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分析

2017-12-20崔伟卫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游戏化教学初中化学

崔伟卫

【摘要】《红楼梦》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红楼梦》的核心,是以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为中心来续写的。主要表现林黛玉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不满。以至于她本人的整个人生都悲惨至极。本文从家庭、爱情和性格等方面进行阐述林黛玉的悲剧形象的来因。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初中化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08-01

性格的体现可以反映在很多方面,其中悲剧的性格最容易为人所知,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色彩的人物,特别是她葬花的这一举动。用原文来讲,林黛玉就是一个“日日落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典型形象,为世人所知。为何会有如此的人物形象呢,这就要从她的身世以及个人性格,还有价值观方面进行了解。

一、身世背景

1.家庭的不幸

黛玉为什么要去贾府,是因为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她无依无靠,才进了这荣国府。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在贾府就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主子,所以待在贾府里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会被别人笑话。此刻黛玉多希望拥有母亲的呵护,父亲的疼爱,兄弟姐妹的嬉戏玩闹,可现实中,她却是父亲没了,母亲也香消玉殒了,走投无路,是无依无靠投奔贾府来的,完全是靠贾府而成为“主人”的。这样完全形成了那个小心眼,和自尊心超强的黛玉。

王熙凤第一次见黛玉就说,被老祖宗天天挂嘴边捧在手心的人儿,本来就是无心的讨好贾母,实际上把黛玉与贾府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让黛玉心里极不舒服,但又无话可说,让黛玉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按照血缘关系来说,贾宝玉才是嫡系长孙,不说他就说那些嫡亲孙女,林黛玉也是比不了的,林黛玉在贾府现实的地位就是这个样子。

2.性格悲剧的形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流下了惋惜之泪。看似富丽堂皇的大观园,其实有多少肮脏之事,以至于让黛玉形成了一种为了自保小肚鸡肠,娇柔做作的性格,必须完全把自己的真性情隐藏起来。虽然这样从别的方便也能看出黛玉的温柔与多才,但黛玉葬花的行为,就已经暗示了其悲惨的结局。自小父母双亡的她性格非常的小性儿,其实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寄人篱下,有些事情不得不去懂。她的小性儿并不是她的本性,只是现实强加给她的各種伤害的一种打击所表现出来的“小性儿”。所以它根本不是什么性格缺陷,而是一种斗争表现,自尊心的作祟,是维护她的尊严的最贴切的体现。

在分析黛玉性格的形成原因中,黛玉属于那种完美主义,她在封建道德上的突破纵然可贵,却也无能为力,实则黛玉是那种完美的幻想主义者,也反应了林黛玉悲惨的结局。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繁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请。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黛玉如此的把自己表现出来,除了这一生的悲惨和命运的不公,她还向往自由的爱情,既然得不到,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为此给《红楼梦》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悲惨的氛围效果,更加有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美。

3.爱情悲剧

林黛玉的性格,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催,最后落的个香消玉殒,主要基于当代的社会,是一个封建的社会。人们大多数没有思想上的开放,更没有情感上的开放,林黛玉追求性格的开放,从作者对宝黛的生死爱情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其在思想上和文学性上都是一个质的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感情特点上,一生追求自由恋爱,当然他们的感情也是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的;另外就是有一个相当一波三折的恋爱过程,从初识,到了解,再到两个人无话不谈,两个人的爱情一点一点得到升级,两人的爱情是三观相同:思想、人生理想、爱好兴趣的结合,这些是他们生死爱情的灵魂住所。

作者一开始,就铺垫很多宝黛的感情终究不会长久,先有这些感情基础,再后来,贾宝玉娶了别人,林黛玉就吞药死去,这是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既奠定了宝黛之间爱情的前因后果又确立了宝黛之间以露水润生、以泪相报的情结,就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她们二人的爱情根本得不到长久。

二、总结

无论是黛玉的身世和性格,还是宝玉娶了别人,这些都是人生中的无奈,黛玉这悲催的一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能在那个封建社会里,随着自己的心活上一把,也是一种思想的飞升。其实黛玉是敢于面对这些封建腐朽的,一个小小的人敢于面对这社会的黑暗,已经是很不错的。很为他们悲惨的命运感到惋惜,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让人憎恨的是那种封建迷信的社会,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也是阴阳相隔。

参考文献

[1]王蒙.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建构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2016,06:318-337.

[2]吴玉霞,姚晓菲.《红楼梦》人物形象描写成就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33-53.

[3]胡秀芬.林黛玉悲剧性格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00-106.

[4]邹冰洁,刘须明.才女佳人红颜薄命——弥利安与林黛玉人物形象之比较[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01:81-84.

[5]李彦霖.从林黛玉话语的刻意曲解反窥其悲剧式形象的刻意塑造[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2:40-43.

[6]杨穆龙.林黛玉形象比较研究述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02:15-19.

[7]白鹿鸣.林黛玉形象循绎[J].红楼梦学刊,2012,02:198-221.

[8]李香琳.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悲剧性[J].大众文艺,2012,07:178.

[9]肖君和.试论黛玉悲剧的成因——兼论林黛玉悲剧构成的心理内涵[J].红楼梦学刊,1986,03:69-78.

[10]黄锦秋.林黛玉病态人格及其文化意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88-96.

[11]余世锋.林黛玉形象的美学特征及功能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3:169-170.

[12]刘佳,刘继荣,玄计华,朱杰.浅析林黛玉形象的美学特征[J].文学界(理论版),2010,09:202.

[13]张伯娟.论《红楼梦》悲剧人物形象[J].青海师专学报,2008,04:43-45.

[14]赵树理.自古红颜才女多薄命的社会因缘——剖析弥利安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的相似之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182-184.

[15]吴小倩.林黛玉悲剧命运之暗示[J].名作欣赏,2015,18:125-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游戏化教学初中化学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