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洗整理服装新旧标准探讨
2017-12-20官杰王肖柳永杰丁伟吕兴军
官杰++++王肖++++柳永杰++++丁伟++++吕兴军
摘要:
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了GB/T 22700—2016和GB/T 22700—2008新旧标准在检测项目、产品技术要求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主要差异与特点,同时对标准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以期望对控制水洗整理服装的产品质量提供参考,希望对国内相关纺织服装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洗整理服装;标准;差异
1 引言
《水洗整理服装》标准是国内市场服装产品标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标准之一。GB/T 22700—2008自200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今近6年,对国内市场上水洗整理服装产品的质量管控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但随着服装产品种类的增多、消费者对服装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内外法规标准的更新,企业在执行GB/T 22700—2008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际操作的疑难问题。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国家标准委员会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对GB/T 22700—2008提出了修订要求。GB/T 22700—2016(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它替代GB/T 22700—2008(以下简称旧标准)。新标准将在其适用范围、使用说明、号型规格、理化性能、外观质量、缺陷评判依据及测试细节上诸多方面的修订,修订后的新标准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改动,要求将更为严格。新标准是产品质量与消费品质量提升的体现,不仅更明确地规范和细化了水洗整理服装产品的理化性能要求,充实和完善了成品质量缺陷的判定依据,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增补了一些新的检测项目。
2 适用范围
新标准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经水洗整理生产的服装。本次修订中明确规定了新标准不适用于牛仔服装和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这就意味着新标准不适用于婴幼儿服装,为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在选用产品标准的时候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3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修改
新标准中所引用的文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法的引用为GB/T 8427—2008;增加了GB/T 31907《服裝测量方法标准》,同时将服装号型引用标准改为GB/T 1335(所有部分)《服装号型》;删除了GB/T 31196.2《纺织品 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删除了GB 18383《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将《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的标准代号更新为GB/T 29862。
4 要求
4.1 使用说明
新标准中使用说明按GB 5296.4规定执行,无旧标准中GB 18401规定的要求。
4.2 号型规格
新标准中号型设置按GB/T 1335(所有部分)规定,无旧标准中具体号型的规定。
4.3 原材料
新标准中原材料的要求更为具体,要求所采用的里料与所用面料相适宜并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增加了装饰花边、绳带和松紧带的要求,取消了绣花线、钉扣线和钉商标线的要求;纽扣、拉链及其他附件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填充物要求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纤维或其制品,取消了GB 18383的要求。
4.4 经纬纱向
旧标准中对裤子的歪斜程度无横向、直向的区分,统一要求不大于2%,新标准中细化了裤子的歪斜要求,横向纱线歪斜程度不大于3%,直向纱线的歪斜程度不大于1.5%,并且增加裙子的歪斜程度要求;旧标准中对色织格料的歪斜程度要求不大于3%,新标准中修改外条格花型歪斜程度不大于3%。这一细化,适应了市场需求,为新种类的面料提供可考核依据。
4.5 对条对格
新旧标准中对对条对格的要求基本相似,新标准中规定了左右前身和背缝部位遇格条大小不一时,分别以身长二分之一上部和上背部位为主。新标准中要求长毛面料要顺向一致。
4.6 拼接和外观疵点
新标准中五拼接要求;新、旧标准中对外观疵点的要求基本相似,旧标准在注1中指出了缺陷可累计。
4.7 缝制
新标准中取消了对拼接的要求,并且在缝制中取消了钉扣的要求,明确指出细线是指20tex及以下的缝纫线,粗线是指20tex以上的缝纫线。新、旧标准中缝制有诸多不同之处,详细见表1。
4.8 规格允许偏差
新标准中取消了成人及儿童产品的本身尺寸规格允许偏差(对称部位)的要求。
4.9 整烫
新标准中将旧标准中的整烫外观修改为整烫,并且增加规定使用粘合衬部位不允许出现起泡和粘胶。
4.10 理化性能
新标准将成品的物理性能、染色牢度及基本安全性能的考核指标合并在一个大表格中,使企业及检测机构在标准使用过程中更加直观、方便。
4.10.1 纤维含量
随着GB/T 29862—1013的实施,新标准中修改了纤维含量判定的执行标准,将旧标准FZ/T 01053修改为GB/T 29862。
4.10.2 物理性能
(1)洗后外观质量:新标准中对成品的洗涤后外观要求更为严格,不再考核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和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平整度,依据GB/T 21295标准中4.10.4洗涤后外观考核洗涤后变色(≥4级)、洗涤后扭曲率(≤3.0%)及洗涤后外观质量。
