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2-20王建忠郑志雄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考核方式医学教育

王建忠++郑志雄

【摘要】医学教育是我国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现代医学快速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医学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是其发展的机遇。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学教育;培养机制;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64-01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逐渐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大众化特点更为显著,而其问题和困惑也日益凸显。当前是医学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高等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长,但是我们仍要正视这一发展所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阻碍了医学教育的进步,医学教育的未来应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医学教育自实施扩招之后其规模不断扩张,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也都随之改革。在办学理念方面,医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开始趋向于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以及复合型,在办学中力图与国际看齐,重视科学研究,为提高教学水平和层次做出了很多努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高校人数的增多对其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求;其次,医学教育高校在这一阶段的类型结构也与之前不同,层次逐渐多样化,综合性大学的需求更为迫切。办学理念的变化和培养模式的变化对医学教育的改革和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也为此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以及考核制度等的尝试也都获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不过其中仍有一些问题未得以有效解决。

1.医学教育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可分为博士、硕士、本科以及专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以往特定时期医疗卫生体系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帮助解决了卫生资源不足的困境。而当时期发生变化后,该模式的质量问题就凸显出来。一方面,不同层次的教育其学生、教师以及配套设施等都有很大的差距,导致进入临床的专业医师比较缺乏,使医疗活动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医学教育更加依靠其经验,很多医生面临长时间接受基础知识系统训练而进入临床后工作能力反而不足,进而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之后的医学教育呈现接受更为长期的系统基础训练这一状态,极大的限制了医学健康发展[1]。

2.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課程教学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现阶段,我国医学教育课题教学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学方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目前课程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述,学生听课、做笔记,以知识传授为主,而没有重视对能力的培养,缺少师生互动和交流,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更不用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符合医学教育理念,也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评价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课程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学评价考核来予以衡量的,而教学评价考核则以卷面考试占较大比例,实践操作方面所占比分较少。不同课程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要求不同,故而当前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整体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重考试、轻能力培养的现状形成。

3.人文素质教育有待提高

医学并不是单一的学科,其不仅具有医学性,同时也具有人文性,在临床上需要面临不同的疾病时,要求医者必须要有理科的实证精神,而在在面对各种层次和差异的患者时,又要求医者必须要具有文科的沟通能力和艺术修养[2]。故而,人文素质也是医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从现阶段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情况来看,其状况并不理想,由于沟通能力不足和表达不当等问题导致的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可见医学教育中对于人文素质的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改善我国医学教育现状的对策分析

1.完善教育培养机制

现阶段医学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培养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均质性人才培养特点更为突出。在一些地方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已经实施了“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在医师培训周期和计划中也开始根据其教育层次不同而制定个性化方案,这对于完善医学教育培养机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2.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中开始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3]。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积极增加参与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情景式教学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加强师生互动,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是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另外,还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新时期的医学教育考核必须要能够体现其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教学理念,故而多元考核方式相结合更为合适。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可采用笔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的模式,而对于研究性专题,则可通过综述、小论文的方式来予以考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个性进行多层次、立体化的评判。

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首先,应树立新型教育理念。要将人文知识修养与知识技能学习放到同一高度上来,重视两者的结合,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道德以及健全人格的医学生。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的典范,可以邀请相关人文专业院校教授到学校来开设人文课程,帮助提高其人文学科教学水平。最后,加强人文教育实践。在医学生的临床带教时,应重点体现人文关怀,为其塑造具有人文精神的环境,使其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自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总结语

总的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改革不合理教育机制、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以及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这对于提高医学教育素质和促进医学教育改革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医学整合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5-7.

[2]郭敏,郑中华.医学课程形成性考试改革的反思[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3-5.

[3]徐薇薇,张勤,管远志,等.国内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的现状和展望[J].医学教育管理,2017,3(3):187-190.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考核方式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