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C与资本牵手进行时
2017-12-20许欢
许欢
在资本无处不在的时代,ITC(检测认证)行业自然也少不了资本的推动。然而,以目前ITC 2000多亿的市场规模来看,流入的资本还只是杯水车薪。2017中国检验检测产业高峰论坛——投融资专场也对此话题进行了讨论。
在资本无处不在的时代,ITC(检测认证)行业自然也少不了资本的推动。然而,以目前ITC 2000多亿的市场规模来看,流入的资本还只是杯水车薪。2017中国检验检测产业高峰论坛——投融资专场也对此话题进行了讨论。此外,对于为何检测市场这么大,中小检测机构却做不大?为什么检测行业需要整合?ITC哪些细分产业适合整合?该如何判断?等问题,与会嘉宾也表达了看法。
检测行业缺少资本注入
根据KPMG预测,2016年全球ITC市场约为838亿美元,2022年全球ITC市场规模预测达到1132亿美元。虽然经过多年的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已经形成SGS、BV为首的竞争格局,但整个行业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90%的企业仍为中小企业。为何市场这么大,中小检测机构却做不大?为何82%的企业只有在本省区有运营能力?
在2017中国检验检测产业高峰论坛——投融资专场,参讲嘉宾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些问题。
霸菱亚洲投资副总裁尤舒婷认为,资本的推动对于检测行业比较缺乏,中国虽然资本很多,但大多流入到TMT、教育、健康等领域,检测领域却没有多少资本注入,因此ITC行业需要整合。大型检测机构,可以提供正式的服务、标准的证书,品牌知名度和诚信度都很高,而小型检测机构,除非有当地的客户资源,或某一小块做得特别好、特别精,否则很难拿到大客户资源。
钛和资本合伙人上海建通总裁郑安吉也表示赞同。大客户都希望能和有品牌、有资质、有规模的檢测机构合作,需要全方位综合服务,不只是某一项检测服务,业务范围越广越好。而大型国资改制全部完成后,也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中小检测机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受到挤压。这些中小检测机构,要想生存下去,整合并购是大势所趋。
ITC行业中,哪些产业适合整合,该如何做出判断?郑安吉坦言,虽然ITC市场非常大,产业划分很细,却并非都适合整合,需要通过分析来做判断。比如,产业是否有市场空间?能否形成规模效应?整合的项目有没有协同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具备整合基础,暂时不要整合。
他进一步解释道:首先,市场空间是判断依据,如果市场空间小,选择也会有限,整合难度就大。其次,整合的目的是要把企业规模做大或把企业服务范围拓宽,所以能做大规模的产业,也适合整合。再有,协同效应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产生协同效应,就不适合整合。有的产业在整合完成后,各做各的,虽然业绩放在一起会很好看,但从长远看,很可能是不成功的整合。因此,实验室之间的协同很重要,比如技术协同,可以用先进的实验室带动落后的实验室。此外,如果被整合的公司在快速发展,一般便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提问环节时,有代表对于战略整合和组织管理谁该优先考虑提出了疑问。郑安吉表示,以我们的经验来看,还是要把组织管理作为优先考虑。整合完成后,如果没有很好的融合,战略便很难落地。比如,在整合组织架构不顺畅时,去谈战略,便很难达成一致。
“我们是以产业投资的形式做整合,不会把原来的团队弃之不顾,而是把原团队和新团队融合到一起,有了默契后再去推战略,也更容易成功。否则从董事会到经营团队都没确定,不知道谁该参与战略的设计和讨论,便无法进行下去。所以会先把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体系先控制好,再去讨论战略。”
尤舒婷在谈到检验检测企业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时透露,中小型检测机构与大型检测机构的差距非常明显:从营业收入来看,大型检测企业客户为跨国公司及全国领先企业,业务范围覆盖新兴制造、进出口中心,服务类型为全套测试、检验和认证服务以及高附加值服务,有全球知名的品牌价值深受信赖,在价格与业务量上,议价能力相对较高、业务量较稳定;而中小型检验检测企业,客户为当地企业,无法覆盖新兴制造和进出口中心,只能提供部分服务,无高附加值服务,知名度局限于当地市场有待提高,承受价格压力、业务量较分散。从直接成本上看,大型检测企业的人力效率有最高质量的员工、能保证利用率,设备效率的规模效应使得设备利用率很高;而小型检测企业人才储备有待补充,利用率波动大,业务量不足以支撑最先进的设备。从间接成本来看,大型检测企业有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和制度;而小型检测企业,管理体系受限于公司规模。
此外,品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是两三年就能形成的;在规模上,需要资本的注入;检测业的人才储备,本身就有难度,而小公司的劣势更大,就算有优秀的人才,如何留住,也是个问题;更何况,小公司也很难有足够的资本,购买先进设备,这就制约了很多小公司的发展空间。
“一些发展很快的检测公司,和很多小公司面临的压力其实一样,但他们在争取不到大客户时,会从分散的客户做起。没有高端设备,就和第三方实验室合作,而且还有自己非常独到的地方,比如IT系统做得特别好,连SGS这样的大公司都比不上,就可在这一点上突破。所以,小公司要考虑,在哪一点能比其他公司做得更好。”
此次投融资论坛,霸菱亚洲投资和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介绍了本公司投资并购需求。
据尤舒婷介绍,霸菱亚洲投资一直注重长远的投资策略,并始终坚信相关各方利益一致的重要性,关注企业成长,希望和被投企业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在企业遇到环境变化时提供额外投资,成为企业的坚实后盾。在过去20年里,霸菱投资从成长性投资为主,演变成多种投资模式,包括控股投资和非控股投资。而商业服务行业是霸菱的重点投资领域,并已有多个投资。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检测、汽车检测、消费品检测、生命科学检测等领域。据苏交科集团高级投资经理梅怡然介绍,苏交科投资并购的资质要求是,具有相关业务领域的综合资质,如国外相关资质、行业租赁和地方政府部门认可资质;管理团队,需有成熟的运营管理团队,能够与苏交科文化相融合;营收规模上,要有良好的客户资源优势,营收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并优先考虑交通运输、工矿商贸、化工、消防等安全咨询领域的优质企业。endprint
项目路演说些什么?