(2)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尺寸变化率,旧标准中要求“领大”只考核立领,而新标准中做了更详细的说明,要求领大只考核关门领;腰围不考核松紧腰围;褶皱产品不考核褶皱方向尺寸变化率,对于再生纤维素纤维或/和麻含量≥30%的产品水洗尺寸变化率可比本标准规定放宽±1%。这一修改适应了市场中不断出现的新产品,适应了市场需求。
(3)强力指标:新标准中取消了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的考核指标,并且将裤后缝接缝强力与缝子纰裂程度统称为接缝性能,均按照GB/T 21295要求。旧标准中要求成品主要部位的缝子纰裂程度如在试验中出现滑移或断裂均为不合格,新标准中取消了此要求。新标准中指出磨毛和起绒类面料不考核耐磨性能,外层仅起装饰作用部分不考核接缝性能。endprint
4.10.3 色牢度
新标准中对成品的染色牢度要求更严格,提高了深色成品合格品耐干摩色牢度的考核标准,由原来的可以降半级,修改为与浅色成品的考核指标相同,新标准中增加了不同颜色拼接的产品要考核拼接互染色牢度,明确指出染料迁移性能只考核不同颜色拼接、色织间色或印花的产品,取消了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耐汗渍色牢度按GB 18401规定的要求。
4.10.4 安全性能指标
新标准中调整了pH值的考核指标,旧标准中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的pH值符合4.0~7.5,而新标准中要求安全指标均符合GB 18401要求。
5 检验方法
5.1 检测工具
新标准中对检验工具有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钢卷尺或直尺,分度值为1mm。另外,还增加了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51),删除了单针迹接缝评级及双针迹接缝评级对比样照,平整度外观立体样照。
5.2 成品规格测定
新标准中成品的主要部位规格尺寸测量方法按照GB/T 31907规定中的测量方法及测量部位测定;旧标准中的测量方法及测量部位分别按照标准中表9和图2测定。
5.3 外观测定
新标准中对外观检测的灯光有明确的要求,一般采用灯光照明,照度不低于600lx,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北空光照明;评定色差程度时,被评部位应纱向一致,入射光与织物表面约成45?角,观察方向应垂直于织物表面,距离60cm,与GB/T 250样卡对比;外观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测定时,距离60cm目测,并与儿童单服装外观疵点样照对比,必要时采用钢卷尺进行测量。新标准中依据GB/T 14801测定直、横向纱线歪斜程度,旧标准中考核纬斜率;新标准中增加了裤子和裙子扭曲率的测定方法。
5.4 理化性能
新标准中指出水洗尺寸变化率要求在批量中随机抽取3件成品测试,结果取3件的平均值;新标准中蚕丝、再生纤维素纤维、麻、锦纶、毛及其混纺织物耐皂洗色牢度按GB/T 3921—2008方法A(1)规定测试,旧标准中规定以蚕丝、锦纶为主要原料(含量≥50%)织物耐皂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 392—2008方法(1)执行;新标准中特别指出耐光色牢度按GB/T 8427—2008规定测试,其中曝晒按方法3,晒至第一阶段;新标准中接缝性能取样及试验方法均按照GB/T 21294规定检测,取消旧标准中附录B对成品主要部位的缝子纰裂程度的取样要求;新标准中耐磨性能测试方法按照GB/T 21294执行。
6 检验分类规则
6.1 检验分类
新标准中指出,型式检验时机根据生产厂实际情况或合同协议规定,一般在转产、停产后复产、原料或工艺有重大改变时进行。
6.2 外观质量等级和缺陷划分规则
新标准取消了由使用说明判定缺陷的要求,修改了旧标准仅对辅料进行要求的规定,新标准对包括辅料在内的原材料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新标准中外观及缝制质量要求较旧标准更为细致严格,对轻缺陷描述更细致,方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好地做到自检,确保出厂产品合格。
6.3 判定规则的修订
新标准中对单件产品外观判定时,取消旧标准中对合格品严重缺陷数=0、重缺陷数≤2、轻缺陷数≤2的判定依据。复检规定中指出抽验中各批量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或交收双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进行第二次抽检,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以复检结果为最终判定结果。
7 附录
新标准中取消了旧标准中附录B中对缝子纰裂程度试验方法的规定,新标准中缝子纰裂程度按照GB/T 21294中要求执行;新标准中附录B中染料迁移性能試验方法不再参照AATCC163—2007《色牢度 储存时的染料迁移 由织物到织物》,新、旧标准中染料迁移性能试验方法采用的仪器与材料一致;新标准中制备试样及衬布长度宽度允许有0.2cm的偏差,除多纤维标准衬布外还可以选用指定的贴衬织物;试验过程基本一致,新标准在耐汗渍色牢度仪的树脂板间施加4.54kg的重量,旧标准施加的重量是4.5kg,装有试验架和盛有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蒸发皿或烧杯塑料袋置入(35±2)℃下48h,旧标准中是(25±3)℃。
8 结语
综上,修订后的GB/T 22700—2016在技术要求项目设置和考核指标上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参照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标准,既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又考虑到了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协调配套的原则,使标准更加完善合理,更加符合产品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也便于检测机构规范操作,同时也体现了标准从生产指导型向消费指导型转变,但一些细节问题仍需继续改进和完善。
企业和检测机构在选用新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新标准不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2)新标准不再考核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平整度和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新增考核拼接互染程度、洗涤后扭曲率和洗涤后外观质量;(3)新标准对外观及缝制质量要求更细致;(4)染料迁移性能试验方法中施加的重量和试验温度有所变动。总体来说,考核指标更加严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监控。
(作者单位:山东省纤维检验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