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一)
2017-12-20
一、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为立春,2月3-5日交节。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中国古代将立春到雨水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立春五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养生常识
1、入夜即睡早早起床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早起床,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畅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2、预防“倒春寒”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意味着天气将由寒冬向炎热的夏天转换,正是出于阳气渐长、阴气渐消的时候,此时天气虽然暖和了,但是春天是以“风”为主气,气候特点变化的较为大,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尤其是适逢春雨连绵的时候,更是风冷阵阵寒气袭人。所以在乍暖还寒的春季,做好顺应春天的养生需要,也是一种预防疾病复发的自我保健良法。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饮食清淡多吃蔬菜
立春节气,恰逢年关与春季,人们的饮食起居也不规律,如不注意,会出現疾病。春季万物复苏,阳气上升,仍然还有冬日的余烬,人们在这个时节往往容易引起肝火升旺、身体炎症,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状况。所以此时应当重在饮食。因此饮食要清淡,喝一些清火的如:金银花、苦丁茶、白菊花泡水、蒲公英根。吃一些: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韭菜、豆芽、豌豆、洋葱等。这些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有极大的好处。开出以后还应多吃甘甜之味,以补益脾胃之气如:红枣、蜂蜜、牛奶、豆浆、红薯、山药、土豆、花生等。
4、忌吃和运动
少吃肉,动物血,螃蟹,各种饮料酸味果汁要少吃,醋也要少吃或者不吃。因为酸味的东西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宣泄升发。忌吃:各种肝,生葱,蛙,甲鱼,龟。
养阳忌静宜动,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锻炼,打打球、踢踢毽子、练练瑜伽等,不仅能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疏散郁滞的阳气,减少疾病的发生。
七律 立春
东风暖暖到初春,枯树萌芽月始轮。
寥廓苍天扬翠雾,寂萧大地绽新茵。
寤醒静伏巢中蛰,喜见欢腾冰上鳞。
天展熙阳山吐露,漫山遍野漫氲氤。
二、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养生常识
1、饮食调节
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2、保暖防冷水
预防“倒春寒”,就要“春捂”,不能过度着衣,否则起到反作用而引起感冒。要做到“上薄夏厚”,保暖的重点在下半身。人体的阳气根于肾,随着气温回升,肾阳也会逐渐升发,这时候受寒了,就出现腰膝关节,风湿关节的疼痛。腰腹和腿部位要偏厚一些。洗脸、洗手、洗头老年人切忌勿用冷水,寒湿侵入关节,又无充足阳气驱寒,容易发生病痛。
3、起居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4、忌食食物
主要忌油腻,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5、天人合一缓缓而行
户外散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均衡运行。出汗或者微汗为佳,缓慢运动如:健身气功、太极拳、太极扇、柔力球等。
七律 雨水
阳光淡淡雨濛濛,万象更新舒眼瞳。
催绿萋萋阡甸草,唤醒静静越冬虫。
晨描秀色涂林木,夕照归途翔雁鸿。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适意满苍穹。endprint