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子·法子·台子·路子

2017-12-20金玉珍

速读·下旬 2017年12期

金玉珍

摘 要:当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言必称之的热词。具体到语文学科,就应该培养怎样的语文学科素养呢?“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下位的概念。语文学科素养中提到了“提升阅读素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而如今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家长们“机不离身”,连小孩也是越来越早接触电子产品。这样的年代,如何使孩子学会阅读,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读书,乃至爱上读书,这都需要教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是:找点子,以“三流动”推进课外阅读;想法子,以“三创新”激发阅读兴趣;搭台子,以“三推动”提高阅读质量;循路子,以“三流程”促进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流动;三创新;三推动;三流程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延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人一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而现在学生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不少见:

场景一(班级:图书角书少得可怜)(存在问题:无心看书)。

场景二(书店:各类教辅资料琳琅满目)(存在问题:埋头题海)。

场景三(家庭:书柜上(或者根本没有书柜),除了教辅资料便是作文书,还有几本卡通或动漫之类的书,比如《七龙珠》《蜡笔小新》《奥特曼》等)(存在问题:无书可看)。

场景四(课堂上:每人一本《语文知识大全》)(存在问题:功利应对)。

场景五(无处不在:手里拿着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或是……)(存在问题:电子冲击)。

以上的现象说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以下问题: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学生阅读的环境不良;阅读的功利思想严重;阅读受到了电子产品的严重冲击。而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爱上读书的有效载体。

如何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呢?我们努力寻找有效地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的策略。

一、找点子,以“三流动”推进课外阅读

(一)流动方法之一:生生流动,你来我往

传统的阅读弊端之一: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疏于指导;弊端之二: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书来阅读。每当学生们走进书店,跨进图书馆,走马观花者甚多,看漫画者甚多,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者甚少。

生生流动的阅读方式是一种阅读方式的变革,它悄然改变了上述弊端。生生流动,即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在学生中流动传阅。学生们阅读的完全是自己喜好的优秀的儿童书籍。其流程简单明了:如学生A阅读了《爱的教育》一文后,填写阅读记录卡,将此书传阅给B,B将《爱的教育》阅读完毕之后,同样填写阅读记录卡,将此书传阅给C……如此循环,你来我往。(见流动关系图)

流动关系图

(二)流动方法之二:师生流动,教学相长

教师如果只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远远是不够的,教师也必须和学生一起多读书,读好书。

师生流动,即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传阅书籍。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推荐的书籍中有选择性地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书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作出不同的阅读指导和要求。如四年级学生必读《爱的教育》《少年周恩来》等书籍。五年级学生必读《城南旧事》《昆虫记》等书籍,六年级学生必读《红岩》《铁道游击队队》《袁崇焕》(简明版)等革命书籍。课堂因“师生流动”而美丽,生活因“师生流动”而芬芳。

(三)流动方法之三:亲子流动,共同成长

阅读是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经,亲子流动传阅是童年乃至少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家长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写读书笔记,填阅读记录卡,一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阅读的书籍中窥视孩子的所思,所感,另一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阅读的兴趣中了解更多有关孩子的最新动态。

“亲子阅读”提倡共同成长,即通过与孩子的对话,使父母检视自己的过去,加深人生的感悟,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亲子阅读”分为“互动式”和“感悟式”两个版块。互动式——通过亲子的讨论来完成;感悟式——通过孩子的背诵及独立理解来完成。

二、想法子,以“三创新”激发阅读兴趣

(一)创新方法之一:“缠着”孩子讲故事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纏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创新方法之二:“邀请”孩子一边读,一边演

在为孩子大声读书时,如果更多地加入表演成分,会让整个过程变得很开心,而且达到很好的效果,孩子天性喜动,好夸张,喜欢把什么事都当真。表演性的读书,正是要利用孩子这种可爱的天性,把他引到知识的殿堂中来。最简单的表演是富有感情色彩,节奏适当的朗读。最有趣的表演是吸引孩子来参与的分角表演。如果让孩子成为故事书中的一部分,他们会乐此不疲。

(三)创新方法之三:“帮助”孩子有趣直观地记录书名

不少家长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如果能将孩子的阅读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不过,做这样的记录最好是能让孩子一起参与,而且以有趣直观的形式来记录。可以将孩子读过的书名写在一张张卡片上,摆成一条虫子的形状,孩子读的书越多,虫子就越长。更为细致的记录还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如对某些书的好恶,读某些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读后感等等。

三、搭台子,以“三推动”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生图书流动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实施两年多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课题的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题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探索出图书流动阅读的“三推”策略。

