在全面了解内部控制框架实施结果的基础上,找寻该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7-8]。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多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中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展工作。通过对内部控制框架实施结果的判断,完善内控制度,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结果,提升工作质量;其次,做好内部控制信息的反馈管理。评价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结果后,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单位领导,这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信息的反馈,不但能改进内部控制工作,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医疗水平的提高,公立医院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公立医院的发展情况。本文通过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发现,未分析市场情况、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盲区等是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的常见问题,间接降低医院的服务水平,阻碍发展。因此,需重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结构的研究,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关键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部门关系,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在满足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需求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蒋建平.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及关键点的设计[J].中国总会计师,2014,22(11):116-117.
[2]韩迎春,韩中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7,15(3):62-63.
[3]王立波.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经贸,2016,31(20):259.
[4]艾文庆,姜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及关键点的设计[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7(10):210.
[5]徐超,洪学智,邓盼,等.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2):1-4.
[6]吴波.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6,19(24):61.
[7]周晗,高山.基于内部控制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2016,20(4):27-29.
[8]谢海玉.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及关键点的设计[J].当代会计,2015,10(7):52-53.
(作者单位:张勇志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张宇萌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