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产学研新高度
2017-12-20申燕红
申燕红
谈及美国的校企合作,不得不提到1980年美国颁布的《拜杜法》。在该法出台前,美国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产生的专利权一直由政府拥有,结果导致其商业转化极其不畅。该法的出台打破了这一局面,私人可享有联邦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促进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合作,从而促使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步伐加快。
目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和能源部等大多数大学的研究经费仍然来自政府。据估计,美国工业在研发上年均投入逾2000亿美元,其中在科研院所投入仅20亿美元,不到美国全国科研院所研究经费的6%。
由于企业的科研战略转变以及政府科研基金竞争加大,学术界和产业界伙伴关系必然更加紧密,因此他们在合作模式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美国无纺研究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政府经费支持的科研院所,它在促进美国无纺工业的发展上成为主动力;在与企业建立合作方面,该研究院把其技术或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为9个分级标准,量化区分每一个技术或项目的成熟程度。一级代表基础研究;二级代表应用研究;三级代表概念证明;四级代表处理过程中的测试;五级代表测试体系;六级代表经检验的原型系统;七级代表图案系统;八级代表商业化过程;九级代表完全商业开发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下5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模式一:进行基础应用研究——做知识创新者
该模式指在共享的环境下,无纺研究院与产业合作,共同研究第一级(基础研究)和第二级(应用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知识创新来自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在涉及各方利益的合作环境下,无纺研究院须着眼于基础和相关性研究,着重为企业因知識缺乏引发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虽然这对研究院是小事一桩,但能使企业利用知识进行创新,或创造出下一代新产品,而这单凭企业本身是难以完成的。
知识创新是无纺研究院的核心项目,它已成为校企合作模式的标志。各方以协议形式确定,都要提供参与核心研究的日程、讨论、定义、确定和管理。这个模式的成功需要两个前提:要在相关联非竞争的合作环境下进行;另一方面,需要卓越的运营方式。该研究院现有合作伙伴包括近70家美企及士兵研究中心。研发工作虽然属于基础,但与其所服务的产业紧密相关。
同时,在培养人才方面,这一模式也有自身的优势。这种实验性学习为专攻无纺业的学者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平台,为其进入企业打下基础。学生要深得解决问题的要领,善于分解问题,并能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在美国大学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其能力不应“空中楼阁”,而要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在无纺研究院学习3~4年的博士,经企业合作所得到的培训和辅导是任何大学教育都无法提供的。在短短数年间,美国无纺研究院已培养出170多名博士,这些博士已成为美国纺企各个细分行业中的科研领袖。
无纺研究院的成功在于:实现知识创造,培养行业的未来领袖。这个模型行之有效的原因在于:竞争对手和整个供应链形成合作,集中解决共同的难题。
模式二:转化专业知识技能——做实践培训师
这一点也是无纺研究院的核心使命。基于模式一所创造的专业知识,为培训人才奠定基础,形成从操作员到科研管理者不同类型的针对性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不同于普通大学,要完成培训,他们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与一般的培训相比,它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这就要求使用恰当的设备和选用合适的指导教师。所选教师须精通科学知识,熟知研究院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课程由研究院和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开设,以确保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培训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必须定期更新,添加新知识、新进展和新工艺。
模式三:帮助分析和试验——做企业试验台
将技术从就绪水平的第三级推进到第六和第七级,需要创建庞大的实验室规模和设备规模,如此一来管理和维护费用昂贵。但在共享的环境中,可节约成本。自2000年以来,美国无纺研究院不断建设和更新其设施,如今拥有最庞大规模的实验室和中等规模的设备。其中优秀的实验室人员既能操作设备,还能帮助定义和改进新兴材料的流程。该模式只有在设施最先进且符合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才有效,他们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
模式四:帮助开发新产品、新产业——做新产业的开发者
无纺研究院称这类项目为非共享非核心项目,其角色是帮助合作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非核心项目通常只针对核心项目之外的特定赞助商进行,项目结果仅与赞助商分享。该模式的运作,需要友好的产业氛围和灵活的知识产权管理。他们认为非核心项目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该研究所在技术援助、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方面为公司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无纺研究院从不做逆向工程或帮助企业模仿山寨产品。在过去10年中,该研究院在创造一些新产品和新工艺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并从中获得了一批专利和商业产品技术。
模式五:帮助新产品商品化——做产品孵化器
美国无纺工业被称作拥有最完善的生态体系,所谓的生态实际上是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状态,旨在提高竞争力,控制成本。这意味着该行业资本密集度很高,不适合处理小批量产品。因此,许多能促成新产品或新应用的新颖想法通常不会被商业化。世界上任何新技术都面临挑战,在缺乏明显的市场潜力证明的情况下都需要资本运作,此时若投资者难以做出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那些缺乏资金的企业就可能危在旦夕。美国企业通常认为,任何行业短期行为都不可取,无纺行业更是如此。
基于这一背景该研究院成立了第一家同类制造孵化器。它可在新产品得到合作伙伴的大量投资前,帮助新产品引入市场,对于需要专门设备或组件的新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孵化器的作用是为新产品商业化扫清障碍,旨在通过有限的制造,促进产品完成初始化阶段并服务于对无纺研究院的开发技术感兴趣的公司。
该研究院的核心项目把重心放在知识创新,而非知识产权。他们认为,在核心计划中,自身的作用在于为合作方提供技术和知识、为复杂的难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提供必要的设备、促使合作企业创新。同时,该研究院会按照某家公司的具体需求,为其实施非核心项目。在此过程中,该研究院与企业一起创造新产品。但该研究院认为,即便新产品对传统产品具有替代性作用,也不应因此而产生任何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这一思路为无纺布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据美国《纺织世界》http://www.textileworld.com/textile-world/features/2017/05/industry-university-partnerships-managing-an-open-innovation-network/近期资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