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防过敏性能探讨

2017-12-20姜逊

中国纤检 2017年8期
关键词:花粉纺织品过敏

姜逊

摘要:

本文从花粉过敏、螨虫过敏、致敏染料过敏和酸碱度超标过敏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防过敏的必要性,阐述了国内外防花粉性能、防螨性能、致敏染料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提出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以提高纺织品防过敏性能、降低婴幼儿及儿童患过敏症。

关键词:过敏;纺织品;花粉;防螨;致敏染料

1 引言

我国一贯重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的质量,2015年在纺织品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发布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增加了耐湿摩擦色牢度、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燃烧性能、填充物和附件的要求等重要项目。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的重点,但是一些潜在的安全性如防过敏性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

过敏不是小病,它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过敏性疾病是全球18岁以下儿童的第三大疾病,被列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10年来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哮喘、鼻炎、湿疹的患病率每年增加5%,现在哮喘和湿疹的发病率接近20%,严重影响儿童乃至成人的健康。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在全国33个省市开展的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有40.9%的0~24月龄婴幼儿家长自述孩子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占该时期婴幼儿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的12.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免疫力低下,如果兒童发生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难以彻底治愈。过敏性疾病不仅影响患儿在儿童时期的健康成长,如果不能治愈可能会影响到成人阶段的健康,甚至危及儿童生命。

2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防过敏的必要性

过敏的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主要有花粉、螨虫、食品、药品、纺织品、玩具、宠物等。与纺织品有关的过敏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花粉过敏

花粉附着在纺织品上不易掉落,一旦被婴童吸入体内则容易引起花粉过敏症,小儿感染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症状为打喷嚏、流涕、流眼泪,鼻、眼及外耳道奇痒,严重者还会诱发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结膜炎、肺心病。

2.2 螨虫过敏

螨虫一般个体大小为50μm左右,有些小到10μm,如果纺织品的孔隙过大,螨虫可由纺织品上比螨虫个体大的孔隙爬到皮肤表面叮人吸血、侵害皮肤。即使纺织品孔隙并未大到让螨虫通过,也可能有螨虫滞留在纺织品上,繁衍生长,使人过敏,进入人体可引起尿路螨症、肺螨症、肠螨症或疥疮,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3 致敏染料过敏

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市场上初步确认的过敏性染料有27种(不包括部分对人体具有吸入过敏和接触过敏反应的活性染料),其中26种分散染料和1种酸性染料。这类染料主要用于聚酯、聚酰胺和醋酯纤维的染色。在生态纺织品的监控项目中只列入了其中的19种,且均为分散染料,而其中的17种为早期用于醋酸纤维的分散染料。

2.4 酸碱度超标

大多数纤维在退浆、煮练、漂白、染色、印花、固色、还原等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的酸碱物质,如果水洗不彻底服装上就会有残留。人体皮肤环境的酸碱度一般为5.5~7.0不等,属于弱酸性,如果服装的酸碱度超标,就会破坏人体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从而引起皮肤瘙痒,使得皮肤容易受到病菌侵害,引起皮炎等症状。

3 纺织品防过敏性能有关检测和评价标准

在GB 18401和GB 31701两个强制性标准中对纺织品的pH值有相应的要求(婴幼儿用品必须满足4.0~7.5,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至少满足4.0~8.5),而花粉、螨虫和致敏染料这三种危险因素则没有纳入其要求。

3.1 防花粉性能

德国海恩斯坦纺织研究院开发了纺织品表层花粉管控与检测方法,用花粉粘附性/防护性测试评估花粉症患者对防护纺织品的过敏性风险,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有效[2]。美国艾尔米德健康公司采用一种气流原理,让纺织品的细微气孔成为阻挡过敏原屏障,采用直接过敏原过滤测试方法和过敏原气流屏障测试方法进行表征[3]。

我国纺织品防花粉性能一般有两种测试方法:气流法和振动法。

GB/T 29864—2013《纺织品 防花粉性能试验方法 气流法》标准,适用于口罩织物及其制品。对织物施加气流吸引作用使花粉透过织物落在滤纸上,根据气流吸引前后滤纸的质量变化计算花粉透过率,以此表征织物的防花粉性能。

《花粉在织物上脱落性能的测试方法》[4]一文针对透气性较差的织物如涂层织物、起绒织物等设计了一套花粉振动装置。在试样表面均匀喷撒一定质量花粉,将织物放在固定框内并固定在振动装置上,高空落锤使织物上的花粉受振动脱落,用电脑显微镜拍摄统计振动前后织物上的花粉个数,计算花粉脱落率,以此表征织物的防花粉性能。

花粉透过率越大说明防花粉性能越差,花粉脱落率越大说明防花粉性能越佳。也有将做过防花粉功能处理的样品与未经处理的空白样进行比较的评价方法。

3.2 防螨性能

目前有关纺织品的防螨性能主要有GB/T 24253—2009《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价》和FZ/T 62012—2009 《防螨床上用品》两个标准,见表1。

国内外也有一些企业用纺织品的孔隙特征来评价纺织品是否具有防螨效果,这主要是依据螨虫的个体大小。如果孔隙小到螨虫无法爬入,则达到防螨作用。例如,将直径5cm的试样置于已知表面张力的润湿液中,连通供气阀,测量气流变化值,计算孔隙特征指标:最大孔径、最小孔径、平均孔径和孔径分布。个别企业标准规定平均孔径不大于10μm则认为具有防螨效果。

3.3 致敏染料

我国参照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 100《生态纺织品通用和特殊技术要求》制定了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虽然规定了致敏染料作为有害染料的其中一类应当禁用(≤50mg/kg),但由于是推荐性标准,企业采用的并不多,缺乏约束力,政府日常监管也鲜有涉及。

致敏染料检测可按照GB/T 20383—2006《纺织品 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方法:样品经甲醇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器法(LC/MS)对萃取液进行定性、定量测定,或者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必要时辅以薄层层析法(TLC)、红外光谱法(IR)对萃取物进行定性确认。GB/T 20383—2006中检测的致敏性分散染料为20种。

4 小结

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至今已有20年。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希望有关部门更加关注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的防过敏要求,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提高纺织品的防过敏性能,降低婴幼儿及儿童患过敏症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项铮. 我国儿童过敏患病率攀升[N]. 科技日报, 2015-10-08.

[2]侯海燕. 无与伦比的纺织品过敏原屏障测试[J]. 中国纤检,2011(10上):72.

[3]喻蕊清. 德国科学家开发出抗花粉纺织品及其检测方法[J]. 中国纤检,2016(8):121.

[4]何秀玲. 花粉在织物上脱落性能的测试方法[J]. 棉纺织技术,2013(8):35.

(作者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粉纺织品过敏
花粉的烦恼
过敏8问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你应当知道的过敏知识
你对过敏知多少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蜜蜂有礼让行为
花粉过滤器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