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17-12-20郭红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幼儿教育

郭红英

【摘要】幼儿精神环境对孩子个体发展作用十分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传统教育理论下,将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而幼儿则作为客体,这种幼儿园精神环境下的教育主客体间认知关系随着时代发展其局限性日趋明显,降低了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接受的灌输知识。通过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关键词】幼儿园精神环境;幼儿教育;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87-02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后天发育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以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解决幼儿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教师正确处理师幼关系,更好的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新颖的育儿策略,更新我们在教育领域的思维模式,从全新视角、重新思考幼儿教育问题,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一、創设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必要性

(一)传统幼儿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传统教育思想思维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幼儿的特殊性考虑其中,错误的将幼儿看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对象;教师教育理念刻板,过度管控幼儿,幼儿的创新意识及主体观念不断受到打击,不利于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建;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情感方面的发展;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扮演指挥角色,以同伴角色参与活动的方式缺失。

(二)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而不是灌输教育的主客体,对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充分预见性,教师应注重教育材料的选择及再加工过程,使学习内容得到“激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趋向和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保证每个幼儿能参与其中,促进幼儿的自我构建和自主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幼儿,鼓励他们的多元化发展,改变以往幼儿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形象,实现师幼“对话”中的共同成长。

二、和谐宽松的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特征

(一)师幼交往的平等性

师幼交往间的主体平等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参与者的平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在两个“主体”间进行,教师和幼儿是权力平等且独立的主体。教学交流过程从师幼双方都把彼此看作平等的主体来看待,这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成效性。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看到孩子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幼儿的特殊性需要成人保护的事实,且要承认幼儿作为人生来具有的生命尊严,理应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

(二)师幼交往具有双向互动性

交往过程中一方主体占主导地位,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仅仅是一方的主观幻想,其交往活动也必然走向灭亡。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是情感上的交流回应和观点上的讨论,双方的情感交流总是在在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与加深的。因此,双方的交往不是在原水平上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递进的过程。师幼间双向交流不是短暂的,而是持续性的。在互动过程中对师幼双方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会对以后的互动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个交互链状、循环往复的过程,呈动态发展。

三、通过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要先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改变,先有思想上的改变,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应用于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建设过程之中,以便更好做到相互理解。

(一)转变幼师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育质量一方面跟他的业务水平、职业经验、学识程度等相关,还跟具体的教育观念关系密切。教师普遍的认为幼教阶段就是对幼儿加以必要训练和行为上的控制,没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独特的幼儿,他们逐渐成为教师主观意向下打造的一个个“产品”。例如,一些教师为完成教学示范活动,强制性额对幼儿进行训练,行为上的约束,使孩子变成教师实现事业抱负的手段,而忽略了幼儿的创新性和自主性,教育走了形式,把教育实践变为事先谋划好的个人表演,渐渐的将幼儿“服从”训练变为根深蒂固的思想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创设精神环境整合到新的教育模式当中,从而培养良好的习惯。

(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

部分幼儿存在生活习惯不健康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锻炼,大小事务由家长、教师代劳完成。基于幼儿园精神环境创造,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根据从幼儿年龄特征点和实际能力。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中渗透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完成作业后习惯于整理好笔、尺子、橡皮等学习文具。对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子,教师应耐心展示每一个动作,手把手的地教会孩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小奖品等措施鼓励幼儿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直到掌握。通过持续强化和累积过程,并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下去。

四、结束语

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幼儿教育中幼师间不可或缺的交往过程在实际教育活动中问题日益突出。注重和谐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的幼儿教育是人与人间生存方式的重新定位与理解,注重师幼双方的平等,提倡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体现了对个体完整性的探求。教师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才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所改变,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全方位促进幼儿学习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冯璇坤.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实施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7-10-19).

[2]王玉兰,刘晓玲.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华夏教师,2017,(07):15.

[3]杜长娥,吴长虹,薛克梅,嘉源.“互联网+”三元人格教练法促进家园合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36-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幼儿教育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