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视角与小学生主题式习作训练

2017-12-20许秋心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

许秋心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语用”和“主题式习作训练”两个概念的诠释和理解,提出了语用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中主题挑选是关键、合理流程是基础、科学评价是手段、成果展示是激励等一些思想理念和实施步骤,认为语用角度的主题式习作训练既有利于实现习作教学目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语用 主题式习作训练 小学作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语文的教学研究已逐渐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关注教学内容,这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语言教学。正是为了顺应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语用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方法。

该方法分为“语用”和“主题式习作训练”两个重点。

“语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这里研究的“语用”,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母语运用的学习及言语运用实践活动,而不是真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用”。

“主题式习作训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围绕一个与其生活或教材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连续完成一系列习作的过程。

从语用角度出发进行主题式的习作训练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无论是依照语文课程改革,还是反观教材的编排体系,抑或是反思语文的教学现状,语用角度的习作训练都有其必要性。

1.基于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标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运用”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可见,语用是课改后倡导的核心教学观。语用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正顺应了时代变革、学生发展及新课改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基于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反观教材中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主的编写方式,采纳相同的方式到习作教学过程中,改变习作持续时间短、反馈不及时、学生难以消化新的习作技能的现状。通过语用视角,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构建了全新的主题式习作内容体系,体现了科学内容与人文内涵有机融合的教育意蕴。

3.基于语文教学的现状。现在学生的习作普遍出现“假”、“大”、“空”的情况,作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离,导致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作文回“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真实的自我。

可见,语用角度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对语文课改、老师教学及学生自身素质发展都有必要性。

一、语用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中主题挑选是关键。

为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契合,一般建议从教材、学生的生活和本地的民族风情等方面提炼。

1.以教材的题材为主题。新教材选文都是以一个单元的主题为中心进行整合的,这对主题式习作说,可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小语第五册第三单元围绕“秋天”的主题安排了散文、小诗、童话故事等各种题材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浸润在秋天的美中。教学这一主题内容的季节刚好是秋天,我结合教材和身边的生活实际确定“秋天的故事”这一主题进行了习作实践。再者,可以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多文本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得以向纵深开掘。如,在教学《生命桥》的过程中,待学生对《生命桥》有了整体感悟、精读赏析后,再引导学生对《生命桥》与《麻雀》、《珍珠鸟》这些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的不仅是情感的触动,还有理性的思考。既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又让学生与文本有了深入对话。

2.以学生的生活为主题。学生都是以形象思維为主,客观世界反映在小学生脑中更多的是一种图像,图像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因此,选择主题时必须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头脑中存在大量图像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生活,从中发现主题。另一方面,把选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想要写的内容,再民主投票决定这一期的主题,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孩子们对于习作的积极性。

3.以本地的民俗风情为主题。我们天台在三国就已建县,可以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家乡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都有待学生了解。以这样的内容为主题要求习作,让学生在假期的时间不再沉迷在电子设备中,而是和父母一起体验家乡的美妙之处,通过这样的累积既能品味天台风俗文化的博大厚重,又能学到修身做人的道理,可谓一举两得。之后我又组织学生开了一场交流会,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积累彼此交流、补充,共同享受这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二、语用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中合理流程是基础。

主题式习作是通过“言语感悟——有效积累——快乐习作”的合理训练流程引导学生自主轻松地完成习作。

1.言语感悟——借助新课程的主题编写方式,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在帮助学生把握主题时,注意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

2.有效积累——主题式习作好比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既包括学生对母语文化、世界文化的吸纳,又包括每个孩子成长的精神家园。例如,在对古代诗词的积累上,通过大主题构建的方式,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类组合成“山水”、“离别”、“节日”等主题,方便学生的学习。当然,在“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积累的不只限于语言材料,还包括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

3.快乐习作——主题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都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没有内容上的限制,没有形式上的约束,只为学生激活图像、生成语言提供自然情景,帮助学生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都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语用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中科学评价是手段。

主题式习作的目的是交流思想,而不是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因此,做好对主题习作的评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评价方法科学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评价的激励性、差异性和导向性。习作评语要鼓励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指出不足,又使作文评价不仅仅是给学生习作的一个结论,更应该是一个学习过程,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写好作文,注意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本身是千差万别的,不能够用一个简单的标准衡量,具体文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endprint

2.评价主体多元化。习作评价,不要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要发动全班同学和家长都参加评价。变等级评价为星级评价,将一次习作的要求细分为五个方面,每个要求一个星,学生如果在习作中某一项内容完成得好,就添上一个星。例如:在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中,我就将这次作文的要求划分成了以下几个方面:1.书写是否工整,有无错别字;2.语句是否通顺;3.内容是否具体;4.想象是否合理;5.是否突出“人与环境相处”的主题。五个方面的要求从易到难,梯度明显。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第一次读同学的作文时,目测有无书面问题,完成第一个星——书写星的评价。第二次读时,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完成第二个星的评价。第三次读同学作文时,着眼于文章的内容,完成第三、四个星的评价。第四次再读时,就是对这篇文章的最高要求——是否凸显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完成最后一个星的评价。五个批改方面涵盖在四次阅读中。这样的星级评价,不仅对被评价者有着激励作用,而且让学生对比自身的作文,使同学们的习作水平在评价与被评价中螺旋上升。

四、语用视角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中成果展示是激励。

有效展示学生习作,鼓励学生亮出自信,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动员学生秀出风采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和激励。主题式习作可以是学生有感而发的一句话,也可以是学生深有感触的一段话,还可以是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的流畅表达。所以,学生的作品可以是日记、小诗、剧本、小小说等艺术形式。一个主题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连续完成至少三篇作品。在一个主题结束后,把学生这一时期的作品编好目录,让他们配上简单的插图,画上漂亮的封面,装订成一个主题习作集。通过这样带给孩子仪式感,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当然,给孩子们提供一些优秀的宣传展示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1.班内展示,亮出自信。利用教室的学习园地、宣传窗等地方进行作品展览。墙壁上的小小展示台,是学生展示的大舞台。教师把橄榄枝伸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展示区分块设置,设“经典展示区”和“精品展示区”。精品展示区展示某一次优秀习作集,精品展示区中的“精品”被推荐到经典展示區。经典展示区的作品展示时间比较长,直到产生更经典的作品被替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2.网络展示,张扬个性。选择学生的优秀习作集放到网上,放到班级的微信群中,为学生创建多种交流渠道,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有了这样的平台,学生就能在一次次交流中成长,一次次交流中进步。

3.媒体发表,秀出精彩。我们身边的媒体异彩纷呈,这也是学生一展风采的大舞台。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学生将优秀习作发表于《天台报》,积极参加《台州晚报》的系列小记者活动,鼓励他们投稿。学校里各级各类的征文活动很多,都组织学生踊跃参与。当习作发表或者获奖的时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这样,通过参与一次次活动,获得一次次成功,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激情被点燃,这将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下一次的习作活动中。

综上所述,语用角度下的主题式习作训练既有利于实现习作教学目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与课程标准中对习作目标的定位相吻合——内容上,强调“表达自己的意思”,形式上,强调“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张传宗.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5]蔡敏臣.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内驱性培养[J].吉林教育,2014(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
浅议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