(一)推动方法之一:评选推流动

为了使图书流动阅读能长期有效地开展,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阅读的质量,我们主要采用三种评选方式:

1.评选“优秀图书流动阅读卡”。我们了设计“图书流动阅读记录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撰写读书心得。通过检查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的质和量进行评比。

2.評选“图书流动阅读之星”。以学期为时段,以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填写阅读记录卡的质量和参与各项征文比赛为评分标准,实行量化评分,以100分为满分,达到90分的评为“阅读之星”。

3.评选“图书流动书香家庭”。以学期为时段,根据如下的标准进行量化评价:①家中有书房、书桌、书柜或书架;②藏书量不少于50册(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人文类、科普类书籍);③每年购买新书10册以上,常年订有报刊杂志不少于2份;④家庭中有读书的氛围,家长和孩子都喜欢读书、看报,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经常与亲子共读。

(二)推动方法之二:展示推流动

我们把各种图书流动阅读评选出来的结果在班级墙报上、校园博客网上等地方进行展示,展示的内容:①优秀图书流动阅读卡;②图书流动阅读之星;③展示“图书流动书香家庭”相关资料。

(三)推动方法之三:说书推流动

1.举办“说书角”。课间或者放学时间在校内,由教师或者学生自由的在学生活动场合说书,进行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交流。

2.红领巾广播站增加说书栏目。采用自愿报名,相关栏目老师审核(检查说书的质量),审核通过后自己说书广播。

四、循路子,以“三流程”促进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阅读是自学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培养良好的图书“流动”阅读习惯。

图书流动阅读,其意义高于普通的阅读,首先是阅读必须潜下心来读,和书中的人物进行高尚的对话,其次是阅读者必须静下心来写,写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最后是诚心诚意去推荐同伴、教师或家长阅读,待他们阅读后,分享阅读的乐趣。一言以敝之,图书流动阅读是一个“潜心阅读→用心感悟→真心交流”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读书时的美好画卷,美丽容颜;在这里我们能欣赏到他们或坐,或蹲,或伏案,或两人共读,或一人独品,亦或师生互品,无不沉浸其中,专注有恒。

经过短短两年的摸索实践,课题组就《家校合作引导小学生爱上读书的策略研究》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具体表现在。

(一)学生——少了“电奶嘴孩”,多了“年少书生”

学生阅读的量不断增加,孩子回家玩游戏,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课外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语文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学校组织学生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各类比赛,学生在演讲、故事、写作、口头作文比赛中屡获佳绩。而在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学生的回答常为听课教师称道。

(二)学校——多了家庭的“温馨”,少了校园的“喧哗”

老师和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加大投入,订购了大量的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内容广博、丰富。现在,我校已达到人均17册的藏书量。二是建立班级读书角,由全校师生共同捐书建设,并且对班级的小小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评价,把经典阅读活动落到实处。三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四是丰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楼梯拐角的空余处,设立开放阅览室,引领学生热爱阅读、诵读经典。我们还定期更新学校黑板报,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都有以“书话人生”为主题的内容。良好的阅读氛围熏陶和感染着学生,现在,学校已形成“人人爱读,书香满园”的局面。我们将在大阅读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功能,从各个方面立体推进,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作用,真正地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课题研究以来,校园读书氛围浓了。班级图书角的创建,为孩子读书提供了方便,课余时间,午休时间,孩子们不再追逐打闹,愿意静静地做在课桌前读书。学校开放阅览室的建立,让孩子们在任何时间上有了读书的好去处。在这里,师生共读,徜徉书海,心灵得到滋养,品性得到涵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读书时的美好画卷,美丽容颜;在这里我们能欣赏到他们或坐,或蹲,或伏案,或两人共读,或一人独品,亦或师生互品,无不沉浸其中,专注有恒。

(三)理论成果——深挖重点,苦心钻研,终成策略导图。

课题开展之后,实验学生的进步有目共睹,课题组教师的成长历历在目。我们遵循有效策略,就引导学生“爱上读书”的有效性策略达成了诸多共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小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面对丰硕的成果,我们倍感欣喜和激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8-13.

[2]李毓秋,张厚粲,李彬,李凤玫.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3).

[3]朱洁如.学科关键能力监测研究——以常州市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监测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4).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3.

[5]罗贵明.美国中小学主修课程评价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启示——以2009—2011年语文阅读评价标准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4).

[6]刘桦洋,张相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0).

[7]朱洁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划与实施[J].全球教育展望,2015.

[8]曹忠华.让“培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M].2009,12.

[9]刘颂堂.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M].

[10]岑运洪.阅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J].广东教育,5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