此次论坛的投资专场,还特别设置了项目路演。TESTCOO创始人刘建定和广州中广测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靖,分享了项目经验。
TESTCOO创始人刘建定的项目路演主题是“互联网+检验”。他通过播放的一段视频,向在场的代表介绍了在“互联网+”时代,验货发生的改变。
据介绍,在传统验货中,总有些问题不尽如人意,比如:一、客户要验货,需要到处寻找验货员,或者委托给第三方检验公司,但得到的报价一个比一个昂贵,大部分是差旅成本和时间成本,提供的验货报告也不标准,验货需求需要沟通十多封邮件才能说清楚;二、验货报告不标准,验货员填写不完整,漏填、错填等问题在传统验货报告中屡见不鲜;三、传统验货过程处于封闭状态,验货员是否有去验货、有没有认真验货、验货数量是否满足要求等问题,买家一无所知。
这些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将会有所改变,使客户和验货员之间的距离仅差一部手机。据了解,客户只要通过TESTCOO平台的“一键下单”功能,验货员通过TESTCOO验货通APP接单,传统模式中的中间环节即可全部省掉。比如,客户只需将验货需求一次性全部输入系统,即可实现智能验货,使验货报告完全无纸化;验货员通过TESTCOO验货通APP一边检验产品,一边勾选检验结果,至全部完成提交,自动生成验货报告;此外,“一键查看”验货现场功能,使买家能查看验货全过程,并及时沟通验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刘建定透露,TESTCOO是国内第三方检测认证线上服务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基于LBS技术的基础,通过以下几点,实现验货管理和数据分析。
一是地理信息应用,它是以地图为基础,通过地图实现其导航基础功能,在搜索地图的基础上,通过“附近”或“周边”,提供自动搜索服务。二是地理距离应用,也需要借助地理信息,但它强调的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空间位置,通常是为让验货员更好地安排验货时间和路线做准备。三是室内定位的应用,也是与GPS最大的区别。GPS会因为信号衰减太快而无法实现定位或准确定位,而LBS可以做到精准定位,对客户实时掌控验货员动态非常有利,客户甚至可以知道验货员是否去了工厂,是否在验货现场,完胜掌控验货过程。
广州中广测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靖在項目路演时,回忆了与钛和资本牵手的一些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据李靖回忆,与钛和资本合作之前,有一年多的时间都在讨论。在这一年中,钛和资本以非常坦诚和开放的态度,主动邀请我们参观学习其他地区的校准机构和民营实验室,并让我们了解,这不仅是一项财务投资,更是一个事业。
而真正进入到投资的具体实施阶段,已是一年以后。在李靖看来,资本带来的企业文化和公司原有的文化,实际上有所区别,所以需要融合在一起。而资本进入所带来的改变,却远不止这些。
他坦言,资本更像是一个利益相关的裁判,除了资本以外,没有任何中间人可以做到这一点。资本的进入,让我们仿佛新生一般,有了新的发展规划,也使我们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做出了相应调整。最实际的体现就是股权激励,员工可能会变成合伙人。
“2016年5月,在签完股权协议的第二周,我就接到了出差安排,行程非常紧密,需要了解有可能并购的实验室,寻找有可能加入团队的合作伙伴。他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我的积极性,使我打破了原有的工作节奏。其实,我们也是质量把控的受益者,之前在和很多资本沟通时,我们得知,资本最看重的是:一个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良好的团队、好的管理体系。恰好,我们都做到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